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风、光、渔互补的海洋资源立体开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2507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风、光、渔互补的海洋资源立体开发结构,设置在所选的每块圆形海洋目标区域内,包括风电场区和光伏养殖区,风电场区包括多个沿圆周分布的风力发电机组;光伏养殖区设置在风电场区所形成的圆形区域内,包括海上光伏电场和海上养殖场;海上养殖场包括养殖区框架,养殖区框架包括无盖蓄水箱和水面下部框架;无盖蓄水箱内形成一个养殖区;水面下部框架的外部包覆有网衣,其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不透水隔板在水面下部框架内形成至少一个养殖区;海上光伏电场包括设置在无盖蓄水箱顶面的光伏发电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具备经济可行性和施工便利性的前提下,结合海上风力发电,同时进行光伏发电和水产养殖,实现对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风、光、渔互补的海洋资源立体开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风、光、渔互补的海洋资源立体开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开发利用新型清洁能源是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必由之路,合理开发海洋资源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国家大力扶持下,海上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发展迅速。不同于陆地风电场和光伏电站,海洋设施面临的环境极其复杂,基础设计及施工成本高且资源利用单一,极大限制了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发展,缺少现有技术来综合利用海洋资源。
[0003]目前有关海洋资源开发方法仅限于单一的海上风力发电场、海上光伏发电场、水产养殖场的建设,缺少对海洋的风、光、水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且单一开发方法的基础设计、施工及运行维护成本高,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效果不佳。随着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在海洋地区结合光伏产业、风力发电、水产养殖技术来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率将是一条新出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风、光、渔互补的海洋资源立体开发结构,相对于目前的单一海上能源开发方式,在具备经济可行性和施工便利性的前提下,结合海上风力发电,同时进行光伏发电和水产养殖,实现对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风、光、渔互补的海洋资源立体开发结构,选择多块圆形海洋目标区域,在每块所述圆形海洋目标区域内设置所述海洋资源立体开发结构,所述海洋资源立体开发结构包括风电场区和光伏养殖区,其中,r/>[0006]所述风电场区包括多个沿圆周分布的风力发电机组;
[0007]所述光伏养殖区设置在所述风电场区所形成的圆形区域内,包括海上光伏电场和海上养殖场;所述海上养殖场包括养殖区框架,所述养殖区框架包括无盖蓄水箱和水面下部框架;所述无盖蓄水箱漂浮于海平面上,所述无盖蓄水箱内形成一个养殖区;所述水面下部框架的外部包覆有网衣,并且,所述水面下部框架的内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不透水隔板在所述水面下部框架内形成至少一个养殖区;所述海上光伏电场包括多块光伏发电板,每块所述光伏发电板均设置在所述无盖蓄水箱的顶面。
[0008]进一步地,相邻所述风力发电机组之间通过第一可伸缩缆绳相互连接形成一整体;每个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均通过第二可伸缩缆绳与所述光伏养殖区相互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包括风力发电机本体、浮式平台和锚固系统;所述浮式平台漂浮于海平面上,所述锚固系统的一端与所述浮式平台固定连接、另一端锚固于海床面内,所述风力发电机本体设置在所述浮式平台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无盖蓄水箱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水面浮筒。
[0011]进一步地,所述无盖蓄水箱的底部四角均设置有可伸缩立柱,所述无盖蓄水箱通过所述可伸缩立柱与所述水面下部框架相连接,使得所述水面下部框架能上、下移动。
[0012]进一步地,所述无盖蓄水箱的顶部设置有T5电灯管,用以向所述无盖蓄水箱内的养殖区补足光照。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不透水隔板上铺设人工礁石和水生植物,为养殖提供生存条件。
[0014]进一步地,所述光伏发电板通过光伏发电板框架设置在所述无盖蓄水箱的顶面;所述光伏发电板框架包括依次连接的底边框架、竖直框架和斜边框架,所述底边框架平行于水平面布置,所述竖直框架垂直于水平面布置,所述光伏发电板铺设在所述斜边框架上;其中,所述竖直框架包括可调节立柱,通过调节所述可调节立柱的高度调节所述斜边框架的角度从而调节所述光伏发电板的角度。
[0015]进一步地,所述海上光伏电场内设置有中央过道,所述中央过道内设置有自动饲养机,用以定时、定量向不同养殖区自动投喂。
[0016]进一步地,在相邻所述海洋资源立体开发结构之间设置有维修储能平台。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法从对海洋的风、光、渔三种资源入手,结合风电场、检修储能平台的布置方式,既有利于海上风电场风机、海上光伏发电场的维护管理和其他配套设施的运行维护,又便于施工安装,具备经济可行性,在实现混合养殖提高海域面积利用率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各种海洋资源,极大提高了海洋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8]图1:本技术的多个海洋资源立体开发结构共同作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本技术的单个海洋资源立体开发结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本技术的单个海洋资源立体开发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注:
[0022]1——圆形海洋目标区域;2——风力发电机组;
[0023]3——海平面;4——海上光伏电场;
[0024]5——海上养殖场;6——浮式平台;
[0025]7——第一可伸缩缆绳;8——养殖区框架;
[0026]9——光伏发电板框架;10——可伸缩立柱;
[0027]11——水面下部框架;12——淡水养殖区;
[0028]13——浅水养殖区;14——深水养殖区;
[0029]15——不透水隔板;16——人工礁石和水生植物;
[0030]17——自动饲养机;18——维修储能平台;
[0031]19——浮筒横杆;20——水面浮筒;
[0032]21——中央过道;22——海床面;
[0033]23——锚固系统;24——支撑立柱;
[0034]25——网衣;26——第二可伸缩缆绳;
[0035]27——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37]选择多块直径为214m~708m的圆形海洋目标区域1,如图1所示,沿东西方向横向划分,所述圆形海洋目标区域1至少共划分3个~18个。在每块所述圆形海洋目标区域1内设置本技术基于风、光、渔互补的海洋资源立体开发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海洋资源立体开发结构包括风电场区和光伏养殖区。
[0038]所述风电场区包括多个风力发电机组2,所述风力发电机组2布置在所述圆形海洋目标区域1所在的圆周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布置。所述风力发电机组2半径为107m~354m;相邻所述风力发电机组2之间的最小间距根据大气湍流确定,为152m~500m;相邻所述风力发电机组2之间的圆心角为30
°
~90
°
。所述风力发电机组2包括风力发电机本体(包括叶片、机舱和塔筒)、浮式平台6和锚固系统23;所述浮式平台6漂浮于海平面3上,所述锚固系统23的一端与所述浮式平台6固定连接、另一端锚固于海床面22内,所述风力发电机本体设置在所述浮式平台6上。相邻所述风力发电机组2之间通过长度为168m~516m的第一可伸缩缆绳7光滑连接成一整体,所述第一可伸缩缆绳7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风力发电机组2的浮式平台6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风、光、渔互补的海洋资源立体开发结构,其特征在于,选择多块圆形海洋目标区域(1),在每块所述圆形海洋目标区域(1)内设置所述海洋资源立体开发结构,所述海洋资源立体开发结构包括风电场区和光伏养殖区,其中,所述风电场区包括多个沿圆周分布的风力发电机组(2);所述光伏养殖区设置在所述风电场区所形成的圆形区域内,包括海上光伏电场(4)和海上养殖场(5);所述海上养殖场(5)包括养殖区框架(8),所述养殖区框架(8)包括无盖蓄水箱和水面下部框架(11);所述无盖蓄水箱漂浮于海平面(3)上,所述无盖蓄水箱内形成一个养殖区;所述水面下部框架(11)的外部包覆有网衣(25),并且,所述水面下部框架(11)的内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不透水隔板(15)在所述水面下部框架(11)内形成至少一个养殖区;所述海上光伏电场(4)包括多块光伏发电板,每块所述光伏发电板均设置在所述无盖蓄水箱的顶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光、渔互补的海洋资源立体开发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风力发电机组(2)之间通过第一可伸缩缆绳(7)相互连接形成一整体;每个所述风力发电机组(2)均通过第二可伸缩缆绳(26)与所述光伏养殖区相互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光、渔互补的海洋资源立体开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机组(2)包括风力发电机本体、浮式平台(6)和锚固系统(23);所述浮式平台(6)漂浮于海平面(3)上,所述锚固系统(23)的一端与所述浮式平台(6)固定连接、另一端锚固于海床面(22)内,所述风力发电机本体设置在所述浮式平台(6)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光、渔互补的海洋资源立体开发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家乐练继建董霄峰李晨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