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包括曲轴箱盖和水泵组件,所述水泵组件安装在所述曲轴箱盖上,所述水泵盖安装到所述曲轴箱盖的盖端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曲轴箱盖内设置有具有进油口和出油口的机油冷却腔,所述机油冷却腔外壁设有冷却水道。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机油冷却系统,能够同时采用风冷+水冷的方式对机油进行冷却,达到较好的冷却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摩托车发动机的机油随发动机的温度升高需变高(一般为115—120℃左右,达到这个温度会使机油的粘稠度发生变化,影响机油的润滑效果;另外高温机油去润滑发动机的缸体、缸头,会使缸体和缸头这个高温区变得更热,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0003]在中国专利CN201090282Y中公开了一种线体内置水道冷却散热装置,并具体公开了:包括水泵盖、右盖、右曲轴箱、缸体、水泵组件,水泵组件安装在右盖上,水泵盖与右盖固定连接,又曲轴箱一侧通过合箱纸垫与右盖固定,另一侧通过合箱纸垫与缸体连接,所述右盖上设置有内置水道,右曲轴箱上设置有内置水道,右盖的内置水道一端与水泵盖组成水泵内置式入口,另一端与曲轴箱的内置水道相连,所述缸体上设有环形水道,缸体的环形水道通过进水孔与右曲轴箱体的内置水道的出口相连。水泵齿轮连接在曲轴齿轮上,随发动机的启动,曲轴带动水泵齿轮转动并带动泵轴及水泵叶轮工作,水泵从进水口吸入水箱的冷却水,经内置水道及环形水道,然后从汽缸头的出水管排出回到水箱,从而达到冷却右盖、右曲轴箱及缸体的目的。但是上述专利中的冷却水道仅仅是对曲轴箱的右盖和右曲轴箱体进行冷却,而未对机油进行冷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机油温度的摩托车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包括曲轴箱盖和水泵组件,所述水泵组件安装在所述曲轴箱盖上,所述水泵盖安装到所述曲轴箱盖的盖端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曲轴箱盖内设置有具有进油口和出油口的机油冷却腔,所述机油冷却腔外壁设有冷却水道。采用上述方式,利用水泵盖与曲轴箱盖内的冷却水道对机油进行冷却,可有效降低机油的温度,提高机油的冷却和润滑效果。
[0006]优选的,所述冷却水道由所述机油冷却腔的外壁、水泵盖的内壁以及曲轴箱盖的内壁形成。
[0007]优选的,所述机油冷却腔与所述水泵盖相背的一侧设置机油腔,所述机油腔底部为油底壳,所述机油冷却腔的进油口与所述机油腔连通。所述机油冷却腔的其余侧均设置有冷却水道。
[0008]为进一步降低机油温度,所述油底壳的内底壁低于所述机油冷却腔的内底壁。
[0009]为进一步降低机油温度,所述机油冷却腔分为上部低温区和下部高温区,所述进油口设置在所述下部高温区的下部,所述出油口设置在所述上部低温区的上部。
[0010]优选的,在所述机油冷却腔的上部低温区与下部高温区之间设置有冷却隔板,在所述冷却隔板设置有机油通道。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的摩托车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采用风冷+水冷的双冷方式:由机油泵将机油由机油腔泵出,进入曲轴箱盖中的机油冷却腔,
①
冷却油腔的四周及顶面设计有冷却水,冷却水为摩托车水冷发动机中的循环冷却水,冷却水会经过散热器及风扇方式冷却,一般水温在80℃左右,机油经过冷却水冷却后,温度的平衡,会使该处的机油温度将低;
②
机油冷却腔的底部高于发动机的油底壳的底部,油底壳底部储存的机油由于油面较低,不能被机油泵泵出,一直储存在底部,底部与外界相隔。行驶摩托车时,迎面的风速会冷却此处,因此该处的机油温度相比去润滑零部件机的温度要底。一般该处机油会平衡冷却润滑零部件后回流的机油,油底壳平衡冷却后的油温一般在100
‑
110℃左右(经过自然风冷底部的油温的比该温度低5℃左右);本技术的机油冷却腔,经过循环冷却水(主要以冷却水去冷却机油)与油底壳底部的的冷机油去冷却,最终让冷却油腔的机油(去润滑部件的机油)保持在90—95℃左右,这个温度的粘稠度效果最佳,提高润滑效果,另外低温机油去润滑发动机的缸体、缸头,会使缸体和缸头这个高温区的温度下降,能更好的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0013]机油冷却腔设有下部高温区与上部低温区:机油泵泵出的机油由于没有冷却首先进入高温区,在高温区流动,由四周与低部的冷却水和油底壳的低温机油冷却后,进入油腔的低温区,机油在低温处流动,再由冷却水冷却,让该处的机油冷却较稳定后再流入缸体、缸头及各零部件去润滑。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实施例中摩托车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代替,仍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0016]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本冷却系统可用于三轮摩托车、两轮摩托车或者汽车等。具体包括曲轴箱盖1和水泵组件2,所述水泵组件安装在所述曲轴箱盖上,所述水泵盖3安装到所述曲轴箱盖的盖端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曲轴箱盖为右曲轴箱盖。在所述右曲轴箱盖内设置有具有进油口4和出油口5的机油冷却腔6,所述机油冷却腔外壁设有冷却水道7。其中,所述冷却水道由所述机油冷却腔的外壁、水泵盖的内壁以及曲轴箱盖的内壁形成。所述机油冷却腔的与所述水泵盖相背的一侧设置机油腔8,所述机油腔底部为油底壳9,所述机油冷却腔的进油口与所述机油腔通过机油泵连通。而所述机油冷却腔除了与机油腔相邻的一侧(所述机油冷却腔与机油腔只隔了2.5mm壁厚的铝合金),其余侧面,包括前侧、后侧、左侧、下侧以及顶侧均设置有所述冷却水道7。所述冷却水道与所述水泵组件的进水口11相通。
[0017]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另一实施方式,在所述水泵盖外壁上还设置有风冷散热片12。
[0018]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油底壳9的内底壁低于所述机油冷却腔的内底壁。而所述油底壳的底壁为厚度3.0mm的铝合金,其底壁直接与外界空气接触。
[0019]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机油冷却腔采用冷却隔板分13为上部低温区14和下部高温区15。在所述冷却隔板上设置有机油通道,使得上下两腔内的机油可相互流动。所述进油口设置在所述下部高温区的下部,所述出油口设置在所述上部低温区的上部。
[0020]本实施例中,机油的循环系统为:机油存储在所述机油腔中,并通过机油泵泵入到所述机油冷却腔中,再由所述机油冷却腔流入到缸头、缸体等各零部件进行润滑。润滑完毕之后再通过油道回到机油腔中,如此循环往复。
[0021]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摩托车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系统,采用风冷+水冷的双冷方式,其中,所述风冷是指对冷却水的风冷以及对机油腔内油底壳底部的机油进行风冷,而对机油冷却腔内的机油进行水冷。具体能达到的效果为:
①
冷却油腔的四周及顶面设计有冷却水,冷却水为摩托车水冷发动机中的循环冷却水,冷却水会经过散热器及风扇方式冷却,一般水温在80℃左右,机油经过冷却水冷却后,温度的平衡,会使该处的机油温度将低;
②
冷却油腔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包括曲轴箱盖和水泵组件,所述水泵组件安装在所述曲轴箱盖上,水泵盖安装到所述曲轴箱盖的盖端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曲轴箱盖内设置有具有进油口和出油口的机油冷却腔,所述机油冷却腔外壁设有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水道由所述机油冷却腔的外壁、水泵盖的内壁以及曲轴箱盖的内壁形成。2.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冷却腔与所述水泵盖相背的一侧设置有机油腔,所述机油腔底部为油底壳,所述机油冷却腔的进油口与所述机油腔连通。3.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冷却腔的其余侧均设置有所述冷却水道。4.如权利要求 2 或 3 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机油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的内底壁低于所述机油冷却腔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茂林,李平,杜德海,陈义,吴小俊,冯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万虎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