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等压原理的同步张拉系统,属于液压传动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基于等压原理的同步张拉系统,包括主千斤顶、以及与张拉点数量一致分压千斤顶和张拉千斤顶;主千斤顶与油源相连通,分压千斤顶为满压,张拉千斤顶为非满压;主千斤顶与分压千斤顶、张拉千斤顶相对设置,主千斤顶与分压千斤顶分别顶升在一扩大头两侧,分压千斤顶与张拉千斤顶对应设置,相对应的分压千斤顶与张拉千斤顶相连通,张拉千斤顶位于张拉点;油源向主千斤顶供油,主千斤顶带动扩大头顶升,扩大头将各分压千斤顶油箱内的油压入相对应的张拉千斤顶油箱内,各张拉千斤顶顶升端同步顶升重物进行张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同步张拉受力均匀的优点。均匀的优点。均匀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等压原理的同步张拉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传动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等压原理的同步张拉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结构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结构形式受到很大挑战。在面对大跨桥梁、大体量的建筑时,传统结构设计很难满足相关要求,因此有学者相继提出了预应力结构形式,通过对结构预先施加荷载来大幅度提高其使用及承载性能。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使得建筑结构刚度增大、承载力提高,有较好的耐疲劳性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预应力技术都将成为土木工程行业的热门研究领域。
[0003]目前施工现场常用的预应力施工方案是采用千斤顶注油顶升施工,该方案采用千斤顶、油泵、油管、接头等构件相连形成的装置进行加载。由于实际工程具有复杂性,经常涉及到多点张拉,甚至多点同步张拉的情况。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多个单独的千斤顶和控制油路来各自工作实现组合使用的需要,解决多点同步张拉的问题。但是由于人工操作的各种误差,独立工作的多个加载系统很难精确实现同步张拉,会造成较大的工程误差。
[0004]虽然也开发出了集成式的张拉系统,通过智能化分压器将原本独立的加载系统整合到一起,进行精确张拉。但是这样的智能化仪器成本高昂,长期在恶劣的施工环境中寿命难以保证,这样的集成式张拉系统并不具备广泛推广的条件。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解决操作复杂且同步张拉受力不均的系统是比较迫切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技术目的:提供一种基于等压原理的同步张拉系统,具有操作简便、同步张拉受力均匀的优点。
[0006]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等压原理的同步张拉系统,包括主千斤顶、以及与张拉点数量一致的分压千斤顶和张拉千斤顶;
[0007]主千斤顶与油源相连通,分压千斤顶为满压状态,张拉千斤顶为非满压状态;
[0008]主千斤顶与分压千斤顶、张拉千斤顶相对设置,主千斤顶的顶升端与分压千斤顶的顶升端分别顶升在一扩大头的两侧,扩大头增加连接处的接触面,分压千斤顶与张拉千斤顶一一对应设置,相对应的分压千斤顶与张拉千斤顶的油箱相连通,张拉千斤顶位于张拉点;
[0009]油源向主千斤顶内部供油,主千斤顶顶升端带动扩大头顶升,扩大头将各分压千斤顶油箱内的油压入相对应的张拉千斤顶油箱内,各张拉千斤顶的顶升端同步顶升重物进行张拉。
[00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油源通过电动或手动液压为主千斤顶供油。
[00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扩大头为钢制或铁质等硬金属材质制成的长方体。
[001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上述各千斤顶的顶升端均为钢质或铁质等硬性金属材质。
[001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上述主千斤顶起重量大于分压千斤顶与张拉千斤顶两者的起重量。
[001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上述主千斤顶起重量大于分压千斤顶与张拉千斤顶两者的起重量。
[001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各分压千斤顶之间起重量都相同,各张拉千斤顶之间起重量也都相同。
[001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分压千斤顶与张拉千斤顶两者之间的起重量相同或不同配置。
[0017]有益效果: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操作简便且多点张拉受力均匀的优点。
[0018]2、油源通过电动或手动液压为主千斤顶供油,适配实际情况,油源可以通过电动或手动两种方式给主千斤顶供油。
[0019]3、扩大头为钢制或铁质等硬金属材质制成的长方体,扩大头一侧连接主千斤顶顶升端另一侧连接分压千斤顶顶升端,材质为硬金属才能长期使用,不易损坏,且形状为长方体是最大限度增加连接处的接触面。
[0020]3、上述各千斤顶的顶升端均为钢质或铁质等硬性金属材质,因为千斤顶顶升较大吨位的重物,所以其顶升端需为钢质或铁质等硬性金属材质。
[0021]4、上述主千斤顶起重量大于分压千斤顶与张拉千斤顶两者的起重量,此设计是为了实现让主千斤顶可以顶升多组分压千斤顶。
[0022]5、分压千斤顶之间起重量都相同,实现主千斤顶推动时,各分压千斤顶之间受力均匀,实现同步运动;张拉千斤顶之间起重量也都相同,与之连接的分压千斤顶才能同使张拉千斤顶同步顶升重物。
[0023]8、分压千斤顶与张拉千斤顶两者之间的起重量相同或不同,实现根据实际情况适配不同起重量的分压千斤顶与张拉千斤顶。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一种基于等压原理的同步张拉系统的整体操作原理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为:1
‑
主千斤顶,2
‑
分压千斤顶,3
‑
张拉千斤顶,4
‑
扩大端,5
‑ꢀ
油源,6
‑
重物,7
‑
张拉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通过附图1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0027]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等压原理的同步张拉系统,包括主千斤顶1、以及与张拉点数量一致设置的分压千斤顶2和张拉千斤顶3,各千斤顶的顶升端均为钢质或铁质等硬性金属材质,此硬性金属材质,不宜损害,可以长期使用;主千斤顶1与油源5通过油管相连通,油源5通过电动或手动液压方式给主千斤顶1供油,分压千斤顶2油箱为满压状态,张拉千斤顶3油箱为非满压状态;
[0028]主千斤顶1与分压千斤顶2、张拉千斤顶3相对设置,主千斤顶1的顶升端与分压千
斤顶2的顶升端分别顶升在一扩大头4的两侧,扩大头4为钢制或铁质等硬金属材质制成的长方体,扩大头4增加连接处的接触面,硬金属材质经久耐用;分压千斤顶2与张拉千斤顶3一一对应设置,相对应的分压千斤顶2 与张拉千斤顶3的油箱通过油管相连通,张拉千斤顶3位于张拉点7;油源5向主千斤顶1内部供油,使主千斤顶1顶升端带动扩大头4顶升,扩大头4将分压千斤顶2油箱内的油压入相对应的张拉千斤顶3油箱内,张拉千斤顶3的顶升端顶升张拉重物,主千斤顶1的起重量大于分压千斤顶2与张拉千斤顶3两者的起重量,实现主千斤顶1能同时顶升多组分压千斤顶2,与分压千斤顶2对应设置的张拉千斤顶3可以同步顶升张拉重物6;各分压千斤顶2之间起重量都相同,各张拉千斤顶3之间起重量也都相同,对应设置的分压千斤顶2和张拉千斤顶3之间的起重量相同或不同配置,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适配。
[0029]本技术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先将各张拉千斤顶3放置于张拉点7内,将其顶升端与重物6相连,根据实际情况,向各张拉千斤顶3油箱内部注入部分液压油,第二步,将分压千斤顶2油箱注满油,使其顶升端伸出,再用油管将分压千斤顶2与张拉千斤顶3一一对应连接起来,此时张拉千斤顶3 与分压千斤顶2两者内部所受的压强相同;第三步,将分压千斤顶2的顶升端与扩大头4相连;第四步,将油源5与主千斤顶1通过油管连接起来,完成整个装置的组装;第五步,采用电动或者手动液压的方式,使油源5向主千斤顶1 内部注油,让主千斤顶1顶升端伸出,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等压原理的同步张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千斤顶(1)、以及与张拉点数量一致的分压千斤顶(2)和张拉千斤顶(3);所述主千斤顶(1)与油源(5)相连通,所述分压千斤顶(2)油箱为满压状态,所述张拉千斤顶(3)油箱为非满压状态;所述主千斤顶(1)与分压千斤顶(2)、张拉千斤顶(3)相对设置,所述主千斤顶(1)的顶升端与分压千斤顶(2)的顶升端分别顶升在一扩大头(4)的两侧,所述扩大头(4)增加连接处的接触面,所述分压千斤顶(2)与张拉千斤顶(3)一一对应设置,相对应的分压千斤顶(2)与张拉千斤顶(3)的油箱相连通,所述张拉千斤顶(3)位于张拉点(7);所述油源(5)向主千斤顶(1)内部供油,所述主千斤顶(1)顶升端带动扩大头(4)顶升,所述扩大头(4)将各分压千斤顶(2)油箱内的油压入相对应的张拉千斤顶(3)油箱内,各所述张拉千斤顶(3)的顶升端同步顶升重物(6)进行张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中国,汪昕,吴智深,魏星,陶甲,张启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绿材谷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