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稳定器的铆接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2009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稳定器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稳定器筒体与翼片铆接加工工装。一种薄壁稳定器的铆接工装,包括:悬臂式铆接机、上模头、下模头、升降工作台以及套筒;上模头安装在悬臂式铆接机的主轴上,用于传递铆接运动;升降工作台安装在悬臂式铆接机的主梁上,用于调整铆接零件的高度;套筒固定安装在升降工作台上,用于定位薄壁稳定器筒体;下模头安装在升降工作台上,用于铆钉头的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薄壁稳定器筒体铆接无变形,保证薄壁稳定器铆接的质量,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铆接效果。利用本装置进行薄壁稳定器铆接作业时间为28min/件,铆接装配效率显著提升;产品合格率达100%,无返工。无返工。无返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壁稳定器的铆接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稳定器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稳定器筒体与翼片铆接加工工装。

技术介绍

[0002]薄壁稳定器是各种飞行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对飞行器的飞行姿态起着重要作用。
[0003]薄壁稳定器的典型结构为薄壁筒体、多个翼片和铆钉装配而成。薄壁稳定器的成形是利用铆钉塑性变形而产生的夹紧力使筒体和翼片连接在一起,是一种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
[0004]目前薄壁稳定器的加工方法为:人工采用榔头锤击将薄壁稳定器的翼片和筒体铆接在一起,此种铆接方式操作者劳动强度大,需要两人同时操作;锤击铆接方法施加的铆接力有限,同时锤击铆接的接头成形不好,易伤及零件表面,锤击铆接易造成薄壁稳定器筒体变形,导致铆接质量不高,影响产品性能;另外锤击铆接噪音大,工作效率低。按照这种人工锤击铆接方式,批量生产时,该稳定器铆接装配时间约为121min/件,效率较低;操作者劳动强度大,铆接接头的返工率高达40%。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薄壁稳定器的铆接工装。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薄壁稳定器的铆接工装,包括:悬臂式铆接机、上模头、下模头、升降工作台以及套筒。
[0007]上模头安装在悬臂式铆接机的主轴上,用于传递铆接运动;上模头的下侧端面为内凹弧面,用于铆出半圆头形状的铆钉头。
[0008]升降工作台安装在悬臂式铆接机的主梁上,用于调整铆接零件的高度。
[0009]套筒固定安装在升降工作台上,套筒的外径与薄壁稳定器的筒体相匹配,套筒用于定位薄壁稳定器的筒体,使其不发生摆动,达到铆接位置准确的目的。
[0010]下模头安装在升降工作台上,用于铆钉头的定位;下模头的上侧端面为内凹弧面,用于定位放置半圆头型的铆钉头。
[0011]组装时,首先将套筒固定在升降工作台上,其次将下模头安装在升降工作台上,然后将上模头安装到悬臂式铆接机的主轴上,最后调试上模头、下模头间的铆接距离即可。
[0012]铆接时:先将两个铆钉与翼片和稳定器筒体上两端的铆接孔装配,便于定位;之后,将稳定器筒体套在套筒上,将第一个铆钉头放置在下模头的内凹弧面定位,启动悬臂式铆接机,利用上模头对铆钉另外一头进行径向铆接,使铆钉头达到图纸要求相应的形状及高度,翼片和稳定器筒体就联接牢固。再按照此方法铆接翼片和稳定器筒体另一端的铆钉,依次铆接同一翼片和稳定器筒体上的其它铆钉;铆接完一片翼片后,再按照此方法铆接另外其它翼片,直至完成稳定器筒体上所有翼片的铆接。
[001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悬臂式铆接机选用梅花状径向铆接机。铆接时上模头以相切于圆周的梅花状的R轨道“径向运动”,每个梅花状的R轨道都在圆周中心相交,铆钉端部材料受到较小的轴向力,使上模头和铆钉之间很小的接触区域内的铆接达到屈服点,使被铆材料沿径向流动,使其径向变形大于切向变形。梅花状径向铆接可提高被铆接件的联结强度及铆钉头的表面质量。
[001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套筒上设有6个对称的扁平面,用于让开薄壁稳定器的筒体内突出的铆钉头,便于操作。
[001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下模头的下方设有定位圆柱,安装时,直接插入升降工作台的圆孔内即可。
[001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上模头与下模头采用硬质合金材料加工,具有高强度、耐磨,耐用度高的特点;套筒采用防锈铝加工,有利于保护产品不被划伤。
[0017]有益效果:本技术使薄壁稳定器筒体铆接无变形,保证薄壁稳定器铆接的质量,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铆接效果。利用本装置进行薄壁稳定器铆接作业时间为28min/件,铆接装配效率显著提升;产品合格率达100%,无返工。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侧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上模头的安装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中套筒的切面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中下模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中下模头与套筒的安装示意图;
[0024]图7为薄壁稳定器铆接顺序示意图;
[0025]图8为铆接完成后的薄壁稳定器;
[0026]其中:1

悬臂式铆接机、2

上模头、3

下模头、4

升降工作台、5

套筒、6

薄壁稳定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1,参见附图1、2,一种薄壁稳定器的铆接工装,包括:悬臂式铆接机1、上模头2、下模头3、升降工作台4以及套筒5。
[0028]悬臂式铆接机1使用梅花状径向铆接机。
[0029]参见附图3,上模头2安装在悬臂式铆接机1的主轴上,用于传递铆接运动;上模头2的下侧端面为内凹弧面,用于铆出半圆头形状的铆钉头。上模头2设计相应的高度,避免铆接时与翼片发生干涉。
[0030]升降工作台4安装在悬臂式铆接机1的主梁上,用于调整铆接零件的高度。
[0031]参见附图4,套筒5固定安装在升降工作台4上,套筒5的外径与薄壁稳定器的筒体相匹配,套筒5用于定位薄壁稳定器6的筒体,使其不发生摆动,达到铆接位置准确的目的。套筒5上设有6个对称的扁平面,用于让开薄壁稳定器6的筒体内突出的铆钉头,便于操作。安装时,套筒5的扁平面向上设置。
[0032]参见附图5、6,下模头3安装在升降工作台4上,用于铆钉头的定位;下模头3的上侧端面为内凹弧面,用于定位放置半圆头型的铆钉头。下模头3的下方设有定位圆柱,安装时,直接插入升降工作台4的圆孔内即可。
[0033]组装时,首先将套筒5固定在升降工作台4上,其次将下模头3安装在升降工作台4上,然后将上模头2安装到悬臂式铆接机1的主轴上,最后调试上模头2、下模头3间的铆接距离即可。
[0034]铆接时:先将两个铆钉与翼片和薄壁稳定器6筒体上两端的铆接孔装配,便于定位;之后,将薄壁稳定器6筒体套在套筒5上,将第一个铆钉头放置在下模头3的内凹弧面定位,启动悬臂式铆接机1,利用上模头2对铆钉另外一头进行径向铆接,使铆钉头达到图纸要求相应的形状及高度,翼片和筒体就联接牢固。再按照此方法铆接翼片和筒体另一端的铆钉,依次铆接同一翼片和筒体上的其它铆钉;铆接完一片翼片后,再按照此方法铆接另外其它翼片,直至完成稳定器筒体上所有翼片的铆接。
[0035]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薄壁稳定器筒体和翼片铆接的过程做进一步说明:
[0036]步骤一:悬臂式铆接机1的型号为JMT

6,其主要技术指标为最大压力9KN、喉深为230mm、铆钉最大直径为Φ6mm;为适应稳定器产品的铆接,对升降工作台4进行定制,其尺寸订制为Φ130mm、长250mm。
[0037]步骤二: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壁稳定器的铆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悬臂式铆接机(1)、上模头(2)、下模头(3)、升降工作台(4)以及套筒(5);所述上模头(2)安装在所述悬臂式铆接机(1)的主轴上,用于传递铆接运动;所述上模头(2)的下侧端面为内凹弧面,用于铆出半圆头形状的铆钉头;所述升降工作台(4)安装在所述悬臂式铆接机(1)的主梁上,用于调整铆接零件的高度;所述套筒(5)固定安装在所述升降工作台(4)上,所述套筒(5)的外径与所述薄壁稳定器的筒体相匹配,所述套筒(5)用于定位所述薄壁稳定器(6)筒体,使其不发生摆动;所述下模头(3)安装在所述升降工作台(4)上,用于铆钉头的定位;所述下模头(3)的上侧端面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运桥朱翔李今山高永宁黄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零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