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体组装用检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1196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盖体组装用检测结构,包括底座及其上端安装的若干检测组件,产品固定安装至底座上端,每个检测组件的下端固定连接至底座上端,检测组件的上端位于产品内部,微调组件的下端固定安装至底座的上端,微调组件的上端安装光电传感器,指示灯安装至底座的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盖体组装用检测结构,当安装孔内安装待组装的组件或组装到位时,光电传感器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指示灯显示为绿色,当未安装待组装组件或组装未到位时,控制器控制指示灯显示为红色,工作人员根据指示灯显示的颜色可以判断哪些工件存在组装问题,检测效果明显,检测效率高,操作简单,适配性高,制作简单。制作简单。制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盖体组装用检测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产品检测
,尤其是涉及一种盖体组装用检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注塑开关是先将开关外壳单体注塑成型,然后在将各个开关组件组装至外壳预留的安装孔或安装槽位内,需要组装的开关组件数量较多,在组装完成后需要对组件的安装是否到位,或是否漏安装进行检查,以确保组装的良率,因待组装零件较多,外壳结构复杂多变,检查难度大,效率低,且缺失零件不易分配,急需一个盖体组装完成后检测工装来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盖体组装用检测结构,以解决盖体待组装零件较多,盖体结构复杂多变,检查难度大,效率低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盖体组装用检测结构,包括底座及其上端安装的若干检测组件,产品固定安装至底座上端,每个检测组件的下端固定连接至底座上端,检测组件的上端位于产品内部,检测组件包括微调组件、光电传感器和指示灯,微调组件的下端固定安装至底座的上端,微调组件的上端安装光电传感器,指示灯安装至底座的上端,光电传感器和指示灯均信号连接至控制器。
[0006]进一步的,所述微调组件包括第一板体、调节栓、第二板体和微调座,第一板体的横截面、第二板体的横截面均为L型结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相互对称设置,第一板体的第一端设有第一长孔,且第一板体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至底座的上端,第一板体的第二端通过调节栓固定连接至第二板体的第一端,第二板体的第二端安装微调座,光电传感器安装至微调座内。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二端设有矩形盲孔,第一板体的一侧设有第二长孔,第二长孔与矩形盲孔相连通,第二板体的第一端设有第一通孔,第二板体的第一端位于矩形盲孔内,调节栓外围分别位于第二长孔内、第一通孔内。
[0008]进一步的,所述微调座包括固定板、第一长栓、第一定位柱、第二长栓和第二定位柱,第二板体的第二端设有安装孔,固定板位于安装孔内,固定板的横截面是矩形结构,固定板的第一侧安装第一定位柱,固定板的第二侧安装第二定位柱,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相互垂直设置,固定板的第三侧接触连接至第一长栓的一端,固定板的第四侧接触连接至第二长栓的一端,第一定位柱与第一长栓相互对称设置,第二定位柱与第二长栓相互对称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二端一侧设有第三长孔,第三长孔与安装孔相连通,第二长栓的外围和第二定位柱的外围均位于第三长孔内。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柱外围设置第一弹簧,第二定位柱外围设置第二弹簧,第
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接触连接至安装孔的第一内侧壁、固定板的第一侧,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接触连接诶至安装孔的第二内侧壁、固定板的第二侧。
[00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中部分别设有安装槽和串线孔,光电传感器外围固定安装至安装槽内,安装槽和串线孔相连通。
[00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盖体组装用检测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光电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每个光电传感器配置一个指示灯,产内部每个安装孔下方均设置一个光电传感器,当安装孔内安装待组装的组件或组装到位时,光电传感器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指示灯显示为绿色,当未安装待组装组件或组装未到位时,控制器控制指示灯显示为红色,工作人员根据指示灯显示的颜色可以判断哪些工件存在组装问题,检测效果明显,检测效率高,操作简单,适配性高,制作简单。
附图说明
[001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盖体组装用检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微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二板体与微调座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
底座;2

检测组件;21

第一板体;22

调节栓;23

第二板体;24

微调座;241

固定板;242

第一长栓;243

第一定位柱;244

第二长栓;245

第二定位柱;246

第一弹簧;3

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
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4]如图1

4所示,盖体组装用检测结构,包括底座1及其上端安装的若干检测组件2,底座1上端设置若干定位柱,定位柱沿产品3外围轮廓制作,定位柱用于限制产品3的相对位置,产品3通过定位柱固定安装至底座1上端,每个检测组件2的下端固定连接至底座1上端,检测组件2的上端位于产品3内部,检测组件2包括微调组件、光电传感器和指示灯,微调组件的下端固定安装至底座1的上端,微调组件的上端安装光电传感器,指示灯安装至底座1的上端,光电传感器的型号是NBN15

30GM60

I3

5M,光电传感器和指示灯均信号连接至控制器,控制器为现有技术的单片机,光电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每个光电传感器配置一个指示灯,指示灯为现有技术的红绿LED灯,产品3内部每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盖体组装用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及其上端安装的若干检测组件(2),产品(3)固定安装至底座(1)上端,每个检测组件(2)的下端固定连接至底座(1)上端,检测组件(2)的上端位于产品(3)内部,检测组件(2)包括微调组件、光电传感器和指示灯,微调组件的下端固定安装至底座(1)的上端,微调组件的上端安装光电传感器,指示灯安装至底座(1)的上端,光电传感器和指示灯均信号连接至控制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组装用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微调组件包括第一板体(21)、调节栓(22)、第二板体(23)和微调座(24),第一板体(21)的横截面、第二板体(23)的横截面均为L型结构,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3)相互对称设置,第一板体(21)的第一端设有第一长孔,且第一板体(2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至底座(1)的上端,第一板体(21)的第二端通过调节栓(22)固定连接至第二板体(23)的第一端,第二板体(23)的第二端安装微调座(24),光电传感器安装至微调座(24)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组装用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板体(21)的第二端设有矩形盲孔,第一板体(21)的一侧设有第二长孔,第二长孔与矩形盲孔相连通,第二板体(23)的第一端设有第一通孔,第二板体(23)的第一端位于矩形盲孔内,调节栓(22)外围分别位于第二长孔内、第一通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体组装用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微调座(24)包括固定板(241)、第一长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伟李博李金强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东明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