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曳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1167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电梯曳引机,其使得编码器的组装不会扩展整机的厚度,使得整机的厚度薄、减小安装空间,使得曳引机可安装在导轨背面,使得井道空间利用率更高。其包括机座、定子组件、转子组件、编码器组件、曳引轮;所述编码器组件包括编码器磁环、编码器控制器;所述编码器磁环、编码器控制器组合形成整体编码器;所述机座的中心设置有前凸的中心轴,所述机座还集成有环布于中心轴外周的定子安装环,所述定子安装环的外周布置有外部座体,所述外部座体的内壁和所述定子安装环的圆环面间形成电机组装腔,所述转子组件通过轴承套装于所述中心轴,所述转子组件的径向外侧的后端固装有转子磁轭组件。子磁轭组件。子磁轭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曳引机


[0001]本技术涉及曳引机结构的
,具体为电梯曳引机。

技术介绍

[0002]曳引机是电梯的动力装置,通过电机转动带动曳引轮转动,编码器是曳引机上的重要设备,现有技术曳引轮所对应的转子组件的中心轴位置固装有编码器,为了便于编码器的快速拆装,编码器设置于曳引机的前部位置,编码器的安装均前凸于中心轴的端面位置,进而使得整个曳引机的厚度变大,进而使得现有的曳引机的组装需要的空间方向大,不利于部分空间狭小位置的组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电梯曳引机,其使得编码器的组装不会扩展整机的厚度,使得整机的厚度薄、减小安装空间,使得曳引机可安装在导轨背面,使得井道空间利用率更高。
[0004]电梯曳引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机座、定子组件、转子组件、编码器组件、曳引轮;
[0005]所述编码器组件包括编码器磁环、编码器控制器;所述编码器磁环、编码器控制器组合形成整体编码器;
[0006]所述机座的中心设置有前凸的中心轴,所述机座还集成有环布于中心轴外周的定子安装环,所述定子安装环的外周布置有外部座体,所述外部座体的内壁和所述定子安装环的圆环面间形成电机组装腔,所述转子组件通过轴承套装于所述中心轴,所述转子组件的径向外侧的后端固装有转子磁轭组件,所述定子安装环的外壁固套有所述定子组件,所述转子磁轭组件环布于所述定子组件的外周布置,所述转子磁轭组件、定子组件位于电机组装腔布置,所述转子组件的中心位置的定向内侧的前端面环布有编码器磁环;
[0007]其还包括有前支撑架,所述外部座体的底部前端通过前支撑架连接所述中心轴的前端面,所述前支撑架的一侧对应于所述编码器磁环的径向外侧位置固装有所述编码器控制器,所述编码器控制器的控制部分朝向所述编码器磁环的径向外壁布置。
[0008]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0009]所述机座具体包括前凸的中心轴、定子安装环、外部座体、后端盖,所述后端盖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前凸的中心轴,定子安装环环布于所述中心轴的外周、且和中心轴之间留有径向间距,所述定子安装环的后端集成于所述后端盖的对应位置;
[0010]所述转子组件包括中心套筒、第一径向连接环、第一轴向套筒、第二径向连接环、第二轴向套筒,所述中心套筒通过两个轴向间隔布置的轴承套装于所述中心轴的外环周,所述中心套筒的后部的外环周上设置有第一径向连接环,所述第一径向连接环的径向外周连接所述第一轴向套筒的轴向前端,所述第一轴向套筒的轴向后端连接第二径向连接环的径向内端,所述第二径向连接环的径向外端连接所述第二轴向套筒的轴向前端,所述第二轴向套筒插装于所述定子组件的外环周的空间内布置,所述第二轴向套筒的内壁上固装所
述转子磁轭组件;
[0011]编码器环形盖板通过环布的螺栓固接所述中心套筒、第一径向连接环所对应位置的前端面,所述编码器环形盖板的前端面外周固装有所述编码器磁环;
[0012]所述曳引轮套装于所述第一轴向套筒的外环壁、且所述曳引轮的径向内凸安装环通过环布的螺栓固接所述第一轴向套筒的对应前端面;
[0013]所述中心轴的相对于轴承的前端固装有锁止环,确保轴承的定位准确可靠;
[0014]所述外部座体的对应于所述第二轴向套筒区域的两侧分别固装有制动器,所述制动器通过对第二轴向套筒的外环壁的制动、从而对曳引轮进行制动;
[0015]所述外部座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承座板;
[0016]所述前支撑架包括两侧立柱板、中部连接块,所述中部连接块的中心通过螺栓固接于所述中心轴的前端中心区域,所述中部连接块的两侧分别固接对应侧的立柱板的上部区域,所述立柱板的底部固接所述支承座板的对应位置,其使得整个结构稳固可靠;
[0017]其中一块所述立柱板设置有控制器安装槽,编码器控制器嵌装并固设于所述控制器安装槽,所述编码器控制器的控制磁环的控制部分后凸、并位于编码器磁环的径向外壁的对应位置布置;
[0018]所述外部座体的上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吊装孔;确保搬运快捷方便;
[0019]所述外部座体的顶部还设置有接线盒,确保整个结构的组装方便。
[00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中心轴的前端面固接前支撑架,前支撑架上固设编码器控制器,转子组件上固套有曳引轮,且转子组件的中心区域的前端面固设有编码器磁环,编码器磁环和编码器控制器分体分别布置后形成整体编码器结构,其使得编码器不会前凸于中心轴,使得整机的厚度方向变小,且由于电机部分是内凹槽组合拼装形成,进一步降低了整机的厚度,其使得编码器的组装不会扩展整机的厚度,使得整机的厚度薄、减小安装空间,使得曳引机可安装在导轨背面,使得井道空间利用率更高。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2]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23]图3为1的侧视图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0025]机座1、定子组件2、转子组件3、中心套筒31、第一径向连接环32、第一轴向套筒33、第二径向连接环34、第二轴向套筒35、编码器组件4、曳引轮5、径向内凸安装环51、编码器磁环6、编码器控制器7、中心轴8、定子安装环9、外部座体10、电机组装腔11、转子磁轭组件12、前支撑架13、后端盖14、轴承15、编码器环形盖板16、锁止环17、制动器18、支承座板19、立柱板20、中部连接块21、控制器安装槽22、吊装孔23、接线盒24。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电梯曳引机,见图1

图3:其包括机座1、定子组件2、转子组件3、编码器组件4、曳引轮5;
[0027]编码器组件4包括编码器磁环6、编码器控制器7;编码器磁环6、编码器控制器7组
合形成整体编码器;
[0028]机座1的中心设置有前凸的中心轴8,机座1还集成有环布于中心轴外周的定子安装环9,定子安装环9的外周布置有外部座体10,外部座体10的内壁和定子安装环9的圆环面间形成电机组装腔11,转子组件3通过轴承套装于中心轴8,转子组件3的径向外侧的后端固装有转子磁轭组件12,定子安装环9的外壁固套有定子组件2,转子磁轭组件12环布于定子组件2的外周布置,转子磁轭组件12、定子组件2位于电机组装腔11布置,转子组件3的中心位置的定向内侧的前端面环布有编码器磁环6;
[0029]其还包括有前支撑架13,外部座体10的底部前端通过前支撑架13连接中心轴8的前端面,前支撑架13的一侧对应于编码器磁环6的径向外侧位置固装有编码器控制器7,编码器控制器7的控制部分朝向编码器磁环6的径向外壁布置。
[0030]机座1具体包括前凸的中心轴8、定子安装环9、外部座体10、后端盖14,后端盖14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前凸的中心轴8,定子安装环9环布于中心轴8的外周、且和中心轴8之间留有径向间距,定子安装环9的后端集成于后端盖14的对应位置;
[0031]转子组件3包括中心套筒31、第一径向连接环32、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梯曳引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机座、定子组件、转子组件、编码器组件、曳引轮;所述编码器组件包括编码器磁环、编码器控制器;所述编码器磁环、编码器控制器组合形成整体编码器;所述机座的中心设置有前凸的中心轴,所述机座还集成有环布于中心轴外周的定子安装环,所述定子安装环的外周布置有外部座体,所述外部座体的内壁和所述定子安装环的圆环面间形成电机组装腔,所述转子组件通过轴承套装于所述中心轴,所述转子组件的径向外侧的后端固装有转子磁轭组件,所述定子安装环的外壁固套有所述定子组件,所述转子磁轭组件环布于所述定子组件的外周布置,所述转子磁轭组件、定子组件位于电机组装腔布置,所述转子组件的中心位置的定向内侧的前端面环布有编码器磁环;其还包括有前支撑架,所述外部座体的底部前端通过前支撑架连接所述中心轴的前端面,所述前支撑架的一侧对应于所述编码器磁环的径向外侧位置固装有所述编码器控制器,所述编码器控制器的控制部分朝向所述编码器磁环的径向外壁布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具体包括前凸的中心轴、定子安装环、外部座体、后端盖,所述后端盖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前凸的中心轴,定子安装环环布于所述中心轴的外周、且和中心轴之间留有径向间距,所述定子安装环的后端集成于所述后端盖的对应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包括中心套筒、第一径向连接环、第一轴向套筒、第二径向连接环、第二轴向套筒,所述中心套筒通过两个轴向间隔布置的轴承套装于所述中心轴的外环周,所述中心套筒的后部的外环周上设置有第一径向连接环,所述第一径向连接环的径向外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国江郭德玲周峰萍沈华忠朱龙华陆娉沈志妹陆金菊沈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弗尔德驱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