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介质、记录和再现方法以及记录和再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0991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记录介质、记录和再现方法以及记录和再现装置。一种记录介质,具有能够使用光照射进行信息的记录和再现并由基底承载的记录层。该记录介质包括引导层,该引导层具有多个引导轨道,从物镜聚焦的光束光斑通过该记录层沿各个引导轨道移动,以第一间距设置该多个引导轨道。该记录介质包括引导轨道转换区域,其设置在所述引导层上,并且在比所述引导轨道短的范围内具有沿所述引导轨道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在沿垂直于所述引导轨道的方向彼此相邻的所述多个引导轨道之间的至少一条轨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其上光学记录或再现信息的记录介质,例如光盘、光卡等,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记录介质,其具有使用光束进行照射以记录或再现信息的记录层,并且涉及一种记录和再现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记录和再现装置。
技术介绍
在诸如DVD(数字多功能光盘)等的光盘中,将信息信号记录为反射率的变化,并且进行记录和再现。例如,存在一种具有记录层的可重写光盘,该记录层具有被设置为引导轨道的不均匀预沟槽(pre-groove)或槽脊(land),其中,通过使用光束的照射,将多个凹坑(pit)等记录为与周围不同的反射率变化的标记。在向光盘进行记录和从光盘进行再现时,将光束会聚到引导轨道上以形成光斑,同时该光斑沿引导轨道移动(通过寻道伺服控制),检测由引导轨道上的标记反射并返回的光,以再现信息信号。为了实现以高密度将信息记录在光盘上,更多地尝试使光斑最小,减小各个标记的长度以及轨道间距。然而,轨道间距变窄使寻道误差信号(特别是径向推挽式信号)的输出电平降低。存在低信号电平对于进行寻道伺服控制不足的问题,即高密度信息记录的障碍之一。此外,为了提高记录信息的密度,全息术由于其能够高密度地记录二维数据信号而受到关注。全息术的特征在于,在由诸如光折变(photo-refractive)材料的感光材料制成的全息记录介质上将携带有记录信息的光的波前体记录为折射率的变化。例如,已经开发出一种使用全息记录介质作为盘片(全息盘)的记录和再现系统(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11-311937号公报)。图1表示气隙型全息盘的一部分。该全息盘包括反射基底221;透明基底222,与反射基底的反射表面相对;以及全息层225,在反射基底221侧与透明基底222相接合。在反射基底221的反射表面和全息层225之间设置有预定厚度的气隙。在该全息盘中,在反射基底221的反射表面上形成多个预沟槽。如图2所示,全息盘的反射膜具有反射表面,该反射表面以预定的角度间隔形成有多个伺服区域6。在各个相邻伺服区域6之间的扇区区域中存在数据区域7。在伺服区域6中的各个轨道上形成沟槽(预沟槽),用于寻道伺服控制。另一方面,数据区域7没有沟槽。在全息盘的记录和再现的寻道伺服控制中,传统系统使光斑LS沿伺服区域6的预沟槽移动。在光斑LS经过数据区域6时,不执行寻道伺服控制,并且将物镜固定在读写头装置中。在该全息记录系统中,全息盘具有通过记录层在反射膜上会聚为光斑的参考光,并且由反射膜反射的参考光穿过记录层,同时,携带有待记录信息的信息光穿过该记录层。通过这种方式,在记录层中,反射参考光与信息光发生干涉,形成干涉图案以在记录层内体记录全息图。将该干涉图案的全息图彼此相邻、依次交叠地记录在记录层中。随后,照射参考光以检测和解调从各个全息图中还原的再现光,以再现所记录的信息。通常,可以基于全息图的复用度(multiplicity)来确定轨道间距。因此,与光束(对该光束进行伺服控制以记录和再现全息图)的光斑直径相比,轨道间距较宽。因此,图2表示记录或再现全息图的过程中光斑LS的示例性移动。当光斑LS沿径向从一个轨道移动到相邻的轨道时,根本不输出寻道误差信号。因此,由于外部干涉、扰动(perturbation)等而使光斑LS偏离该光斑应跟随的轨道。难以执行物镜的寻道伺服控制。另一方面,如果将轨道间距设置为与光斑的斑直径一致,则会增加全息图的复用度,使得该光斑可能会擦除相邻全息图和信号,另外在读取过程中可能出现串扰。此外,具有窄轨道间距的记录介质可能会导致下述不期望的情况由于窄引导轨道结构而导致的衍射的影响使读出信号的S/N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目的是提供一种记录介质、记录和再现方法以及记录和再现装置,其即使在宽轨道间距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记录和再现数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记录介质是一种具有能够通过光照射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并由基底承载的记录层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导层,具有多个引导轨道,从物镜聚焦的光束光斑通过记录层沿各个引导轨道移动,以第一间距设置这些引导轨道;以及引导轨道转换区域,设置在所述引导层上,并且在比所述引导轨道短的范围内具有沿所述引导轨道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在沿垂直于所述引导轨道的方向彼此相邻的所述多个引导轨道之间的至少一条轨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记录和再现方法是用于下述记录介质的记录和再现方法,该记录介质具有能够通过光照射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并由基底承载的记录层,该记录和再现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提供记录介质,该记录介质包括引导层,该引导层具有多个引导轨道,从物镜聚焦的光束光斑通过记录层沿各个引导轨道移动,以第一间距设置该多个引导轨道;以及引导轨道转换区域,设置在所述引导层上,并且在比所述引导轨道短的范围内具有沿所述引导轨道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在沿垂直于所述引导轨道的方向彼此相邻的所述多个引导轨道之间的至少一条轨道;在所述引导轨道转换区域内移动该光束光斑;以及检测寻道误差信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记录装置是用于下述记录介质的记录装置,该记录介质具有能够通过光照射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并由基底承载的记录层,该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分,用于支撑记录介质,该记录介质包括引导层,该引导层具有多个引导轨道,从物镜聚焦的光束光斑通过记录层沿各个引导轨道移动,以第一间距设置该多个引导轨道;以及引导轨道转换区域,设置在所述引导层上,并且在比所述引导轨道短的范围内具有沿所述引导轨道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在沿垂直于所述引导轨道的方向彼此相邻的所述多个引导轨道之间的至少一条轨道;以及检测器部分,用于在所述引导轨道转换区域内移动该光束光斑,以检测寻道误差信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现装置是用于下述记录介质的再现装置,该记录介质具有能够使用光照射进行信息的记录和再现并由基底承载的记录层,该再现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分,用于支撑记录介质,该记录介质包括引导层,该引导层具有多个引导轨道,从物镜聚焦的光束光斑通过记录层沿各个引导轨道移动,以第一间距设置该多个引导轨道;以及引导轨道转换区域,设置在所述引导层上,并且在比所述引导轨道短的范围内具有沿所述引导轨道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在沿垂直于所述引导轨道的方向彼此相邻的所述多个引导轨道之间的至少一条轨道;以及检测器部分,用于在所述引导轨道转换区域内移动该光束光斑,以检测寻道误差信号。附图说明图1是总体上表示传统全息盘的轨道结构的部分立体图;图2是总体上表示传统全息盘的轨道结构的部分平面图;图3是总体上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全息盘的轨道结构的部分立体图;图4和5是分别从总体上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全息盘的部分平面图;图6-8是分别从总体上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例的全息盘的部分平面图;图9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全息盘的示意性部分剖面图; 图10是总体上表示用于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全息盘上记录或再现信息的记录和再现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图11至13是总体上表示用于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全息盘上记录信息和从该全息盘再现信息的记录和再现装置的读写头的示意图;图14是表示用于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全息盘上记录信息和从该全息盘再现信息的记录和再现装置的读写头中的光电检测器的平面图;图15表示在记录和再现操作中,从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全息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记录介质,具有能够使用光照射进行信息记录或再现并由基底承载的记录层,该记录介质包括:引导层,具有多个引导轨道,从物镜聚焦的光束光斑通过所述记录层沿各个引导轨道移动,以第一间距设置所述多个引导轨道;以及引导轨道转换区域,设 置在所述引导层上,并且在比所述引导轨道短的范围内具有沿所述引导轨道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在沿垂直于所述引导轨道的方向彼此相邻的所述多个引导轨道之间的至少一条轨道。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12-15 JP2003-416806;JP 2004-9-16 JP2004-261.一种记录介质,具有能够使用光照射进行信息记录或再现并由基底承载的记录层,该记录介质包括引导层,具有多个引导轨道,从物镜聚焦的光束光斑通过所述记录层沿各个引导轨道移动,以第一间距设置所述多个引导轨道;以及引导轨道转换区域,设置在所述引导层上,并且在比所述引导轨道短的范围内具有沿所述引导轨道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在沿垂直于所述引导轨道的方向彼此相邻的所述多个引导轨道之间的至少一条轨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还包括表示存在所述引导轨道转换区域的轨道标记,并且沿所述引导轨道的延伸方向将该轨道标记设置在彼此相邻的所述多个引导轨道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引导轨道转换区域包括表示地址信息的地址标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以大于所述光束的光斑直径的第二间距来设置所述引导轨道转换区域的所述轨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光斑直径处于衍射极限的范围内,该衍射极限由所述光束的波长和所述物镜的数值孔径限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在所述基底上相对于所述基底的中心螺旋形或螺旋弧形地或者同心地形成所述引导轨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在所述基底上平行地形成所述引导轨道。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第一间距是所述光束的光斑直径的4/3倍或更大。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由感光材料制成的所述记录层能够保持光干涉图案。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基于要沿垂直于所述引导轨道的方向记录到所述记录层中的全息图的复用度,来设置所述第一间距。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所述引导层和所述记录层通过一分隔层进行层叠。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将所述引导轨道和所述引导轨道转换区域的所述轨道形成为使得当所述光束光斑在所述引导轨道转换区域内移动时,所述引导轨道和所述轨道基于反射回来的光而在调制因子方面彼此不同。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将所述引导轨道和所述引导轨道转换区域的所述轨道的深度形成为使得所述引导轨道和所述轨道在深度方面彼此不同。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记录介质,其中将所述引导轨道和所述引导轨道转换区域的所述轨道的宽度形成为使得所述引导轨道和所述轨道在宽度方面彼此不同。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记录介质,还包括第二反射部分,其形成在所述引导轨道转换区域内,以使所述引导轨道和所述轨道在反射率方面彼此不同。16.一种用于记录介质的记录和再现方法,该记录介质具有能够使用光照射进行信息记录和再现并由基底承载的记录层,该记录和再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记录介质,该记录介质包括引导层,该引导层具有多个引导轨道,从物镜聚焦的光束光斑通过所述记录层沿各个引导轨道移动,以第一间距设置所述多个引导轨道;引导轨道转换区域,设置在所述引导层上,并且在比所述引导轨道短的范围内具有沿所述引导轨道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在沿垂直于所述引导轨道的方向彼此相邻的所述多个引导轨道之间的至少一条轨道;在所述引导轨道转换区域内移动所述光束光斑;以及检测寻道误差信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笠原昌和橘昭弘洼田义久
申请(专利权)人:先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