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空气室内换热器分离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60934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空气室内换热器分离制冷系统,包括换热器、换向阀和压缩机,换向阀和压缩机均安装在换热器的一侧,压缩机通过管道连接换向阀,压缩机还通过管道连通换热器,换热器包括底板、换热箱、换热管、框架、翅片、进口集流管、出口集流管和盖板,其中盖板可以自由的装配在换热箱的顶端,这样便于对换热箱内部零件的维护和检修,出口集流管的长度值大于进口集流管的长度值,这样能进行更多的热交换,母接头与换热管的两端相配合,母接头用于装配,框架不仅维持换热管的稳定,同时换热管与框架构成整体,换热管与框架构成的整体装配过程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整体的修护效率。大大提高了整体的修护效率。大大提高了整体的修护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空气室内换热器分离制冷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设备
,具体为一种自动空气室内换热器分离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换热设备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的设备称为换热设备。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轻工、制药、机械、食品加工、动力以及原子能工业部门当中。换热设备不仅在工业大规模应用,换热设备还可以用于居民的室内供暖和制冷。其中室内换热器的分离制冷已经逐渐普及,但是现有的设备存在内部零件损坏后难以维护,零件拆装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空气室内换热器分离制冷系统,具备零件拆装方便,提高整体的修护效率的优点,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自动空气室内换热器分离制冷系统,包括换热器、换向阀和压缩机,所述换向阀和压缩机均安装在换热器的一侧,压缩机通过管道连接换向阀,压缩机还通过管道连通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底板、换热箱、换热管、框架、翅片、进口集流管、出口集流管和盖板,换热箱的面壁上安装有均匀分布的翅片,换热箱的上下端分别连接盖板与底板,换热箱的侧壁上安装有进口集流管和出口集流管,进口集流管和出口集流管分别连接换热管的两端,进口集流管和出口集流管还与压缩机连通,换热管的外侧安装有框架,框架与换热箱的内壁活动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进口集流管位于出口集流管的上方,进口集流管的尾端和出口集流管的尾端均安装有母接头,母接头与换热管的两端相配合。
>[0007]优选的,所述盖板的底面开设有对称分布的导向槽条,盖板通过导向槽条与换热箱的上边缘活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框架的底端设有支撑柱,支撑柱的底端与底板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出口集流管的长度值大于进口集流管的长度值。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本自动空气室内换热器分离制冷系统,盖板可以自由的装配在换热箱的顶端,这样便于对换热箱内部零件的维护和检修,出口集流管的长度值大于进口集流管的长度值,这样能进行更多的热交换,母接头与换热管的两端相配合,母接头用于装配,框架不仅维持换热管的稳定,同时换热管与框架构成整体,换热管与框架构成的整体装配过程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整体的修护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导向槽条位置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的导向槽条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7]图中:1、换热器;11、底板;12、换热箱;13、换热管;14、框架;141、支撑柱;15、翅片;16、进口集流管;17、出口集流管;18、盖板;181、导向槽条;19、母接头;2、换向阀;3、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5,一种自动空气室内换热器分离制冷系统,包括换热器1、换向阀2和压缩机3,换向阀2和压缩机3均安装在换热器1的一侧,这样整体结构更加整洁,压缩机3通过管道连接换向阀2,压缩机3还通过管道连通换热器1,换热器1包括底板11、换热箱12、换热管13、框架14、翅片15、进口集流管16、出口集流管17和盖板18,换热箱12的面壁上安装有均匀分布的翅片15,换热箱12的上下端分别连接盖板18与底板11,盖板18的底面开设有对称分布的导向槽条181,盖板18通过导向槽条181与换热箱12的上边缘活动连接,即底板11为固定件,底板11与换热箱12的底端相密封,盖板18为活动件,盖板18可以自由的拆装在换热箱12的顶端,这样便于对换热箱12内部零件的维护和检修,换热箱12的侧壁上安装有进口集流管16和出口集流管17,进口集流管16和出口集流管17分别连接换热管13的两端,进口集流管16和出口集流管17还与压缩机3连通,出口集流管17的长度值大于进口集流管16的长度值,这样能进行更多的热交换,进口集流管16位于出口集流管17的上方,进口集流管16的尾端和出口集流管17的尾端均安装有母接头19,母接头19与换热管13的两端相配合,母接头19用于装配,换热管13的外侧安装有框架14,框架14与换热箱12的内壁活动连接,框架14的底端设有支撑柱141,支撑柱141的底端与底板11接触,框架14不仅维持换热管13的稳定,同时换热管13与框架14构成整体,换热管13与框架14构成的整体可以整体上下移动,便于装配。
[0020]本自动空气室内换热器分离制冷系统,换向阀2和压缩机3均安装在换热器1的一侧,这样整体结构更加整洁,压缩机3通过管道连接换向阀2,压缩机3还通过管道连通换热器1,底板11为固定件,盖板18为活动件,盖板18可以自由的拆装在换热箱12的顶端,这样便于对换热箱12内部零件的维护和检修,换热箱12的侧壁上安装有进口集流管16和出口集流管17,出口集流管17的长度值大于进口集流管16的长度值,这样能进行更多的热交换,进口集流管16的尾端和出口集流管17的尾端均安装有母接头19,母接头19与换热管13的两端相配合,母接头19用于装配,框架14的底端设有支撑柱141,框架14不仅维持换热管13的稳定,同时换热管13与框架14构成整体,换热管13与框架14构成的整体可以整体上下移动,便于装配,其中需要对换热管13进行检修维护时,移动并打开盖板18,然后倒出热传导介质,然后向上提起换热管13与框架14构成的整体即可,此时母接头19与换热管13的两端脱离,换热管13重新安装时,只需竖直的将换热管13与框架14构成的整体放下,由于框架14与换热
箱12内部的配合,换热管13的两端会自动插入母接头19,同时支撑柱141可以保证正确的安装位置,保证安装效果。
[0021]综上所述:本自动空气室内换热器分离制冷系统,盖板18可以自由的装配在换热箱12的顶端,这样便于对换热箱12内部零件的维护和检修,出口集流管17的长度值大于进口集流管16的长度值,这样能进行更多的热交换,母接头19与换热管13的两端相配合,母接头19用于装配,框架14不仅维持换热管13的稳定,同时换热管13与框架14构成整体,换热管13与框架14构成的整体装配过程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整体的修护效率。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空气室内换热器分离制冷系统,包括换热器(1)、换向阀(2)和压缩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2)和压缩机(3)均安装在换热器(1)的一侧,压缩机(3)通过管道连接换向阀(2),压缩机(3)还通过管道连通换热器(1),所述换热器(1)包括底板(11)、换热箱(12)、换热管(13)、框架(14)、翅片(15)、进口集流管(16)、出口集流管(17)和盖板(18),换热箱(12)的面壁上安装有均匀分布的翅片(15),换热箱(12)的上下端分别连接盖板(18)与底板(11),换热箱(12)的侧壁上安装有进口集流管(16)和出口集流管(17),进口集流管(16)和出口集流管(17)分别连接换热管(13)的两端,进口集流管(16)和出口集流管(17)还与压缩机(3)连通,换热管(13)的外侧安装有框架(14),框架(14)与换热箱(1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曦张辰啸杨帆孙煜霖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