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自行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自行车车架与车轴的连接装置,包括车架本体,车架本体的左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该自行车车架与车轴的连接装置,通过设置两个定位槽的内壁均设置有连接机构,且连接机构包括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外表面均与两个定位槽的内壁滑动套接,达到了通过本机构实现带动车轴本体在第一安装槽内移动,同时,设置润滑腔便于操作者在移动车轴本体的过程中,当车轴本体下表面与挤压杆挤压接触时,挤压杆在第二安装槽内向下挤压,带动连接板向下挤压使润滑腔内的润滑油通过第二安装槽涌向第一安装槽内,对车轴本体与第一安装槽的接触面进行自动润滑的效果。润滑的效果。润滑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车架与车轴的连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自行车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车架与车轴的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自行车是一种以人力踩踏脚踏板驱动的小型陆上车辆。
[0003]目前自行车的车轴与车架本体连接主要车架本体的后接片的开口卡在车轴上,并使用固定螺母与轴挡相互拧紧,将车架本体的后接片夹住,使车架本体与后轴连接成一体,由于大多数自行车都是靠链条传动连接,链条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形变松动,现有的调节方式主要为通过调节螺栓调节链条的松紧,但是这种操作方式需要首先将固定螺母与轴挡之间松开后再进行调节,且由于车轴与车架本体的后接片开口处长时间接触,容易造成接触部位变形,常常在调节时,需要敲击车轴移动车轴在后接片开口中的位置,导致车轴弯曲变形,影响车轴的使用寿命,同时,在调节过程中,车轴与车架本体的后接片接触面易产生较大的摩擦,磨损严重时易影响车轴与车架本体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现有的车轴与车架本体的后接片开口处长时间接触,容易造成接触部位变形,常常在调节时,需要敲击车轴移动车轴在后接片开口中的位置,导致车轴弯曲变形,影响车轴的使用寿命,同时,在调节过程中,车轴与车架本体的后接片接触面易产生较大的摩擦,磨损严重时易影响车轴与车架本体的正常使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自行车车架与车轴的连接装置。
[0005]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行车车架与车轴的连接装置,包括车架本体,所述车架本体的左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均开设有定位槽,两个所述定位槽的内壁均设置有连接机构,且连接机构包括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外表面均与两个所述定位槽的内壁滑动套接。
[0006]优选地,所述固定板的材质为金属铬材料制成,所述固定板的右侧表面呈T形状,所述固定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卡块,所述车架本体的正面开设有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卡槽;
[000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块与卡槽配合使用,对滑入定位槽内的固定板起到限位和固定的效果。
[0008]优选地,所述卡块与卡槽相对应,多个所述卡块以四个为一组的背面均与多个所述卡槽以四个为一组的内壁卡接,所述固定板的左侧表面中心处开设有螺纹孔;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对螺纹孔起到定位的效果。
[0010]优选地,所述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的右端外表面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车轴本体,所述车轴本体的外表面分别与第一安装槽的内底壁和内顶壁滑动连接;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锁紧螺栓与车轴本体连接,便于操作者在旋紧锁紧螺栓的同时带动车轴本体在第一安装槽内移动。
[0012]优选地,所述车轴本体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指示块,所述车架本体的正面刻有刻度,所述车架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润滑腔,所述润滑腔位于第一安装槽的下方;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车轴本体对指示块起到固定的效果。
[0014]优选地,所述润滑腔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呈矩形阵列分布的第一挤压弹簧,十四个所述第一挤压弹簧的一端自由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表面呈网状,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呈矩形阵列分布的挤压杆;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连接板呈网状,便于将润滑腔内的润滑油通过第二安装槽涌向第一安装槽内,对车轴本体与第一安装槽的接触面进行自动润滑。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底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呈矩形阵列分布的第二安装槽,多个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壁均呈十字形状,多个所述挤压杆以单个为一组的上端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挤压块,多个所述挤压块以单个为一组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挤压弹簧,多个所述第二挤压弹簧以单个为一组的一端自由端均与第二安装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挤压杆以单个为一组的上端外表面均贯穿并延伸至第一安装槽的内壁,所述润滑腔的内部设置有润滑油,所述挤压杆的上端外表面与所述车轴本体的外表面接触;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挤压块对第二挤压弹簧起到固定的效果。
[0018]本技术中的有益效果为:
[0019]通过设置两个定位槽的内壁均设置有连接机构,且连接机构包括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外表面均与两个定位槽的内壁滑动套接,达到了通过本机构实现带动车轴本体在第一安装槽内移动,同时,设置润滑腔便于操作者在移动车轴本体的过程中,当车轴本体下表面与挤压杆挤压接触时,挤压杆在第二安装槽内向下挤压,带动连接板向下挤压使润滑腔内的润滑油通过第二安装槽涌向第一安装槽内,对车轴本体与第一安装槽的接触面进行自动润滑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车轴本体与车架本体的后接片开口处长时间接触,容易造成接触部位变形,常常在调节时,需要敲击车轴本体移动车轴本体在后接片开口中的位置,导致车轴本体弯曲变形,影响车轴本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在调节过程中,车轴本体与车架本体的后接片接触面易产生较大的摩擦,磨损严重时易影响车轴本体与车架本体的正常使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一种自行车车架与车轴的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0021]图2为一种自行车车架与车轴的连接装置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0022]图3为一种自行车车架与车轴的连接装置的车架本体结构剖视图;
[0023]图4为一种自行车车架与车轴的连接装置的图3中B处结构放大图;
[0024]图5为一种自行车车架与车轴的连接装置的固定板结构右视图;
[0025]图6为一种自行车车架与车轴的连接装置的车轴本体结构左视图。
[0026]图中:1、车架本体;2、第一安装槽;3、定位槽;4、固定板;41、卡块;42、卡槽;43、螺纹孔;44、锁紧螺栓;45、车轴本体;46、指示块;47、润滑腔;48、第一挤压弹簧;49、连接板;410、挤压杆;411、第二安装槽;412、挤压块;413、第二挤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8]参照图1
‑
6,一种自行车车架与车轴的连接装置,包括车架本体1,车架本体1的左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第一安装槽2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均开设有定位槽3,两个定位槽3的内壁均设置有连接机构,且连接机构包括有固定板4,固定板4的外表面均与两个定位槽3的内壁滑动套接。
[0029]进一步地,固定板4的材质为金属铬材料制成,固定板4的右侧表面呈T形状,固定板4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卡块41,车架本体1的正面开设有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卡槽42;
[0030]进一步地,卡块41与卡槽42配合使用,对滑入定位槽3内的固定板4起到限位和固定的效果。
[0031]进一步地,卡块41与卡槽42相对应,多个卡块41以四个为一组的背面均与多个卡槽42以四个为一组的内壁卡接,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车架与车轴的连接装置,包括车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本体(1)的左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所述第一安装槽(2)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均开设有定位槽(3),两个所述定位槽(3)的内壁均设置有连接机构,且连接机构包括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外表面均与两个所述定位槽(3)的内壁滑动套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车架与车轴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的材质为金属铬材料制成,所述固定板(4)的右侧表面呈T形状,所述固定板(4)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卡块(41),所述车架本体(1)的正面开设有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卡槽(4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车架与车轴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41)与卡槽(42)相对应,多个所述卡块(41)以四个为一组的背面均与多个所述卡槽(42)以四个为一组的内壁卡接,所述固定板(4)的左侧表面中心处开设有螺纹孔(4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车架与车轴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43)的内壁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44),所述锁紧螺栓(44)的右端外表面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车轴本体(45),所述车轴本体(45)的外表面分别与第一安装槽(2)的内底壁和内顶壁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车架与车轴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光亮,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佰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