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桥梁工程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山区隧道间的桥梁跨越结构。该桥梁跨越结构包括桥梁主梁、桥台翼墙、缓冲层以及水泥碎石稳定填筑体。桥梁主梁与桥台翼墙顶部固结,形成门型刚架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桥梁跨越结构,通过采用门型刚架桥的方式,提高了桥梁结构的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性及耐久性。同时,该结构实现了隐藏排水功能,防止倒灌隧道内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桥梁跨越结构,施工期间对隧道山体扰动小,对桥梁上跨的既有道路上的行车安全影响小,施工工期短,效率高。效率高。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山区隧道间的桥梁跨越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桥梁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山区隧道间的桥梁跨越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山区道路由于地形复杂,经常碰到两条相距较近的隧道出口之间需要跨越下部既有道路的情况,当跨径较小时,考虑到经济适用等因素,通常采用桥梁或通道涵洞跨越的做法,传统的施工方法有现浇、预制吊装等,然而,传统的施工方法存在着对隧道山体扰动大,对既有道路通行影响较大,结构耐久性差以及管养费用高等一系列问题。为减少对隧道山体的扰动及对既有道路的通行影响,提升结构的耐久性,考虑全寿命周期的管养经济性等,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山区隧道间的桥梁跨越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山区隧道间的桥梁跨越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跨越方式对隧道山体扰动大、对既有道路通行影响大、耐久性不佳、全寿命周期管养经济性差的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山区隧道间的桥梁跨越结构,包括桥梁主梁、桥台翼墙、缓冲层以及水泥碎石稳定填筑体;所述桥梁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所述桥梁主梁与桥台翼墙顶部固结,形成门型刚架桥;所述缓冲层位于所述桥台翼墙的背面,所述水泥碎石稳定填筑体位于所述缓冲层的背面,所述缓冲层的顶部设置有截水槽,所述截水槽沿所述桥梁主梁的纵向方向延伸;所述缓冲层及水泥碎石稳定填筑体的底部设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用于收集从上部汇入所述缓冲层内的排水。
[0005]进一步的,所述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可采用预制小箱梁、预制T梁或其他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
[0006]进一步的,所述桥梁主梁包括多片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所述多片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横向通过现场后浇混凝土进行刚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桥台翼墙后3m范围内设置所述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由砂质土及无纺土工布组成,用于吸收刚架纵向次内力。
[0008]进一步的,距离所述桥台翼墙1m范围外的所述缓冲层中设置竖向加强钢丝网。
[0009]进一步的,所述水泥碎石稳定填筑体横向截面的形状呈倒梯形。
[0010]进一步的,所述桥台翼墙的顶面两侧均设置有桥台刚接横梁,两个桥台刚接横梁之间嵌置有所述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相邻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之间具有混凝土湿接缝。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0012]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山区隧道间的桥梁跨越结构,通过采用门型刚架桥的方式,提高了桥梁结构的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性及耐久性。桥梁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的方式现场架设,并实现了隐藏排水功能,防止其倒灌隧道内继而提高了行车安全性,桥梁
跨越结构全寿命管养经济性好,耐久性佳。同时,本技术提供的施工方法,对隧道山体扰动小,对桥梁上跨的既有道路上的行车影响小,施工工期短,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山区隧道间的桥梁跨越结构的横断面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所示桥梁跨越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0015]图3是图1所示桥梁跨越结构的桥梁主梁与桥台翼墙连接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8]请参阅图1及图2,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一种新型山区隧道间的桥梁跨越结构,包括桥梁主梁1、桥台翼墙2、缓冲层3以及水泥碎石稳定填筑体4。
[0019]桥梁主梁1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11,于本实施例中,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11为预制小箱梁、预制T梁或其他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具体可以根据跨径及工程造价等因素进行综合选择。
[0020]桥梁主梁1包括多片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11,多片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11横向通过现场后浇混凝土湿接缝进行刚接。
[0021]桥梁主梁1与桥台翼墙2顶部固结,形成门型刚架桥。通过采用门型刚架桥的方式,提高了桥梁结构的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性及耐久性,并且,对既有道路上的行车安全影响小。
[0022]请参阅图3,桥台翼墙2的顶面两侧均设置有桥台刚接横梁5,两个桥台刚接横梁5之间嵌置有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11,相邻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11之间具有混凝土湿接缝6。
[0023]桥台翼墙2后3m范围内设置缓冲层,缓冲层3由砂质土及无纺土工布组成,用于吸收刚架次内力。其中,距离桥台翼墙1m范围外的缓冲层3中设置竖向加强钢丝网。
[0024]水泥碎石稳定填筑体4位于缓冲层3的背面,以确保台后填土的稳定性。可选的,水泥碎石稳定填筑体4横向截面的形状呈倒梯形。
[0025]缓冲层3及水泥碎石稳定填筑体4的底部设有排水沟7,排水沟7用于收集从上部汇
入缓冲层3及水泥碎石稳定填筑体4内的排水。
[0026]缓冲层3的顶部设置有宽度为1米的截水槽8,截水槽8沿桥梁主梁1的纵向方向延伸,截水槽8可引导桥面的积水进入桥面的排水沟继而进入缓冲层3,最后排入地面的排水沟7系统中,防止其倒灌隧道内,造成行车安全隐患。
[0027]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桥梁跨越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S1、施工桥台翼墙2后3m范围以外的水泥碎石稳定填筑体4;
[0029]S2、施工桥台翼墙2;
[0030]S3、施工桥台翼墙2与水泥碎石稳定填筑体4之间的3m宽的缓冲层3及缓冲层3顶部的截水槽8;
[0031]S4、架设桥梁主梁1,现场浇筑桥梁主梁1间的混凝土湿接缝6以及主桥与桥台之间的桥台刚接横梁5。
[0032]可见,本实施例的桥梁跨越结构,通过采用门型刚架桥的方式,提高了桥梁结构的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性及耐久性。并实现了隐藏排水功能,防止倒灌隧道内提高了行车安全性,桥梁跨越结构全寿命管养经济性好,耐久性佳。
[0033]同时,该桥梁跨越结构的施工方法,对隧道山体扰动小,对既有道路上的行车影响小,施工工期短,效率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山区隧道间的桥梁跨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梁主梁、桥台翼墙、缓冲层以及水泥碎石稳定填筑体;所述桥梁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所述桥梁主梁与桥台翼墙顶部固结,形成门型刚架桥;所述缓冲层位于所述桥台翼墙的背面,所述水泥碎石稳定填筑体位于所述缓冲层的背面,所述缓冲层的顶部设置有截水槽,所述截水槽沿所述桥梁主梁的纵向方向延伸;所述缓冲层及水泥碎石稳定填筑体的底部设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用于收集从上部汇入所述缓冲层内的排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跨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采用预制小箱梁、预制T梁或预应力砼箱梁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跨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主梁包括多片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倩茹,曹诗定,王步高,刘晓华,余祥亮,韦彬,唐皓,田蕾,谢永毅,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