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评价沥青与粗集料黏附性的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0589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道路工程材料的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评价沥青与粗集料黏附性的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台,试验台上设置有一对滑轨,在试验台上沿滑轨方向依次设置有恒温沥青槽、恒温水箱和透明冷水槽,试验台上还设置有水浸支架和水煮门形架,水浸支架和水煮门形架的两个支腿底端分别设置有滑块,滑块沿滑轨滑动;水浸支架用于吊设待测细集料,水煮门形架用于吊设待测粗集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人工操作,减少了人为因素引起的试验误差,确保了试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且操作简便,提高了试验效率。提高了试验效率。提高了试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评价沥青与粗集料黏附性的试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材料的试验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评价沥青与粗集料黏附性的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沥青是一种劲度随温度变化的黏弹性材料,常温下为黑色的准固体。黏附性是沥青材料的主要性能之一,沥青在沥青混合料中以薄膜的形式涂覆在集料颗粒表面,将松散的矿质集料黏结为一个整体。沥青与集料间的黏附作用是形成沥青混合料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且直接关系到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强度、水稳性等主要性能,也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有较大影响。因此,对沥青与集料间黏附作用方面的研究十分必要。依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

2011),对于最大粒径>13.2mm的集料应用水煮法,对于最大粒径≤13.2mm的集料应用水浸法检验沥青与粗集料表面的黏附性及评价粗集料的抗水剥离能力。
[0003]水煮法:试验前,选取粒径13.2~19mm形状接近立方体的规则集料5个;将集料逐个用细线在中部系牢,并逐个用线提起集料,浸入预先加热的沥青中一段时间后,将裹覆沥青的集料悬挂于试验架上,并在室温下冷却;待集料冷却后,逐个用线提起,浸入盛有煮沸水的大烧杯中;浸煮一段时间后,将集料从水中取出,适当冷却。最后将集料放入一个盛有常温水的容器中,在水中观察矿料颗粒上沥青膜的剥落程度,并评定其黏附性等级。
[0004]水浸法:试验前,选取粒径9.5~13.2mm形状接近立方体的规则集料200g。按每100g集料加入沥青5.5g<br/>±
0.2g的比例称取沥青,放入小型拌和容器中,一起置入同一烘箱内加热一段时间。随即从烘箱内取出拌和容器,将选取的集料倒入其中,并用金属铲均匀拌和。用金属铲取20个裹覆沥青的集料移至玻璃板上摊开,并在室温下冷却一段时间。将盛有集料的玻璃板浸入80℃
±
1℃的恒温水槽里,保持一段时间。将玻璃板从恒温水槽中取出,并浸入冷水中,在水中观察裹覆集料的沥青薄膜的剥落程度,从而评定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等级。
[0005]现有水煮法、水浸法的试验步骤有如下缺点:(1)现行规范中没有能同时进行两种粒径集料与沥青黏附性的试验装置,可能会导致不同操作人员得到的试验结果不一致;(2)试验操作不便,水煮法、水浸法的试验步骤较多,需要来回切换不同的试验仪器;(3)试验效率较低,传统的试验过程不能同时进行多组试验;(4)试验过程中需要多次触及温度较高的沥青与集料,操作人员可能会被烫伤;(5)试验过程中粗集料上多余的沥青会滴落在试验台上,难以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评价沥青与粗集料黏附性的试验装置,避免了人工操作,减少了人为因素引起的试验误差,确保了试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且操作简便,提高了试验效率。同时,避免了高温水对操作人员的
烫伤风险,避免多余沥青滴落对试验台的污染。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一)一种用于评价沥青与粗集料黏附性的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台,所述试验台上设置有一对滑轨,在试验台上沿所述滑轨方向依次设置有恒温沥青槽、恒温水箱和透明冷水槽,所述试验台上还设置有水浸支架和水煮门形架,所述水浸支架和水煮门形架的两个支腿底端分别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沿滑轨滑动;所述水浸支架用于吊设待测细集料,所述水煮门形架用于吊设待测粗集料。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特点和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0010]进一步地,所述水浸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升降部件,所述第一升降部件的升降端连接有置物架,所述置物架上放置有待测细集料。
[0011]进一步地,所述水煮门型架上设置有第二升降部件,所述第二升降部件的升降端吊设有待测粗集料。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部件包含第一绕线轮、双定滑轮和两个转向轮,所述第一绕线轮、双定滑轮和两个转向轮分别固定于水浸支架上;所述第一绕线轮的轮轴处连接有转动把手;所述第一绕线轮上绕设有第一线卷,所述第一线卷的自由端连接有两条承重线,两条承重线分别经双定滑轮的一个滑轮和一个转向轮后与置物架连接。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升降部件包含一对链轮和转轴,其中,两个链轮分别固定于水煮门形架的一个支腿和门角上,该对链轮上套设有传动链;支腿上的链轮的轮轴处连接有驱动部件,门角上的链轮的轮轴处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设置于水煮门形架的横梁内,其另一端采用轴承固定于横梁上;所述转轴上绕设有多个线卷,每个线卷的自由端连接有吊环,所述吊环内箍设待测粗集料。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部件为转动把手或电机。
[0015]进一步地,所述恒温沥青槽和恒温水箱之间还设置有接料板。
[0016]进一步地,所述试验台上还设置有集料筛选部件,所述集料筛选部件包含多个上下卡接的筛网。
[0017]更进一步地,从上到下筛网的目数逐渐增大。
[0018]进一步地,所述置物架为方形架,所述方形架的每个内侧面开设有凹槽,所述接料板嵌入凹槽内。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0](1)本技术通过第一升降部件和第二升降部件的设置,避免了传统水浸法和水煮法实验过程中,人工对待测集料进行沥青包裹、热水浸渍和冷水降温的过程,避免人为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提高试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0021](2)本技术通过结构设计将水浸发和水煮法集成于一体,能够同时对细集料和粗集料进行黏附性评价试验,规范了实验仪器和操作,且试验方便快捷。
[0022](3)本技术的试验装置能同时进行多组平行试验,保证各组件试验条件的一致性,大大提高了试验效率。
附图说明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评价沥青与粗集料黏附性的试验装置的三维视图;
[0025]图2是本技术的水浸法对应的第一升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的水煮法对应的第二升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以上图中,1试验台;2滑轨;3恒温沥青槽;4恒温水箱;5透明冷水槽;6水浸支架;7水煮门形架;701滑块;8第一升降部件;801第一绕线轮;802双定滑轮;803转向轮;804第一线卷;805承重线;806置物架;807转动把手;9第二升降部件;901链轮;902转轴;903传动链;904第二线卷;905吊环;10待测粗集料;11接料板;12集料筛选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9]参考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评价沥青与粗集料黏附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评价沥青与粗集料黏附性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台,所述试验台上设置有一对滑轨,在试验台上沿所述滑轨方向依次设置有恒温沥青槽、恒温水箱和透明冷水槽,所述试验台上还设置有水浸支架和水煮门形架,所述水浸支架和水煮门形架的两个支腿底端分别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沿滑轨滑动;所述水浸支架用于吊设待测细集料,所述水煮门形架用于吊设待测粗集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评价沥青与粗集料黏附性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浸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升降部件,所述第一升降部件的升降端连接有置物架,所述置物架上放置有待测细集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评价沥青与粗集料黏附性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部件包含第一绕线轮、双定滑轮和两个转向轮,所述第一绕线轮、双定滑轮和两个转向轮分别固定于水浸支架上;所述第一绕线轮的轮轴处连接有转动把手;所述第一绕线轮上绕设有第一线卷,所述第一线卷的自由端连接有两条承重线,两条承重线分别经双定滑轮的一个滑轮和一个转向轮后与置物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评价沥青与粗集料黏附性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煮门型架上设置有第二升降部件,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博何成晨刘大彬陈阿芳
申请(专利权)人:咸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