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预制T梁提梁的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0429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预制T梁提梁的构件,包括底托,所述T梁位于底托的上方,所述底托上左右间隔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设置有销轴,所述销轴上设置有用于与吊装孔连接的提梁绳。在吊装时,利用龙门吊将提梁构件移动至T梁吊装孔的位置,然后T梁两端设置工作人员对底托位置调控,由于提梁底托与梁底接触为整体受力,避免了常规的提梁时提梁绳与梁底的边角的局部受力,可以使得梁底实体质量保护较好,同时减小了提梁绳的磨损,增加了提梁过程稳定性,安全风险小,作业效率高。作业效率高。作业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预制T梁提梁的构件


[0001]本技术属于桥梁预制梁吊装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预制T梁提梁的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建设投资加快,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增多,其中预制T梁桥因其具有重量轻、高强度、耐久性强、适用性良好等特点,是最常见的一种装配式梁桥。以前预制T梁桥跨径较小,如今桥梁工程建设中跨径40mT梁也常见。目前对预制T梁施工过程除了安全和质量,对外观要求也日益提高,而预制T梁的外观与其被吊装时出现的碰撞有关。现有常见提梁方法是通过龙门吊起吊预制T梁,预制T梁在与钢丝绳接触地方采用垫木方、橡胶垫片等来保护梁体。但是这种方法不仅无法保障提梁过程中的稳定性,且对梁体易造成损坏,同时还增大了钢丝绳的磨损,不利于现场施工安全质量管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拟提供一种用于预制T梁提梁的构件,能有效减小在提梁过程中对梁体的损坏,同时也减小了提梁绳的磨损。
[0004]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预制T梁提梁的构件,包括底托,所述T梁位于底托的上方,所述底托上左右间隔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设置有销轴,所述销轴上设置有用于与吊装孔连接的提梁绳。
[0005]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底托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设置有前后间隔设置的前板和后板,所述前板和后板的左右两端均超过上板和下板的左右两端,所述前板和后板的左右两端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连接孔,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前板和后板之间左右间隔设置有左板和右板。
[0006]进一步优选,所述前板和后板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位于前板和后板的内侧,且位于左板和右板的外侧,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与连接孔相对应的通孔。
[0007]进一步优选,所述销轴的一端设置有直径大于连接孔的台阶,所述销轴穿过前板和后板的连接孔后设置有开口销。
[0008]进一步优选,所述提梁绳设置在销轴的中间。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0]1)设置有底托,T梁位于底托的上方,在吊装时,直接吊装底托增加接触面积,并且提梁底托与梁底接触为整体受力,避免了常规的提梁时钢丝绳与梁底的边角的局部受力,增加了提梁过程稳定性,大大降低了提梁过程倾覆风险,减小了提梁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0011]2)在吊装时,直接吊装底托,避免了吊装过程中T梁与外界的碰撞,加强了对T梁成品的保护,保证了T梁实体的外观质量,避免了后期修补带来的成本,从而提高外观质量、减小经济成本;
[0012]3)在提梁过程中提梁绳缠绕在圆形的销轴上,使得提梁绳不易被磨损,从而降低
了钢丝绳的损耗,间接减小了安全风险,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中底托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底托的俯视图。
[0015]图3为图2沿M

M的剖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中销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中提梁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9]如图1

图5所示,一种用于预制T梁提梁的构件,主要由底托1、销轴2和提梁绳3组成。T梁位于底托1的上方,在底托1上左右间隔设置有连接孔1a,连接孔1a内设置有销轴2,销轴2上设置有用于与吊装孔连接的提梁绳3。
[0020]底托1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板1b和下板1c,上板1b和下板1c之间设置有前后间隔设置的前板1d和后板1e,前板1d和后板1e的左右两端均超过上板1b和下板1c的左右两端,前板1d和后板1e的左右两端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连接孔,上板1b和下板1c之间、前板1d和后板1e之间左右间隔设置有左板1f和右板1g。
[0021]为增加提梁时,底托1与销轴2之间的强度,在前板1d和后板1e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加强板1h,加强板1h位于前板1d和后板1e的内侧,且位于左板1f和右板1g的外侧,加强板1h上设置有与连接孔1a相对应的通孔。
[0022]为防止销轴2与底托1之间发生滑动,在销轴2的一端设置有直径大于连接孔1a的台阶2a,销轴2穿过前板1d和后板1e的连接孔1a后设置有开口销4。
[0023]为保证底托1和提梁绳3的强度,底托1采用焊接钢板,提梁绳3采用钢丝绳。
[0024]为保证受力均匀,提梁绳3设置在销轴2的中间。
[0025]其中,上板1b、下板1c、前板1d、后板1e、左板1f、右板1g、加强板1h和,销轴根据具体的T梁重量和尺寸调整,常用的尺寸为:上板1b和下板1c采用壁厚2cm的60cm
×
20cm钢板,前板1d和后板1e采用壁厚3cm的100cm
×
20cm钢板,左板1f和右板1g采用壁厚为2cm的20cm
×
14cm钢板,采用壁厚2cm的20cmx20cm钢板,销轴的直径为80mm,长度为35cm。
[0026]提梁方法为:在底托1的一端穿上销轴2,利用提梁绳3通过龙门吊吊装到T梁吊装孔的位置,然后将底托1的另一端穿过T梁吊装孔通过销轴2铨接的方式与提梁绳3连接好,操作龙门吊缓缓提升,底托1即将接触梁底时通过人工对底托1位置进行微调,使上板1b长度在梁底宽度范围内,待上板1b完全与梁底接触即可开始缓慢提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预制T梁提梁的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托(1),所述T梁位于底托(1)的上方,所述底托(1)上左右间隔设置有连接孔(1a),所述连接孔(1a)内设置有销轴(2),所述销轴(2)上设置有用于与吊装孔连接的提梁绳(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预制T梁提梁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1)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板(1b)和下板(1c),所述上板(1b)和下板(1c)之间设置有前后间隔设置的前板(1d)和后板(1e),所述前板(1d)和后板(1e)的左右两端均超过上板(1b)和下板(1c)的左右两端,所述前板(1d)和后板(1e)的左右两端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连接孔,所述上板(1b)和下板(1c)之间、前板(1d)和后板(1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泽丰雷虹何润朱贵乾王国镇陈静敏于海挺廖仲鸿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