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莎豆收获机的旋耕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0218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油莎豆收获机的旋耕机装置,涉及油莎豆收获机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油莎豆收获机收获时旋耕机进土速度过慢,进土不集中,常见有大块土壤,旋耕机旋耕深度经常过深,过浅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包括旋耕组件,其与旋耕机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旋耕组件具有使旋耕机进土集中的旋耕刀对和使旋耕机加快进土速度的挖土铲;限深轮组件,两个所述限深轮组件对称安装于旋耕机的机架前方两侧,所述限深轮组件具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能够将所述旋耕组件调节到所需要的旋耕深度;传动组件,其固接于旋耕机的机架上方;仿形组件,其固接于旋耕机的机架四角处。具有解决了旋耕机旋耕深度经常过深,过浅的问题的有益效果。的有益效果。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莎豆收获机的旋耕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油莎豆收获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油莎豆收获机的旋耕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油莎草别名有:油莎豆、糖根果、地下板栗,块茎含油27%左右,油浅茶色,味香可吃,食品工业通常用制奶油、糖果、杏仁水,油粕可酿酒或作精饲料,茎叶含有较多的脂肪和糖分,是家畜的优良饲料。油莎豆可作油料和优良牧草用,也可作润滑油和制皂,是一种优质、高产和综合利用前景广阔的集粮、油、牧、饲于一体的经济作物。此外,油莎豆种植时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应性较强,喜光,耐旱、耐涝、耐瘠、耐盐碱,并且田间管理简单,广受农民喜爱,油莎豆原产于地中海地区,1952年中国从苏联引进,我国现在已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种植。
[0003]因为油莎豆是外来引进物种,与玉米、小麦相比,机械自动化水平还相对落后,现有的油莎豆收获机基本都是从花生收获机上改进而来,技术还不够成熟。在收获机作业时,旋耕机进土速度过慢,进土不集中,并且还常见有大块土壤,加大后方草、豆、土分离压力。收获机在平整地面上工作时,旋耕机的旋耕深度全凭驾驶员的经验判断,如果耕深过浅,则使部分豆还埋于土中未被收获完全,造成资源的浪费;如果耕深过深,则因土壤量太大使机器超负荷工作,造成机器零件的损坏。收获机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工作时,遇陡峭地面,旋耕机旋耕深度会过浅;遇低洼地面,旋耕机旋耕深度会过深。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油莎豆收获机的旋耕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油莎豆收获机收获时旋耕机进土速度过慢,进土不集中,常见有大块土壤,旋耕机旋耕深度经常过深,过浅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油莎豆收获机的旋耕机装置。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0006]一种油莎豆收获机的旋耕机装置,包括:
[0007]旋耕组件,其与旋耕机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旋耕组件具有使旋耕机进土集中的旋耕刀对和使旋耕机加快进土速度的挖土铲;
[0008]限深轮组件,两个所述限深轮组件对称安装于旋耕机机架前方两侧,所述限深轮组件具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能够将所述旋耕组件调节到所需要的旋耕深度;
[0009]传动组件,其固接于旋耕机机架上方;
[0010]仿形组件,其固接于旋耕机机架四角处。
[0011]进一步的,所述旋耕组件包括:轴承座Ⅰ、挖土铲、旋耕刀对、轴承座Ⅱ和旋耕管轴;
[0012]所述旋耕管轴两侧通过所述轴承座Ⅰ和轴承座Ⅱ固接于所述旋耕机机架上;
[0013]多个所述旋耕刀对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耕管轴上;
[0014]所述挖土铲倾斜固接于所述旋耕机机架上,所述挖土铲距所述旋耕管轴的距离大于所述旋耕刀对围绕所述旋耕管轴旋转的旋转半径,并且所述挖土铲下方呈锯齿状,所述挖土铲上方位于收获机的网带机上方。
[0015]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旋耕刀对在所述旋耕管轴上呈十字型交替均匀排列,并且围绕所述旋耕管轴中间位置对称分布,所述旋耕刀对凹面方向均朝向旋耕管轴中间位置。
[0016]进一步的,所述限深轮组件包括:牵引连杆后连板、牵引连杆、调节螺杆、 U型架Ⅰ、限深轮、方形轴承座对、连接板和U型架Ⅱ;
[0017]所述牵引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牵引连杆后连板固接于旋耕机机架上,所述牵引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转动配合;
[0018]所述U型架Ⅰ和U型架Ⅱ分别固接在所述连接板和牵引连杆上,所述U型架Ⅰ和U型架Ⅱ通过调节螺杆连接,所述调节螺杆用于调节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牵引连杆之间的角度;
[0019]所述限深轮通过所述方形轴承座对与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转动配合。
[0020]进一步的,所述的传动组件包括:链轮对Ⅰ、链条对、链轮对Ⅱ、传动轴、轴承座对、张紧装置和轴承安装架;
[0021]所述轴承安装架固接于所述旋耕机机架上方左侧;
[0022]所述轴承座对固接于所述轴承安装架上方中间位置两侧;
[0023]所述传动轴配合安装于轴承座对内,所述传动轴一端与链轮对Ⅱ固接,所述传动轴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收获机的传动装置固接;
[0024]所述链轮对Ⅰ与所述旋耕管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0025]所述链条对与所述链轮对Ⅰ、链轮对Ⅱ啮合;
[0026]所述张紧装置固接于所述轴承安装架上方,并位于轴承座对一侧。
[0027]进一步的,所述张紧装置包括:
[0028]张紧架,所述张紧架固设在所述轴承安装架上;
[0029]U型块,所述U型块固设在所述张紧架底部一侧;
[0030]三角板,所述三角板的第一端与所述U型块铰接,所述三角板的第二端与小链轮对铰接,所述小链轮对与所述链条对啮合;
[0031]张紧调节螺杆,所述张紧调节螺杆一端穿过所述张紧架并与所述三角板的第三端铰接,所述张紧调节螺杆上安装有两个锁紧螺母,两个所述锁紧螺母分别处于所述张紧架的两侧。
[0032]进一步的,所述仿形组件包括:挡片螺母对、导向轴套杆、弹簧导向轴和弹簧;
[0033]所述导向轴套杆上方与收获机机架固接,所述弹簧导向轴下方通过所述挡片螺母对与旋耕机机架固接,所述导向轴套杆套装在弹簧导向轴上,所述弹簧套装于弹簧导向轴和导向轴套杆外中间位置,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导向轴套杆和弹簧导向轴二者之间可上下相对移动。
[0034]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0035]1.旋耕刀对在旋耕管轴上呈十字型交替均匀排列,并围绕旋耕管轴中间位置对称分布,刀凹面朝向旋耕管轴中间位置,可使旋耕机进土更集中,所进土壤更碎,减轻后方草、豆、土分离压力。
[0036]2.挖土铲倾斜一定角度固接于旋耕机机架上,并且挖土铲下方呈锯齿状,可使旋
耕机更容易进土,加快进土速度。
[0037]3.限深轮组件固接于旋耕机机架前方两侧,可通过调节螺杆调节到所需要的旋耕深度。
[0038]4.导向轴套杆上方与收获机机架固接,弹簧导向轴下方与旋耕机机架固接,在弹簧作用下,导向轴套杆和弹簧导向轴二者之间可上下相对移动,与限深轮一起起到仿形作用,可使收获机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正常作业。
[0039]5.张紧装置上具有小链轮对,小链轮对与链条对啮合,使链条对时刻处于拉紧状态,可增加传动效率,并防止链条跳齿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004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1]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油莎豆收获机的旋耕机装置安装在油莎豆收获机上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油莎豆收获机的旋耕机装置安装在简化收获机机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油莎豆收获机的旋耕机装置的旋耕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44]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油莎豆收获机的旋耕机装置的限深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油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莎豆收获机的旋耕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耕组件(A),其与旋耕机机架(40)固定连接,所述旋耕组件(A)具有使旋耕机进土集中的旋耕刀对(13)和使旋耕机加快进土速度的挖土铲(12);限深轮组件(B),两个所述限深轮组件(B)对称安装于旋耕机机架(40)前方两侧,所述限深轮组件(B)具有调节螺杆(18),所述调节螺杆(18)能够将所述旋耕组件(A)调节到所需要的旋耕深度;传动组件(C),其固接于旋耕机机架(40)上方;仿形组件(D),其固接于旋耕机机架(40)四角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莎豆收获机的旋耕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耕组件(A)包括:轴承座Ⅰ(11)、挖土铲(12)、旋耕刀对(13)、轴承座Ⅱ(14)和旋耕管轴(15);所述旋耕管轴(15)两侧通过所述轴承座Ⅰ(11)和轴承座Ⅱ(14)固接于所述旋耕机机架(40)上;多个所述旋耕刀对(13)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耕管轴(15)上;所述挖土铲(12)倾斜固接于所述旋耕机机架(40)上,所述挖土铲(12)距所述旋耕管轴(15)的距离大于所述旋耕刀对(13)围绕所述旋耕管轴(15)旋转的旋转半径,并且所述挖土铲(12)下方呈锯齿状,所述挖土铲(12)上方位于收获机的网带机(2)上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莎豆收获机的旋耕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旋耕刀对(13)在所述旋耕管轴(15)上呈十字型交替均匀排列,并且围绕所述旋耕管轴(15)中间位置对称分布,所述旋耕刀对(13)凹面方向均朝向旋耕管轴(15)中间位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莎豆收获机的旋耕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深轮组件(B)包括:牵引连杆后连板(16)、牵引连杆(17)、调节螺杆(18)、U型架Ⅰ(19)、限深轮(20)、方形轴承座对(21)、连接板(22)和U型架Ⅱ(23);所述牵引连杆(17)的一端通过所述牵引连杆后连板(16)固接于旋耕机机架(40)上,所述牵引连杆(17)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22)的一端转动配合;所述U型架Ⅰ(19)和U型架Ⅱ(23)分别固接在所述连接板(22)和牵引连杆(17)上,所述U型架Ⅰ(19)和U型架Ⅱ(23)通过调节螺杆(18)连接,所述调节螺杆(18)用于调节所述连接板(22)与所述牵引连杆(17)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东岩王刚马中洋刘慧力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万龙油莎豆专用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