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支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0027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支架总成,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支架总成安装在自动驾驶汽车的车顶上,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支架总成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两个第三支架,第一支架安装在第二支架的上方,两个第三支架对称安装在第二支架的左右两侧,第二支架的底部通过多个磁铁块与外部的车顶连接。第一支架的顶面上设有一个安装位,RMU安装板上安装相机和RMU,在第二支架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第三支架,通过第三支架设定了两个安装位,且可以通过调节槽来调整第三支架的角度,使得多个传感器可以统一标准且快速安装在传感器支架上。架上。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支架总成


[0001]本技术属于自动驾驶汽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支架总成。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自动驾驶汽车尚处于研发阶段,用于道路信息采集的超声波、毫米波、相机和雷达等传感器需要通过定制的传感器支架固定在试验车辆上。现有的传感器支架具有如下缺陷:
[0003]1.每类传感器支架只能用于特定车辆,需要针对每类传感器支架进行定制,其通用性低;
[0004]2.传感器支架的功能比较单一,传感器支架只能安装少量的传感器,仅能采集少量的数据,工作效率低;
[0005]3.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切换程序复杂,且安装装配工序复杂,需要整体更换传感器支架;
[0006]4.传感器支架会对自动驾驶车辆的外形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改变,会影响自动驾驶车的正常运行;
[0007]5.安装的多个传感器之间的线束布置不恰当,过长的线束会裸露在外面,影响传感器的正常运行。
[0008]现有的传感器支架主要是固定在车顶上,当经过某些特殊路段(例如限高路段、矮小车库等),车顶的支架会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甚至会影响信号采集和自动驾驶性能。
[0009]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设计一种不影响数据采集、安装装配工序简单、有效收纳线束的自动驾驶汽车的传感器支架总成。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装配工序简单、有效收纳线束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支架总成。
[0011]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2]一种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支架总成,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支架总成安装在自动驾驶汽车的车顶上,所述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支架总成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两个第三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安装在第二支架的上方,两个所述第三支架对称安装在第二支架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通过多个磁铁块与外部的车顶连接;
[0013]所述第一支架由第一顶板、第一前侧板、第一后侧板和两个第一侧板组成并相互之间弧形过渡围合形成的底部开口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顶板为第一支架的顶面,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为第一支架的左右两侧,第一前侧板为第一支架的前侧面,第一后侧板为第一支架的后侧面,所述第一支架的底部形成有向内翻折过渡的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在位于前侧的第一连接片上开设有第二线束过孔,位于后侧的第二连接片上开设有第一定位
孔,所述第一后侧板上开设有第三线束过孔,所述第一顶面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激光雷达的第二定位孔,在所述第一前侧板与第一后侧板的底部之间安装有一RMU安装板,在所述RMU安装板上安装有一相机安装支架以用于固定相机,在第一前侧板上安装有一镜头保护片以用于保护相机的镜头,在安装相机、RMU及激光雷达的线束通过第三线束过孔伸入至空腔内,并沿空腔的内壁布线;
[0014]所述第二支架由第二顶板、第二前侧板、第二后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组成并相互之间弧形过渡而围合形成的底部开口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顶板为第二支架的顶面,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为第二支架的左右两侧,第二前侧板为第二支架的前侧面,第二后侧板为第二支架的后侧面,每个第二侧板上形成有倾斜向上延伸的两个安装耳,且在该第二侧板上靠近第二后侧板一侧开设有第四线束过孔,每个所述安装耳上形成有一调节槽和第一安装孔,每个第二侧板的底部形成有向内翻折并水平设置的多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磁铁块连接以使第二支架的底面固定在车顶上,所述第二顶板上开设有第一线束过孔及连接孔,所述第一线束过孔与第二线束过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连接孔与第二连接片上的第一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第一空腔内的线束经第二线束过孔和第一线束过孔伸入至第二空腔内,并沿第二空腔的内壁布线;
[0015]所述第三支架包括安装盘和两个连接耳,两个所述连接耳对称安装在安装盘的底部,并各与一所述安装耳对应连接,通过调节槽调节第三支架在第二支架上的角度,所述安装盘的沿外边缘形成向上的挡板,在所述安装盘的底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三定位孔以使外部的激光雷达通过第三定位孔卡装在安装盘内,卡装在第三支架上的激光雷达的线束经第四线束过孔伸入至第二空腔内,并沿第二空腔的内壁布线。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RMU安装板上开设有一矩形凹槽,在所述凹槽的左右两侧内边缘对称形成有两个向上延伸的固定耳,所述相机安装支架的左右两侧对称形成有两个插装片,所述插装片与固定耳的位置相对应,以使相机安装支架与RMU安装板连接。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插装片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固定耳上开设有通孔,螺丝依次通过通孔及安装孔使相机安装支架与RMU安装板螺纹连接。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耳的调节槽为一弧形槽,所述第三支架的连接耳通过螺丝与安装耳的弧形槽连接以调节第三支架的角度。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第二侧板底部的固定板数量至少为3个,每个固定板的中间开设有通孔,所述磁铁块穿过通孔与第二支架连接。
[00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盘上形成有走线缺口和导水缺口,所述走线缺口设置在安装盘靠近车尾的一侧以便于线束走线,所述导水缺口设置在安装盘靠近车头的一侧以防止安装盘内产生积水。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耳上开设有两个第三安装孔,一个第三安装孔与调节槽相对应,另一个第三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相对应。
[00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走线缺口的尺寸大于所述导水缺口的尺寸。
[00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线束过孔与第二线束过孔的大小相同,所述第一线束过孔与第二线束过孔由两个不同直径的圆形部分重叠而构成“葫芦形”,小直径的圆形用于通过螺钉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大直径的圆形用于穿过线束。
[00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线束过孔与第四线束过孔由两个不同直径的圆形部
分重叠而构成“葫芦形”。
[00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磁铁块的形状为圆形,所述磁铁块的中心安装有一竖直设置的连接杆,通过该连接杆穿过所述固定板上的通孔与第二支架连接。
[0026]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27]1.第一支架的顶面上设有一个安装位,RMU安装板上安装相机和RMU,在第二支架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第三支架,通过第三支架设定了两个安装位,且可以通过调节槽来调整第三支架的角度,使得多个传感器可以统一标准且快速安装在传感器支架上。
[0028]2.通过在支架上设置多个线束穿孔,以使传感器线束通过线束穿过的位置限定而有效布线在传感器支架形成的空腔内,有效避免线束裸露在外面。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技术的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技术的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另一视角);
[0031]图3是本技术中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是本技术中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另一视角);
[0033]图5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支架总成,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支架总成安装在自动驾驶汽车的车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支架总成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两个第三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安装在第二支架的上方,两个所述第三支架对称安装在第二支架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通过多个磁铁块与外部的车顶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由第一顶板、第一前侧板、第一后侧板和两个第一侧板组成并相互之间弧形过渡围合形成的底部开口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顶板为第一支架的顶面,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为第一支架的左右两侧,第一前侧板为第一支架的前侧面,第一后侧板为第一支架的后侧面,所述第一支架的底部形成有向内翻折过渡的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在位于前侧的第一连接片上开设有第二线束过孔,位于后侧的第二连接片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后侧板上开设有第三线束过孔,所述第一顶面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激光雷达的第二定位孔,在所述第一前侧板与第一后侧板的底部之间安装有一RMU安装板,在所述RMU安装板上安装有一相机安装支架以用于固定相机,在第一前侧板上安装有一镜头保护片以用于保护相机的镜头,在安装相机、RMU及激光雷达的线束通过第三线束过孔伸入至空腔内,并沿空腔的内壁布线;所述第二支架由第二顶板、第二前侧板、第二后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组成并相互之间弧形过渡而围合形成的底部开口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顶板为第二支架的顶面,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为第二支架的左右两侧,第二前侧板为第二支架的前侧面,第二后侧板为第二支架的后侧面,每个第二侧板上形成有倾斜向上延伸的两个安装耳,且在该第二侧板上靠近第二后侧板一侧开设有第四线束过孔,每个所述安装耳上形成有一调节槽和第一安装孔,每个第二侧板的底部形成有向内翻折并水平设置的多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磁铁块连接以使第二支架的底面固定在车顶上,所述第二顶板上开设有第一线束过孔及连接孔,所述第一线束过孔与第二线束过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连接孔与第二连接片上的第一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第一空腔内的线束经第二线束过孔和第一线束过孔伸入至第二空腔内,并沿第二空腔的内壁布线;所述第三支架包括安装盘和两个连接耳,两个所述连接耳对称安装在安装盘的底部,并各与一所述安装耳对应连接,通过调节槽调节第三支架在第二支架上的角度,所述安装盘的沿外边缘形成向上的挡板,在所述安装盘的底面上开设有多个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祖锋王纲华均薛庆晓
申请(专利权)人:畅加风行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