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珍珠岩堆积密度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9997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珍珠岩堆积密度检测装置,包括工作箱,工作箱内沿前后方向间隔竖向设置有两个支撑柱,两个支撑柱之间设置有量筒固定机构,量筒固定机构内设置有量筒,量筒固定机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对应的立柱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工作箱后端面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一伸缩机构,第一伸缩机构前端沿左右方向竖向设置有与量筒前后对应的推板,量筒正上方设置有贯穿到工作箱上方的下料漏斗,量筒右方的工作箱内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上转动设置有沿前后延伸的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上设置有圆弧形导料槽,支撑座右方设置有转动支撑台,转动支撑台上端设置有电子天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对堆积密度的快速测量,提高了测量效率。提高了测量效率。提高了测量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珍珠岩堆积密度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珍珠岩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珍珠岩堆积密度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堆积密度是把粉尘或者粉料自由填充于某一容器中,在刚填充完成后所测得的单位体积质量, 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ρ

0=m/V

0,式中:ρ

0为堆积密度,kg/m;m为材料在一定容器内的质量,kg;V

0为材料的堆积体积,即装入容器的容积,m,是包含颗粒间的空隙和颗粒内部孔隙在内的总体积, 记录五个试样中的堆积密度最大值、最小值和算术平均值,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传统的方式是采用人工进检测,检测效率较低,因此开发一种检测效率高的珍珠岩堆积密度检测装置就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珍珠岩堆积密度检测装置,具有检测效率高的优点。
[0004]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珍珠岩堆积密度检测装置,包括工作箱,工作箱前端面铰接有钢化玻璃门,工作箱内沿前后方向间隔竖向设置有两个支撑柱,两个支撑柱之间设置有量筒固定机构,量筒固定机构内设置有量筒,量筒固定机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对应的立柱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前端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轴与对应的第一转轴同轴连接,工作箱后端面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一伸缩机构,第一伸缩机构前端沿左右方向竖向设置有与量筒前后对应的推板,推板下端与量筒上端面齐平,量筒正上方设置有贯穿到工作箱上方的下料漏斗,下料漏斗上方设置有上料机构,量筒右方的工作箱内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上转动设置有沿前后延伸的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上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上端开口的圆弧形导料槽,支撑座前端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二转轴同轴连接,支撑座右方设置有转动支撑台,转动支撑台上端设置有电子天平。
[0006]优选的,所述的量筒固定机构包括上端开口的固定箱,固定箱前端面、后端面、左端面和右端面均螺纹连接有与对应的端面垂直的定位螺栓,定位螺栓内端设置有与量筒侧面对应的弧形板。
[0007]优选的,所述的弧形板内部设置有硅胶垫。
[0008]优选的,所述的上料机构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端水平设置有圆板,圆板上端绕圆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五个竖向设置且上下端开口的料筒,料筒下端贯穿圆板且与圆板下端齐平,圆板下端同轴转动设置有下料板,下料板上开设有与料筒对应的下料孔,下料板外侧同轴套设有外齿圈,圆板上设置有第三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与外齿圈啮合的齿轮。
[0009]优选的,所述的量筒固定机构上方的量筒上套设有上小下大的锥形导向块。
[0010]优选的,所述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为舵机。
[0011]优选的,所述的转动支撑台包括竖向设置有立柱,立柱上端转动连接有安装板,立柱左端竖向设置有第二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上端转动设置有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辊轴。
[0012]优选的,所述的安装板与工作箱下端之间设置有回力弹簧。
[00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有益效果在于:
[0014]本技术利用第一驱动机构控制量筒自动倒料,利用第二伸缩机构实现电子天平的自动倒料,第二驱动机构控制圆弧形导料槽转动,避免从量筒上端刮下的珍珠岩颗粒落到圆弧形导料槽内,自动化的各个机构实现对堆积密度的快速测量,提高了测量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一种珍珠岩堆积密度检测装置的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一种珍珠岩堆积密度检测装置的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一种珍珠岩堆积密度检测装置的量筒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一种珍珠岩堆积密度检测装置的圆弧形导料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

工作箱,2

支撑柱,3

量筒,4

固定箱,5

定位螺栓,6

弧形板,7

第一转轴,8

第一驱动机构,9

第一伸缩机构,10

推板,11

锥形导向块,12

下料漏斗,13

圆板,14

料筒,15

下料板,16

第三驱动机构,17

外齿圈,18

齿轮,19

圆弧形导料槽,20

第二驱动机构,21

电子天平,22

立柱,23

第二伸缩机构,24

辊轴,25

回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到图5所示:一种珍珠岩堆积密度检测装置,包括工作箱1,工作箱1前端面铰接有钢化玻璃门,工作箱1内沿前后方向间隔竖向设置有两个支撑柱2,两个支撑柱2之间设置有量筒固定机构,量筒固定机构内设置有量筒3,所述的量筒固定机构包括上端开口的固定箱4,固定箱4前端面、后端面、左端面和右端面均螺纹连接有与对应的端面垂直的定位螺栓5,定位螺栓5内端设置有与量筒3侧面对应的弧形板6,所述的弧形板6内部设置有硅胶垫,硅胶垫的设置减少了对量筒3的损害,
[0022]量筒固定机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对应的立柱22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7,前端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8,第一驱动机构8的动力输出轴与对应的第一转轴7同轴连接,第一驱动机构8驱动第一转轴7转动从而倾倒量筒3内部的珍珠岩颗粒,
[0023]工作箱1后端面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一伸缩机构9,第一伸缩机构9前端沿左右方向竖向设置有与量筒3前后对应的推板10,推板10下端与量筒3上端面齐平,第一伸缩机构9控制推板10向前移动将量筒3上端凸出的珍珠岩颗粒推下,所述的量筒固定机构上方的量筒3上套设有上小下大的锥形导向块11,锥形导向块11避免被推下的珍珠岩颗粒落入量筒固定机构,量筒3正上方设置有贯穿到工作箱1上方的下料漏斗12,下料漏斗12上方设置有上料机构,所述的上料机构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端水平设置有圆板13,圆板13上端绕圆板13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五个竖向设置且上下端开口的料筒14,料筒14下端贯穿圆板13且与圆板13下端齐平,圆板13下端同轴转动设置有下料板15,下料板15上开设有与料筒14对应
的下料孔,下料板15外侧同轴套设有外齿圈17,圆板13上设置有第三驱动机构16,第三驱动机构16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与外齿圈17啮合的齿轮18,第三驱动机构16驱动外齿圈17转动从而驱动下料板15转动从而将下料孔对应料筒14从而实现料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珍珠岩堆积密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箱,工作箱前端面铰接有钢化玻璃门,工作箱内沿前后方向间隔竖向设置有两个支撑柱,两个支撑柱之间设置有量筒固定机构,量筒固定机构内设置有量筒,量筒固定机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对应的立柱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前端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轴与对应的第一转轴同轴连接,工作箱后端面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一伸缩机构,第一伸缩机构前端沿左右方向竖向设置有与量筒前后对应的推板,推板下端与量筒上端面齐平,量筒正上方设置有贯穿到工作箱上方的下料漏斗,下料漏斗上方设置有上料机构,量筒右方的工作箱内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上转动设置有沿前后延伸的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上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上端开口的圆弧形导料槽,支撑座前端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二转轴同轴连接,支撑座右方设置有转动支撑台,转动支撑台上端设置有电子天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珍珠岩堆积密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量筒固定机构包括上端开口的固定箱,固定箱前端面、后端面、左端面和右端面均螺纹连接有与对应的端面垂直的定位螺栓,定位螺栓内端设置有与量筒侧面对应的弧形板。3.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道能周慧
申请(专利权)人:信阳市科达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