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尽头线防撞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59218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铁路尽头线防撞系统,包括:列车感应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及列车车载装置;其中,列车感应装置固定设置于铁道一侧,列车感应装置包括:第一充电电池、第一太阳能板、第一电源控制器、磁钢感应器、第一MCU单片机和第一通信装置;列车车载装置包括第一对讲机;信息处理装置包括:第二充电电池、第二太阳能板、第二电源控制器、第二对讲机、第二MCU单片机和第二通信装置。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铁路尽头线防撞系统对调车区内列车位置及速度的测量,对进入调车区内的列车自动进行距离提示,当列车接近尽头线附近区域时自动进行报警,有效防止列车冲撞防撞挡和越过防撞挡事故的发生,对铁路行车安全具有可靠的保障作用。对铁路行车安全具有可靠的保障作用。对铁路行车安全具有可靠的保障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铁路尽头线防撞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铁路安全
,具体涉及一种铁路尽头线防撞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铁路调车尽头线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在列车尾部进行引车,人为判断机车距离防撞挡(挡车器)的距离,并通过电台通知司机制动,但由于受到线路条件限制(如曲线等)、雾雪雨天气影响、作业人员间断了望以及速度控制不当等因素,很容易造成冲撞车档和越过终端的调车脱轨事故。据统计,全路各大技术站及部分中间站均发生过此类事故,多个车站也相继发生过该类事故,不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而且给运输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调车尽头线作业事故在铁路安全事故中占有较大比例,这不仅会中断铁路运输、严重影响交通系统的运行,还导致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0003]专利CN108099960A中公开了一种铁路调车尽头线作业防撞系统,其技术方案中包含了利用设置于铁轨上的传感器获取列车的位置及速度的技术特征,由于传感器设置在铁轨上,经过列车车轮的多次重压后极其容易导致传感器发生故障,无法正常识别列车的经过,而工作人员在铁轨上对传感器进行检修反而增加了铁轨上的安全事故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铁路尽头线防撞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铁路尽头线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列车感应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及列车车载装置;
[0006]其中,列车感应装置固定设置于铁道一侧,列车感应装置包括:第一充电电池、第一太阳能板、第一电源控制器、磁钢感应器、第一MCU单片机和第一通信装置,第一电源控制器与第一充电电池、第一太阳能板、磁钢感应器、第一MCU单片机和第一通信装置电连接,第一MCU单片机与磁钢感应器、第一电源控制器和第一通信装置电连接;
[0007]列车车载装置包括第一对讲机;
[0008]信息处理装置包括:第二充电电池、第二太阳能板、第二电源控制器、第二对讲机、第二MCU单片机和第二通信装置,第二电源控制器与第二充电电池、第二太阳能板、第二MCU单片机、第二对讲机和第二通信装置电连接,第二MCU单片机与第二对讲机、第二电源控制器和第二通信装置电连接,第二对讲机与列车车载装置的第一对讲机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0009]进一步的,系统包括多个列车感应装置,多个列车感应装置分别固定设置于铁路轨道一侧,各列车感应装置相互间隔一定的距离,且各列车感应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的之间的距离均不同。
[0010]进一步的,列车车载装置还包括第三通信装置、显示屏、第三MCU单片机和声光报警器,第三MCU单片机与第三通信装置、显示屏和声光报警器电连接,列车车载装置的第三通信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的第二通信装置建立无线数据通信连接。
[0011]进一步的,磁钢感应器包括多个磁钢,所述多个磁钢水平一字排列,并且各相邻磁钢之间的间距相同。
[0012]进一步的,第一MCU单片机、第二MCU单片机及第三MCU单片机包括:Z86型、AT90S型、KS57C型、EM

78型。
[0013]进一步的,信息处理装置固定设置于铁路尽头线的防撞挡上。
[0014]进一步的,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测距传感器,测距传感器与第二电源控制器及第二MCU单片机电连接,测距传感器包括激光测距传感器和超声波测距传感器。
[0015]进一步的,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震动传感器,震动传感器与第二电源控制器及第二MCU单片机电连接。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本技术提供了铁路尽头线防撞系统,利用设置于铁路一侧的多个感应装置对调车区内列车位置及速度的检测,并对进入调车区内的列车进行速度和距离提示,当列车进入尽头线附近区域时进行报警提示,利用本技术提供的系统可以有效防止列车冲撞防撞挡和越过防撞挡事故的发生,对铁路行车安全具有可靠的保证作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列车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210

第一充电电池、220

第一太阳能板、230

第一电源控制器、240

磁钢感应器、250

第一MCU单片机、260

通信装置。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310

第二充电电池、320

第二太阳能板、330

第二电源控制器、340

第二对讲机、350

第二MCU单片机、360

第二通信装置。
[002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磁钢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401

磁钢、402

磁钢、403

磁钢。
[002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列车车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510

显示屏、520

第一对讲机、530

第三MCU单片机、540

声光报警器、550

第三通信装置。
[002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610

第二充电电池、620

第二太阳能板、630

第二电源控制器、640

第二对讲机、650

第二MCU单片机、660

第二通信装置、670

测距传感器、680

震动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1]实施例1
[0032]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铁路尽头线防撞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列车感应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及列车车载装置。
[0033]列车感应装置固定设置于铁道一侧,用于感应是否有列车经过。信息处理装置可设置于铁道一侧及周边,优选地,信息处理装置固定设置于铁路尽头线的防撞挡上。列车车载装置设置于列车的驾驶室内,用于向驾驶员提示列车距离防撞档的距离。
[0034]如图2所示,列车感应装置200包括:第一充电电池210、第一太阳能板220、第一电源控制器230、磁钢感应器240、第一MCU单片机250和第一通信装置260,第一电源控制器230与第一充电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尽头线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列车感应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及列车车载装置;其中,列车感应装置固定设置于铁道一侧,列车感应装置包括:第一充电电池、第一太阳能板、第一电源控制器、磁钢感应器、第一MCU单片机和第一通信装置,第一电源控制器与第一充电电池、第一太阳能板、磁钢感应器、第一MCU单片机和第一通信装置电连接,第一MCU单片机与磁钢感应器、第一电源控制器和第一通信装置电连接;列车车载装置包括第一对讲机;信息处理装置包括:第二充电电池、第二太阳能板、第二电源控制器、第二对讲机、第二MCU单片机和第二通信装置,第二电源控制器与第二充电电池、第二太阳能板、第二MCU单片机、第二对讲机和第二通信装置电连接,第二MCU单片机与第二对讲机、第二电源控制器和第二通信装置电连接,第二对讲机与列车车载装置的第一对讲机建立无线通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多个列车感应装置,多个列车感应装置分别固定设置于铁路轨道一侧,各列车感应装置相互间隔一定的距离,且各列车感应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的之间的距离均不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刚王肖东张辉张加珂耿庆林张迅陈冉冉付强胡傲攀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三鼎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