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雨淋灰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9201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雨淋灰滤,包括外筒、设置于外筒两端的上端盖和下端盖、位于外筒内侧的滤芯以及设置于滤芯两端的上挡板和下挡板,在所述上端盖的上端设置有通气管,所述上端盖的下端设置有环形的上防水筒,所述上挡板位于上防水筒的内侧,在所述上挡板上设置有通孔;在所述下端盖的上端设置有环形的下防水筒,所述下挡板位于下防水筒的内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雨淋灰滤,通过上端盖与下端盖上分别设置的上防水筒和下防水筒结构来防止雨水进入,灰滤安装在整车上时,即使雨水淹没过上端盖或下端盖的而进入灰滤内部,由于内部有更高的上防水筒和下防水筒遮挡,雨水也不会将灰滤内的滤芯浸湿。雨水也不会将灰滤内的滤芯浸湿。雨水也不会将灰滤内的滤芯浸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雨淋灰滤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防雨淋灰滤,属于碳罐


技术介绍

[0002]一般说来活性炭罐使用寿命很长,但是由于使用环境的影响,炭罐的通气管道容易被灰尘,尘土等杂质堵塞,所以在炭罐通往大气的管道末端加装一个灰滤,避免炭罐被堵,以此来延长炭罐有效的使用寿命。灰滤就是灰尘过滤器,这是与炭罐配套的一个装置,一般集成于通大气口的管路上。灰滤一般都设有通风口,该通风口容易进水,灰滤进水后势必会影响灰滤的过滤能力,从而增加炭罐被堵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雨淋灰滤,该防雨淋灰滤针对通风口容易进水的缺陷,在内部设置防水筒结构,从而能够尽量避免内部的滤芯被浸湿。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防雨淋灰滤,包括外筒、设置于外筒两端的上端盖和下端盖、位于外筒内侧的滤芯以及设置于滤芯两端的上挡板和下挡板,在所述上端盖的上端设置有通气管,所述上端盖的下端设置有环形的上防水筒,所述上挡板位于上防水筒的内侧,在所述上挡板上设置有通孔;在所述下端盖的上端设置有环形的下防水筒,所述下挡板位于下防水筒的内侧。
[0005]所述上防水筒的内侧设置有多个上竖板,所述上竖板顶在所述上挡板上。
[0006]所述上端盖的边缘位置设置有上挡环,上挡环上设置有多个上钩部,在所述外筒的顶端设置有上檐,当上端盖扣合于所述外筒上时所述上钩部能够卡勾在所述上檐上。
[0007]在所述上端盖上并位于上防水筒的外侧设置有多个上支撑肋,所述外筒的顶端能够顶在所述上支撑肋上。
[0008]所述下防水筒的内侧设置有多个下竖板,所述下竖板顶在所述下挡板上。
[0009]所述下端盖的边缘位置设置有下挡环,下挡环上设置有多个下钩部,在所述外筒的顶端设置有下檐,当下端盖扣合于所述外筒上时所述下钩部能够卡勾在所述下檐上。
[0010]在所述下端盖上并位于下防水筒的外侧设置有多个下支撑肋,所述外筒的底端能够顶在所述下支撑肋上。
[0011]所述滤芯为折叠形成筒状的滤纸。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防雨淋灰滤,通过上端盖与下端盖上分别设置的上防水筒和下防水筒结构来防止雨水进入,灰滤安装在整车上时,即使雨水淹没过上端盖或下端盖的而进入灰滤内部,由于内部有更高的上防水筒和下防水筒遮挡,雨水也不会将灰滤内的滤芯浸湿。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
[0016]图4为上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8]如图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防雨淋灰滤,包括外筒1、设置于外筒1两端的上端盖2和下端盖3、位于外筒1内侧的滤芯4以及设置于滤芯4两端的上挡板5和下挡板6,在所述上端盖2的上端设置有通气管7,所述上端盖2的下端设置有环形的上防水筒8,所述上挡板5位于上防水筒8的内侧,在所述上挡板5上设置有通孔;在所述下端盖3的上端设置有环形的下防水筒9,所述下挡板6位于下防水筒9的内侧。
[0019]通过上端盖2与下端盖3上分别设置的上防水筒8和下防水筒9的结构来防止雨水进入,灰滤安装在整车上时,即使雨水淹没过上端盖2或下端盖3的而进入灰滤内部,由于内部有更高的上防水筒8和下防水筒9遮挡,雨水也不会将灰滤内的滤芯4浸湿。
[0020]除此之外,所述上端盖2的边缘位置设置有上挡环11,上挡环11上设置有多个上钩部12,在所述外筒1的顶端设置有上檐13,当上端盖2扣合于所述外筒1上时所述上钩部12能够卡勾在所述上檐13上。所述下端盖3的边缘位置设置有下挡环14,下挡环14上设置有多个下钩部15,在所述外筒1的顶端设置有下檐16,当下端盖3扣合于所述外筒1上时所述下钩部15能够卡勾在所述下檐16上。通过这种安装结构,能够较为方便地将上端盖2与下端盖3扣合固定在外筒1的两端,同时上挡环11与下挡环14还能够起到进一步阻挡雨水的作用。
[0021]所述上防水筒8的内侧设置有多个上竖板17,所述上竖板17顶在所述上挡板5上。
[0022]在所述上端盖2上并位于上防水筒8的外侧设置有多个上支撑肋18,所述外筒1的顶端能够顶在所述上支撑肋18上。
[0023]所述下防水筒9的内侧设置有多个下竖板19,所述下竖板19顶在所述下挡板6上。
[0024]在所述下端盖3上并位于下防水筒9的外侧设置有多个下支撑肋21,所述外筒1的底端能够顶在所述下支撑肋21上。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滤芯4为折叠形成筒状的滤纸。
[0026]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雨淋灰滤,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设置于外筒两端的上端盖和下端盖、位于外筒内侧的滤芯以及设置于滤芯两端的上挡板和下挡板,在所述上端盖的上端设置有通气管,所述上端盖的下端设置有环形的上防水筒,所述上挡板位于上防水筒的内侧,在所述上挡板上设置有通孔;在所述下端盖的上端设置有环形的下防水筒,所述下挡板位于下防水筒的内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雨淋灰滤,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防水筒的内侧设置有多个上竖板,所述上竖板顶在所述上挡板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雨淋灰滤,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的边缘位置设置有上挡环,上挡环上设置有多个上钩部,在所述外筒的顶端设置有上檐,当上端盖扣合于所述外筒上时所述上钩部能够卡勾在所述上檐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雨淋灰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端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志强肖相德金惠梅张红卫刘娜闫宗德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合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