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暨南大学专利>正文

便携式温湿度调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5914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温湿度调控系统,包括箱体、温湿度传感器、半导体制冷片阵列、干燥剂吸附柱、第一散热装置、第二散热装置、旋转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阵列平铺设置在箱体的上顶板外表面,所述第一散热装置设置在半导体制冷片阵列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散热装置设置在箱体的上顶板内表面,且第二散热装置的位置与半导体制冷片阵列的下表面对应;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箱体内,所述旋转装置设置在箱体的上顶板内表面,所述干燥剂吸附柱水平固定在旋转装置下方;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温湿度传感器、半导体制冷片阵列、第一散热装置、第二散热装置、旋转装置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温湿度调控,保证器件适应的最佳温湿度环境。佳温湿度环境。佳温湿度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温湿度调控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温湿度调控系统,属于温湿度敏感物品温湿度调控
,具体是对温湿度敏感材料进行短中期保存、温湿度参数实验以及可控温湿度条件下培育的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实验条件也不断的在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领域对温湿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在医药领域内,很多药品都需要在可控的温湿度条件下贮存。被著名医学家戴尔誉为20世纪医学界最伟大的创举之一的青霉素就需要在低温低湿度条件下保存;例如在电子领域内,很多对温湿度敏感的电子元器件都需要在可调控温湿度系统里进行性能测试以及正常工作;在被《科学》(Science)期刊评为2013年10大科学突破之一的都需要严格的温湿度条件;在农业领域内,很多种子的培育,农作物的生长都需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
[0003]在医药行业领域内,很多药品对温湿度的要求也比较高。几乎所有的抗生素和益生菌药品都需要在一个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保存,否则会极大的影响药的功效。而目前医院和大型诊所相关药品可以保存在冷库中,但是人们购买药之后药的保存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所以设计一款便携式温湿度调控系统装置有助于解决上述难题。
[0004]随着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相关的电子元器件的温湿度敏感性对电路的影响也越来越高,所以不能忽视温湿度对电子元器件的影响。例如半导体器件,液晶器件,石英振荡器等等对温湿度都特别敏感。但是目前对温湿度敏感型电子元件的测试还是基于环境的温湿度,这极大的影响了全面评估元件性能的准确性,所以设计一种便携式温湿度调控的系统有助于解决上述难题。
[0005]钙钛矿型薄膜太阳能电池飞速发展,从2009年到2019年的10年间,光电转换效率便从3.8%跃升至25.1%,提高了8倍有余。可与商业化应用的硅基太阳能电池效率媲美,而且比硅基电池更便宜、更易生产。《科学》(Science)期刊把它评为2013年的10大科学突破之一。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薄膜由于对温湿度的敏感性直接影响了其效率等相关性能,在制作过程中,手套箱里可控的温湿度可以保证薄膜最佳的温湿度状态,但是在送太阳能电池进行测试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可靠的保证薄膜需要的温湿度调节;以及在测试过程中,不能保证原位温湿度测试,从而影响样品的相关性能。所以设计一种便携式温湿度调控系统是保证测试准确的有效途径。
[0006]在农业领域内,许多种子的培育,细菌的培养都需要严格的控制生长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但是目前大多数种子培育和细菌的培育都在相关的温控房间内,但是这对在野外考察农业的科研人员并不适用,他们有的时候需要在野外就地进行实验,所以一种便携式温湿度调控系统装置就能很好的满足他们的要求。
[0007]目前相关的温湿度调控系统主要都是通过压缩机和除湿机进行温湿度调控,不仅成本高、结构复杂而且体积巨大,对于移动性强的实验和物品,以及小面积实验其可行性不
高而且会造成资源浪费,所以设计一种便携式温湿度调控系统非常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送样封装技术的缺点与不足,综合考虑温湿度敏感情况以及现有的温湿度调控系统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温湿度调控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可靠性高,通过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箱体内温度与湿度信息反馈给温湿度控制器,并启动相应的调控部件,从而实现温湿度调控,保证器件适应的最佳温湿度环境。
[0009]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0010]一种便携式温湿度调控系统,包括箱体、温湿度传感器、半导体制冷片阵列、干燥剂吸附柱、第一散热装置、第二散热装置、旋转装置和控制装置;
[0011]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阵列平铺设置在箱体的上顶板外表面,所述第一散热装置设置在半导体制冷片阵列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散热装置设置在箱体的上顶板内表面,且第二散热装置的位置与半导体制冷片阵列的下表面对应;
[0012]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箱体内,所述旋转装置设置在箱体的上顶板内表面,所述干燥剂吸附柱水平固定在旋转装置下方;
[0013]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温湿度传感器、半导体制冷片阵列、第一散热装置、第二散热装置、旋转装置相连。
[0014]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后部设置有多个真空对口,所述真空对口用于连接外部测试仪器的测试导线。
[0015]进一步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阵列为N*N的半导体制冷片阵列,其中N≥2;半导体制冷片阵列中的半导体制冷片之间采用并联的连接方式。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片和第一散热风扇,所述第一散热片的下表面贴在半导体制冷片阵列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散热风扇固定在第一散热片的上表面,并与控制装置相连,第一散热装置与半导体制冷片阵列的尺寸匹配。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散热装置包括第二散热片和第二散热风扇,所述第二散热片的上表面贴在箱体的上顶板内表面,所述第二散热风扇固定在第二散热片的下表面,并与控制装置相连,第二散热装置与半导体制冷片阵列的尺寸匹配。
[0018]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源和温湿度控制器,所述温湿度控制器具有温度控制器和湿度控制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具有温度传感器模块和湿度传感器模块;
[0019]所述温度控制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模块、半导体制冷片阵列、第一散热装置、第二散热装置相连,所述湿度控制器分别与湿度传感器模块、旋转装置相连,所述电源与温湿度控制器相连。
[0020]进一步的,所述温湿度传感器通过导热胶固定在箱体的后侧板内表面中央位置。
[0021]进一步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阵列通过导热胶固定在箱体的上顶板外表面。
[0022]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装置通过导热胶固定在箱体的上顶板内表面。
[0023]进一步的,所述干燥剂吸附柱通过卡口水平固定在旋转装置下方。
[0024]进一步的,所述干燥剂吸附柱选用无水CaCl2与硅胶混合材料。
[0025]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6]1、本技术的便携式温湿度调控系统将半导体制冷片阵列平铺设置在箱体的上顶板外表面,并在半导体制冷片阵列的上表面设置位于箱体外的散热装置,以及在半导体制冷片阵列的下表面对应位置设置位于箱体内的散热装置,通过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信息改变半导体制冷片电极方向,从而实现冷热端交换,以达到温度调控的目的;同时,将干燥剂吸附柱和旋转装置设置在箱体内,且干燥剂吸附柱固定在旋转装置下方,通过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湿度信息,从而控制旋转装置的工作状态,以达到湿度调控的目的,通过实现温湿度调控,保证器件适应的最佳温湿度环境。
[0027]2、本技术的便携式温湿度调控系统结构简单实用,模块化设置,故障率低,相比于大型温湿度调控设备,同时兼顾了温湿度调控功能与便携性,适用于多种温湿度调控场景,具有多用途属性,并且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其制冷效果比压缩机高,节能且温度调控效果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温湿度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温湿度传感器、半导体制冷片阵列、干燥剂吸附柱、第一散热装置、第二散热装置、旋转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阵列平铺设置在箱体的上顶板外表面,所述第一散热装置设置在半导体制冷片阵列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散热装置设置在箱体的上顶板内表面,且第二散热装置的位置与半导体制冷片阵列的下表面对应;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箱体内,所述旋转装置设置在箱体的上顶板内表面,所述干燥剂吸附柱水平固定在旋转装置下方;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温湿度传感器、半导体制冷片阵列、第一散热装置、第二散热装置、旋转装置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温湿度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后部设置有多个真空对口,所述真空对口用于连接外部测试仪器的测试导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温湿度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阵列为N*N的半导体制冷片阵列,其中N≥2;半导体制冷片阵列中的半导体制冷片之间采用并联的连接方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温湿度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片和第一散热风扇,所述第一散热片的下表面贴在半导体制冷片阵列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散热风扇固定在第一散热片的上表面,并与控制装置相连,第一散热装置与半导体制冷片阵列的尺寸匹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温湿度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利郭杨李闻哲纳维德
申请(专利权)人:暨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