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响专利>正文

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流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8988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流调节装置公开了一种通过双闸门结构形成降低开闸时的水流对闸门的冲压和阻力,有效调节水流通过量的水流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固定板之间置有外固定架,固定板两侧边缘均置有两个侧固定座,所述外固定架为圆筒结构,所述外固定架两侧置有挡网,挡网弧面长度为外固定架周长的四分之一,所述外固定架内部形成有中转池,转轴的一端通过轴承置于中转池底部中心位置,转轴的另一端穿过中转池顶部延伸至中转池外,转轴的另一端上通过轴承置有架桥,架桥的长度大于外固定架的直径长度,驱动电机置于架桥上,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和转轴另一端端部相连接。动电机的电机轴和转轴另一端端部相连接。动电机的电机轴和转轴另一端端部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流调节装置


[0001]本技术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流调节装置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的水利调节装置,属于水流调节
特别涉及一种通过双闸门结构形成降低开闸时的水流对闸门的冲压和阻力,有效调节水流通过量的水流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利工程中的闸门是用于关闭和开放泄水通道的一种控制设施,而通常使用的水利闸门其起到的水流调节作用十分简单,其通过升降动作控制闸门底部的开口大小以此保证对通过水流的调节,但是这种调控方式在调控水流时闸门的承受水压较大,特别是当闸门打开部分缺口进行放水时,上流的整体水压快速的想从闸门底部开启处通过,造成其开启处水压极强,对闸门的结构强度要求高,而且在关闭闸门时阻力较大,需要较强的动力输入,对设备造成的负荷强。
[0003]公告号CN211773417U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水量的水利闸门,包括固定外框,所述固定外框的内部对称开设有滑动卡槽,所述滑动卡槽的内控滑动安装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升降控制丝杆、辅助挂钩、升降板和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开设在升降板的中部,该闸门在开启时其水流通过处的闸门开启通道水压强,对闸门的结构强度要求高,而且在进行闸门关闭时其受到的水流阻力较大,对设备造成较高负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技术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流调节装置提供了一种通过双闸门结构形成降低开闸时的水流对闸门的冲压和阻力,有效调节水流通过量的水流调节装置。
[0005]本技术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流调节装置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流调节装置由架桥、外固定架、固定板、侧固定座、挡网、内闸门、连接杆、驱动电机、轴承、转轴和中转池组成,两个固定板之间置有外固定架,固定板两侧边缘均置有两个侧固定座,所述外固定架为圆筒结构,所述外固定架两侧置有挡网,挡网弧面长度为外固定架周长的四分之一,所述外固定架内部形成有中转池,转轴的一端通过轴承置于中转池底部中心位置,转轴的另一端穿过中转池顶部延伸至中转池外,转轴的另一端上通过轴承置有架桥,架桥的长度大于外固定架的直径长度,驱动电机置于架桥上,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和转轴另一端端部相连接,两个内闸门通过三组连接杆分别对称置于中转池两侧内壁上,三组所述连接杆通过轴承由上至下等距垂直套置于转轴上,每组连接杆由四个连接杆组成,四个所述连接杆形成十字交叉结构,四个所述连接杆的端部分别一一对应置于两个内闸门的两侧边缘。
[0006]有益效果。
[0007]一、能够通过双闸门结构形成中部缓冲隔流池,大大降低了开闸时通过水流对闸门的压强与阻力。
[0008]二、通过双错位的闸门开闭通道形成变相缓冲降低水流对闸门的直接冲击。
[0009]三、能够有效调节水流通过量。
附图说明
[0010]图1本技术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流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11]图2本技术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流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本技术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流调节装置的俯视图。
[0013]附图中
[0014]其中为:架桥1,外固定架2,固定板3,侧固定座4,堤岸5,挡网6,内闸门7,连接杆8,驱动电机9,轴承10,转轴11,中转池12。
[0015]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技术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流调节装置是这样实现的,由架桥1、外固定架2、固定板3、侧固定座4、挡网6、内闸门7、连接杆8、驱动电机9、轴承10、转轴11和中转池12组成,两个固定板3之间置有外固定架2,固定板3两侧边缘均置有两个侧固定座4,所述外固定架2为圆筒结构,所述外固定架2两侧置有挡网6,挡网6弧面长度为外固定架2周长的四分之一,所述外固定架2内部形成有中转池12,转轴11的一端通过轴承10置于中转池12底部中心位置,转轴11的另一端穿过中转池12顶部延伸至中转池12外,转轴11的另一端上通过轴承10置有架桥1,架桥1的长度大于外固定架2的直径长度,驱动电机9置于架桥1上,驱动电机9的电机轴和转轴11另一端端部相连接,两个内闸门7通过三组连接杆8分别对称置于中转池12两侧内壁上,三组所述连接杆8通过轴承10由上至下等距垂直套置于转轴11上,每组连接杆8由四个连接杆8组成,四个所述连接杆8形成十字交叉结构,四个所述连接杆8的端部分别一一对应置于两个内闸门7的两侧边缘;
[0017]使用时,通过侧固定座4将两个固定板3分别固定在两侧的堤岸5上,使装置被固定住,同时使桥架的两端分别架在两侧的堤岸5上,再控制驱动电机9控制转轴11旋转,使得转轴11通过连接杆8上固定连接的两组内闸门7旋转,以此打开闸门进行放水,通过控制驱动电机9转轴11的旋转角度控制两侧的内闸门7打开的空隙大小,以此调节水流通过的大小,而两组内闸门7在打开时由于其打开的通道并不是对齐打开,其通道口存在着错位,能够对流经闸门的水流进行缓冲,再加上整个外固定架2内圆形的中转池12形成的缓冲,以此大大减少打开闸门时通过的水流对内闸门7的冲击,降低内闸门7的承受负荷;
[0018]所述外固定架2为圆筒结构的设计,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四周,使受到的水流冲力互相抵消,能够承受更大的力;
[0019]所述外固定架2两侧置有挡网6的设计,能够在闸门开启时对通过的水流进行缓冲,减少压强,避免水流对装置产生较大负荷;
[0020]所述外固定架2内部形成有中转池12的设计,能够大大减少打开闸门时闸门通过水流对内闸门7开口处的冲击,降低内闸门7的承受负荷;
[0021]四个所述连接杆8形成十字交叉结构的设计,能够增加结构的强度,加强内闸门7的稳固性;
[0022]达到通过双闸门结构形成降低开闸时的水流对闸门的冲压和阻力,有效调节水流通过量的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用水流调节装置,其特征是:由架桥、外固定架、固定板、侧固定座、挡网、内闸门、连接杆、驱动电机、轴承、转轴和中转池组成,两个固定板之间置有外固定架,固定板两侧边缘均置有两个侧固定座,所述外固定架内部形成有中转池,转轴的一端通过轴承置于中转池底部中心位置,转轴的另一端穿过中转池顶部延伸至中转池外,转轴的另一端上通过轴承置有架桥,架桥的长度大于外固定架的直径长度,驱动电机置于架桥上,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和转轴另一端端部相连接,两个内闸门通过三组连接杆分别对称置于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响李金龙李玉刘宁
申请(专利权)人:李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