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氢制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8450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氢制氧机,涉及湿化器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氢气生成模块、氧气生成模块和湿化器,所述氢气生成模块和氧气生成模块均与湿化器相互连接。湿化器包括箱体、氧气进气管和氢气进气管,箱体内注入有液体,箱体上端设置有出气管,箱体内设置有下端伸入液体内、上端与箱体内部相互连通的隔离筒,氧气进气管的一端连接有氧气生成模块,氧气进气管的另一端与隔离筒内相互连通,氢气进气管的一端连接有氢气生成模块,氢气进气管的另一端与箱体相互连通,氧气进气管和氢气进气管位于液体的上方,氧气进气管和氢气进气管的下端分别设置有能升降移动的第一导向筒和第二导向筒。第二导向筒。第二导向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氢制氧机


[0001]本技术涉及湿化器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含氢制氧机。

技术介绍

[0002]作为惰性气体的氢气(H2),人们一直以为在哺乳动物细胞内不具备任何机能。自从氢分子可去除细胞内的过激氧化物(如羟基自由基
·
OH)的试验被证实之后,我们改变了氢分子在生物体细胞内的观点,开始提倡使用氢分子预防和治疗疾病。
[0003]必须吸氧的条件及吸氧的优点吸氧有时也称为“氧疗”,虽不能治百病,但对部分疾病确有明显效果,不仅可以给缺氧组织供氧,而且对溶解血液中的气泡,刺激创伤愈合,以及气泡栓塞、一氧化碳中毒、氰化物中毒、创伤不愈、骨骼伤坏死、软组织感染、脑水肿等疾病均有使用价值。在常压下对早产儿以及有严重疾病或创伤的人供氧,也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可以这么认为,不仅缺氧的病人需要吸氧,正常人在自然环境下也需要补充一定的氧。如冠心病、肺心病、哮喘、支气管炎和各种心脑血管慢性疾病患者、孕妇、工作学习紧张的脑力劳动者、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及其他应试备考人员、高原缺氧地区居民、游客等。
[0004]吸入体内的氧气在各种生物化学作用下有1%~2%会转化为活性氧(氧自由基),所以吸氧对很多病症只能起临时缓解作用,长期看会损害身体甚至加重某些疾病病情。在给患者供给氧气的时候,提供一定比例的氢气,可让患者即可以获得充足的氧气,又可以用氢气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进而减少氧气对身体的毒害作用。
[0005]医用的氧气和氢气极其干燥,如果使用者直接吸入会导致呼吸道干燥不适,因此氧气氢气湿化成为氧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湿化器也就成为输氧设备中必不可少的医疗设备。但是现有的湿化器通常使湿化器内的液体汽化后,增加氧气的湿度和温度,但是不能对氧气氢气湿化程度进行控制,不能满足增大湿度与温度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含氢制氧机,能够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单独提高氧气或氢气的湿度,或同时提高氧气和氢气的温度与湿度。
[0007]本技术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本技术的含氢制氧机,包括氢气生成模块、氧气生成模块和湿化器,所述氢气生成模块和氧气生成模块均与湿化器相互连接,湿化器包括箱体、氧气进气管和氢气进气管,箱体内注入有液体,箱体上端设置有出气管,箱体内设置有下端伸入液体内、上端与箱体内部相互连通的隔离筒,氧气进气管的一端连接有氧气生成模块,氧气进气管的另一端与隔离筒内相互连通,氢气进气管的一端连接有氢气生成模块,氢气进气管的另一端与箱体相互连通,氧气进气管和氢气进气管位于液体的上方,氧气进气管和氢气进气管的下端分别设置有能升降移动的第一导向筒和第二导向筒。
[0009]本技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氧气进气管和氢气进气管的下端管口与液体液面
相互垂直,氧气进气管与氢气进气管的下端内壁开设有滑槽,第一导向筒和第二导向筒的外壁设置有与滑槽相互适配的滑块。
[0010]本技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第一导向筒和第二导向筒的侧壁贯穿开设有若干个通孔,第一导向筒和第二导向筒的下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驱动系统。
[0011]本技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驱动系统包括第一齿板、第二齿板、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一主动轮、第二主动轮和驱动电机,箱体的下端设置有安装箱,驱动系统设置在安装箱内,第一连接杆的下端伸入安装箱内与第一齿板相互连接,第二连接杆的下端伸入安装箱内与第二齿板相互连接,第一从动轮与第一齿板相互啮合,第二从动轮与第二齿板相互连接,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均套设在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上,第一主动轮与第一从动轮相互啮合,第二主动轮与第二从动轮相互啮合。
[0012]本技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第一从动轮与第二从动轮错位设置,驱动电机能沿驱动轴的轴向移动。
[0013]本技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外壁均与箱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0014]本技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箱体的外壁设置有恒温器,液体内设置有与恒温器电性连接的电热器。
[0015]本技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箱体包括壳体和盖体,壳体的上端外壁设置有限位环,盖体的下端外缘设置有与限位环相互适配的限位扣,壳体的上端与盖体下端之间设置有橡胶圈。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7]1、本技术在箱体内设置隔离筒,隔离筒的下端伸入液体的液面以下,隔离筒的上端与箱体内的空腔相互连通,使进入到箱体内的氢气和氧气能被相对隔离,然后能够同时通过上端的出气管供给使用。氧气进气管和氢气进气管的下端分别设置有能够升降移动的第一导向筒和第二导向筒,实现氧气进气管和氢气进气管下端的延长,使从氧气进气管和氢气进气管的端口进入到液体内进行湿化和增温,相比仅仅通过汽化的水分对氧气和空气进行湿化,通过直接与液体接触的方式,湿化和升温更明显,能够满足不同环境的使用要求。通过隔离筒使氧气和氢气能够被相对隔离,单独对其中一种气体通过液体湿化,减少对另一种气体的影响。
[0018]2、通过滑块和滑槽的配合,保证第一导向筒和第二导向筒的移动路径,保证升降移动的平稳性。滑块的截面形状为燕尾型或T字形,滑槽的下端贯穿氧气进气管或氢气进气管的下端,以方便滑块与滑槽对齐后进行安装,保证安装完毕后的一体性。
[0019]3、第一导向筒和第二导向筒与相互独立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相互来连接,通过开设通孔,方便氧气进气管或氢气进气管内的气体从管道内逸出到液体中,气体在液体中上浮,然后飘逸到箱体上端的出气管内。
[0020]4、驱动系统的驱动电机带动套设在驱动轴上的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转动。第一齿板和第二齿板的上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相互连接,第一齿板和第二齿板的下端悬空设置,第一齿板和第二齿板竖直设置。第一主动轮与第一从动轮相互啮合,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相互啮合。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错位设置,驱动电机能够沿着轴
线的方向移动,使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能够相对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相对移动。当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啮合,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啮合时,驱动电机同时带动第一导向筒和第二导向筒升降移动,使氢气和氧气能同时浸入到液体内;当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啮合时,此时第二主动轮与第一从动轮处于分离状态,驱动电机仅能带动第二导向筒升降移动,仅能使氢气能浸入到液体内;同理,当第二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啮合时,仅能使氧气浸入到液体内。通过一个驱动装置,实现多种状态变换,减少需要使用多个驱动电机的成本浪费,减少占地空间,使结构更紧凑。
[0021]5、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外壁与箱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避免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在升降移动的过程种发生泄漏。
[0022]6、通过设置恒温器和电热器,对箱体内的液体进行加热,使液体汽化后对氧气或氢气进行湿化加热。
[0023]7、通过设置限位环和限位扣,保证对盖体安装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氢制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氢气生成模块、氧气生成模块和湿化器,所述氢气生成模块和氧气生成模块均与湿化器相互连接;所述湿化器包括箱体、氧气进气管和氢气进气管,所述箱体内注入有液体,所述箱体上端设置有出气管,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下端伸入液体内、上端与箱体内部相互连通的隔离筒,所述氧气进气管的一端与氧气生成模块相互连接,所述氧气进气管的另一端与隔离筒内相互连通,所述氢气进气管的一端与氢气生成模块相互连接,所述氢气进气管的另一端与箱体相互连通,所述氧气进气管和氢气进气管位于液体的上方,所述氧气进气管和氢气进气管的下端分别设置有能升降移动的第一导向筒和第二导向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氢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进气管和氢气进气管的下端管口与液体液面相互垂直,所述氧气进气管与氢气进气管的下端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导向筒和第二导向筒的外壁设置有与滑槽相互适配的滑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氢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筒和第二导向筒的侧壁贯穿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第一导向筒和第二导向筒的下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驱动系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新航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