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自动正压压膜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8342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半自动正压压膜机,包括底板、顶板、壳体、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压膜机构、操作面板和中间板,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固定在底板和顶板之间,壳体、压膜机构都安装在底板上,操作面板位于壳体的正面上,第一立柱、第二立柱都穿过中间板,中间板位于壳体的顶部上;所述压膜机构包括:用于放置牙齿模型的模型底座部,用于放置并固定膜片的膜片部,用于膜片预热的加热部,用于保压膜片的气缸保压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膜片与模型的贴合度,降低加热环节产生意外烫伤风险,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自动正压压膜机


[0001]本技术属于压膜机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半自动正压压膜机。

技术介绍

[0002]在常见的牙套压膜制备过程中,通常是人工手动压膜,先将膜片放置在加热件上进行预热,待压膜的模型放置于底座,翻转加热件与底座扣合,将预热后的膜片与底座上的模型扣合装进压膜仓内,通过真空泵进行抽真空吸塑,该工艺主要存在膜片与模型表面贴合不紧密且真空泵噪音太大等问题。上述设备通常只支持一种形状的膜片,操作繁琐,并且很容易在加热环节产生意外烫伤,增大了操作者受伤的风险,降低了工作效率,人工成本高。
[0003]因此,急需一种操作便捷且价格适中的正压压膜机,以解决膜片与模型贴合不紧密、无法支持多种形状膜片及工作效率低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半自动正压压膜机,增加膜片与模型的贴合度,降低加热环节产生意外烫伤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半自动正压压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顶板、壳体、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压膜机构、操作面板和中间板,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固定在底板和顶板之间,壳体、压膜机构都安装在底板上,操作面板位于壳体的正面上,第一立柱、第二立柱都穿过中间板,中间板位于壳体的顶部上; 所述压膜机构包括:用于放置牙齿模型的模型底座部,用于放置并固定膜片的膜片部,用于膜片预热的加热部,用于保压膜片的气缸保压部;
[0006]所述模型底座部包括平面模型底座和模型凹槽底座,平面模型底座位于模型凹槽底座的上面;
[0007]所述膜片部包括膜片托架、膜片压环、连杆、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第三感应器、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膜片托架与第一套环连接,膜片压环位于膜片托架的上面,第一套环、第二套环都套在第二立柱上,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套环、第二套环固定,第二感应器、第三感应器都位于中间板的底部上且分别位于第二立柱的两侧,第一感应器位于中间板的且与壳体的背面内侧固定;
[0008]所述加热部包括凸台和用于加热膜片的加热件,加热件位于凸台一侧;
[0009]所述气缸保压部的保压装置包括上气盖、气缸、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上气盖位于顶板的底部,气缸位于模型底座部的下方,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都位于底板上;
[0010]所述操作面板上设有放气按钮、温度上调按钮、温度下调按钮、时间上调按钮、时间下调按钮、保压按钮和模式按钮;
[0011]中间板上设有一个移动槽,方便连杆穿过和转动。
[0012]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半自动正压压膜机,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加热件的外侧设有外罩,外罩与凸台的连接处设有隔热块。
[0013]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半自动正压压膜机,其特征还在于:所述膜片托架设有四个定位孔,膜片压环上设有与四个定位孔对应的四个定位柱。
[0014]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半自动正压压膜机,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移动槽的形状为半圆弧。
[0015]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半自动正压压膜机,其特征还在于:所述模式按钮的数量为三个。
[0016]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半自动正压压膜机,其特征还在于:所述保压按钮的数量为两个。
[0017]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半自动正压压膜机,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壳体的背面设有设备开关及气管连接口。
[0018]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半自动正压压膜机,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加热件为加热管或加热片。
[0019]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半自动正压压膜机,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加热部通过一个固定杆与顶板固定。
[0020]本技术的效果如下:本技术增加膜片与模型的贴合度,支持多种形状膜片,降低加热环节产生意外烫伤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半自动正压压膜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半自动正压压膜机的主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半自动正压压膜机的侧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中压膜机构等元件的主视图。
[0025]图5为本技术中压膜机构等元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中第二立柱、膜片托架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技术中加热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技术中加热件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技术中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第三感应器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标号说明:
[0031]1、底板;2、顶板;3、壳体;4、、第一立柱;5、第二立柱;6、压膜机构;7、操作面板;8、设备开关;9、气管连接口;10、中间板;11、支撑脚;61、模型底座部;62、膜片部;63、加热部;64、气缸保压部;611、平面模型底座;612、模型凹槽底座;621、膜片托架;622、膜片压环;623、连杆;624、第一感应器;625、第二感应器;626、第三感应器;627、第一套环;628、第二套环;6211、定位孔;6212、移动槽;6221、定位柱;631、凸台;632、加热件;6311、外罩;6312、隔热块;6313、固定杆;641、上气盖;642、气缸;643、第一电磁阀;644、第二电磁阀;71、放气按钮;72、温度上调按钮;73、温度下调按钮;74、时间上调按钮;75、时间下调按钮;76、保压按钮;77、模式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了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在本技术方案为
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及具体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33]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自动正压压膜机,包括底板1、顶板2、壳体3、第一立柱4、第二立柱5、压膜机构6、操作面板7和中间板10,第一立柱4、第二立柱5固定在底板1和顶板2之间,壳体3、压膜机构6都安装在底板1上,操作面板7位于壳体3的正面上,第一立柱4、第二立柱5都穿过中间板10,中间板10位于壳体3的顶部上;第一立柱4与第二立柱5对称安装,起稳定作用。所述压膜机构6包括:用于放置牙齿模型的模型底座部61,用于放置并固定膜片的膜片部62,用于膜片预热的加热部63,用于保压膜片的气缸保压部64;
[0034]所述模型底座部61包括平面模型底座611和模型凹槽底座612,平面模型底座611位于模型凹槽底座612的上面,模型凹槽底座612可盛放砂砾或不锈钢珠,适用于底部不平整的石膏模型盛放进行模型压制,适用范围广,使用方便;当需要使用的模型凹槽底座612时,取下面模型底座611即可。因为不平整的石膏模型放在平面模型底座611上进行压膜,会影响模型成型和操作等问题。
[0035]所述膜片部62包括膜片托架621、膜片压环622、连杆623、第一感应器624、第二感应器625、第三感应器626、第一套环627和第二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自动正压压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顶板、壳体、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压膜机构、操作面板和中间板,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固定在底板和顶板之间,壳体、压膜机构都安装在底板上,操作面板位于壳体的正面上,第一立柱、第二立柱都穿过中间板,中间板位于壳体的顶部上; 所述压膜机构包括:用于放置牙齿模型的模型底座部,用于放置并固定膜片的膜片部,用于膜片预热的加热部,用于保压膜片的气缸保压部;所述模型底座部包括平面模型底座和模型凹槽底座,平面模型底座位于模型凹槽底座的上面;所述膜片部包括膜片托架、膜片压环、连杆、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第三感应器、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膜片托架与第一套环连接,膜片压环位于膜片托架的上面,第一套环、第二套环都套在第二立柱上,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套环、第二套环固定,第二感应器、第三感应器都位于中间板的底部上且分别位于第二立柱的两侧,第一感应器位于中间板的且与壳体的背面内侧固定;所述加热部包括凸台和用于加热膜片的加热件,加热件位于凸台一侧;所述气缸保压部的保压装置包括上气盖、气缸、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上气盖位于顶板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志华牟光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隐齐齿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