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58203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29
本公开提供一种光学系统。光学系统包括一第一活动部、一第一驱动机构以及一第一电路机构。第一活动部包括一框架以及一承载座。承载座用以连接一第一光学元件。承载座可相对框架运动。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一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用以驱动承载座相对框架运动。第一电路机构电性连接第一驱动机构。路机构电性连接第一驱动机构。路机构电性连接第一驱动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系统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光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光学元件以及可驱动光学元件的光学系统逐渐微型化。通过装设光学元件、光学系统以及感光元件,使得许多电子装置(例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具备了照相或录影的功能。当使用者使用电子装置时,可能产生晃动,使得所拍摄的照片或影片产生模糊。然而,随着对于影像品质的要求日益增高,可修正晃动的光学系统因而产生。
[0003]光学系统可驱动光学元件沿着平行于光轴的方向运动,以对被拍摄物进行对焦,达到自动对焦(auto focus,AF)。除此之外,光学系统也可驱动光学元件沿着垂直于光轴的方向运动,以弥补因为使用者的晃动或受到外力冲击使得成像相对原位置产生偏移,造成图像或影像模糊的问题,而达到光学防手震(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OIS)。通过自动对焦以及光学防手震,可提升所拍摄的影像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提供一种光学系统。光学系统包括一第一活动部、一第一驱动机构以及一第一电路机构。第一活动部包括一框架以及一承载座。承载座用以连接一第一光学元件。承载座可相对框架运动。第一电路机构包括一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用以驱动承载座相对框架运动。第一电路机构电性连接第一驱动机构。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还包括一固定部以及一支持组件,其中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一第二驱动组件,且第二驱动组件用以驱动第一活动部经由支持组件相对固定部运动。支持组件、第一活动部以及固定部沿着一主轴排列,沿着主轴观察时,光学系统具有多边形结构,包括一第一侧、一第二侧、一第三侧、一第四侧,第二侧以及第四侧位于第一侧与第三侧之间,第一侧沿着一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二侧沿着一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不平行且垂直。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主轴观察时,第一活动部位于第一侧与第三侧之间,第一活动部与第一侧以及第三侧的距离不同,且第一活动部与第二侧以及第四侧的距离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主轴观察时,第一活动部与第一侧的距离小于第一活动部与第三侧的距离,且第一活动部与第二侧的距离小于第一活动部与第四侧的距离。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一第一磁性元件以及一第一线圈,第一磁性元件固定地设置于框架,承载座包括一第一固定结构,第一固定结构具有至少一突出部,沿着主轴观察时,第一磁性元件位于第一侧,第一线圈固定于第一固定结构,沿着主轴观察时,第一线圈与第一固定结构至少部分重叠。第一磁性元件包括多个表面。一第一表面具有平面结构,且面朝第一线圈。一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面朝相反方向。一第三表面,具有平面结构,且邻近第一表面,其中第三表面与第一表面不平行也不垂直。在第一方向上,第一线圈的最大尺寸小于第一磁性元件的最大尺寸,且第一表面的最大尺寸小于第一线圈的最大尺寸并大于第一固定结构的最大尺寸。第三表面与第一表面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三表面
与第二表面的最短距离。框架还包括一第一定位结构以及一第一止动元件,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一止动元件一体成形,第一定位结构用以定位第一磁性元件,而第一止动元件用以限制第一活动部的运动范围。第二表面以及第三表面面朝第一定位结构。沿着主轴观察时,第一止动元件位于第一磁性元件与固定部之间。沿着垂直第二表面的方向观察时,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一止动元件至少部分重叠。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包括一第二磁性元件,第二磁性元件固定地设置于框架,框架还包括一第二定位结构以及一第二止动元件,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二止动元件一体成形,其中第二定位结构用以定位第二磁性元件,而第二止动元件用以限制第一活动部的运动范围。第二止动元件与固定部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二磁性元件与固定部的最短距离。沿着主轴观察时,第二驱动组件位于第二侧。第二磁性元件包括多个表面。一第四表面,具有平面结构,且面朝第一活动部。一第五表面,与第四表面面朝相反方向。一第六表面,具有平面结构,且与第四表面不垂直也不平行。一第七表面,具有平面结构,与第四表面不垂直也不平行并与第六表面不平行,且第六表面以及第七表面面朝第二定位结构。第五表面的至少部分显露于第二止动元件,沿着垂直第五表面的方向观察时,第五表面与第二止动元件不重叠。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还包括一第一位置感测机构,第一位置感测机构包括一第一位置感测组件,第一位置感测组件用以感测承载座相对框架的运动。沿着主轴观察时,第一位置感测组件位于第四侧。承载座还包括一第一感测组件容纳部用以容纳第一位置感测组件的至少部分。第一感测组件容纳部具有一第一突出结构。第一感测组件容纳部具有一第一凹陷结构位于第一突出结构中。框架还包括一第三止动元件,对应第一感测组件容纳部。第三止动元件具有一第二突出结构。第三止动元件具有一第二凹陷结构位于第二突出结构中。第一位置感测组件包括一第一参考元件以及一第一感测元件,第一感测元件用以感测第一参考元件所产生的一第一磁场。承载座还包括一第一电性连接部以及一第二电性连接部,分别用以设置第一驱动组件的一第一引线以及一第二引线。沿着主轴观察时,第一电性连接部以及第二电性连接部位于第四侧。固定部的一基座具有一容纳空间用以容纳第一活动部。基座具有一壳体以及一包覆元件,壳体与包覆元件具有不同材料。壳体具有金属材料,其中基座包括一闪避部,闪避部具有开口结构,沿着主轴观察时,第一电性连接部与闪避部至少部分重叠。壳体具有相互不平行的至少三个侧壁。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持组件还包括一支持元件、多个中间元件、多个轨道。支持元件设置于框架与固定部之间,其中支持元件可相对框架以及固定部运动,且支持元件可相对承载座运动,其中支持元件可相对固定部沿着一第三方向运动,且框架可相对支持元件沿着一第四方向运动,其中第三方向与第二方向平行,而第四方向与第三方向不平行且垂直。一第一中间元件、一第二中间元件、一第三中间元件设置于支持元件与固定部之间。一第一轨道、一第二轨道、一第三轨道形成于支持元件,分别对应第一中间元件、第二中间元件、第三中间元件,并沿着第三方向延伸。一第四中间元件、一第五中间元件、一第六中间元件设置于支持元件与框架之间。一第四轨道、一第五轨道、一第六轨道形成于支持元件,分别对应第四中间元件、第五中间元件、第六中间元件,并沿着第四方向延伸。一第七中间元件,设置于框架与固定部之间。一第七轨道,形成于框架,并对应第七中间元件。
[0010]沿着主轴观察时,第一中间元件以及第四中间元件位于光学系统的一第一角落,
第二中间元件以及第五中间元件位于光学系统的一第三角落,第三中间元件以及第六中间元件位于光学系统的一第四角落。第一中间元件仅能相对第一轨道沿着第三方向运动,第四中间元件仅能相对第四轨道沿着第四方向运动。第七中间元件可相对第七轨道沿着第三方向以及第四方向运动。沿着主轴观察时,第一中间元件与第四中间元件至少部分重叠,且第一轨道与第四轨道至少部分重叠。沿着主轴观察时,支持元件为L形。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还包括一第一结构强化元件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包括:一第一活动部,包括:一框架;以及一承载座,用以连接一第一光学元件,且该承载座能相对该框架运动;一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一第一驱动组件,且该第一驱动组件用以驱动该承载座相对该框架运动;以及一第一电路机构,电性连接该第一驱动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还包括一固定部以及一支持组件,其中该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一第二驱动组件,且该第二驱动组件用以驱动该第一活动部经由该支持组件相对该固定部运动,其中:该支持组件、该第一活动部以及该固定部沿着一主轴排列,沿着该主轴观察时,该光学系统具有多边形结构,包括一第一侧、一第二侧、一第三侧、一第四侧,该第二侧以及该第四侧位于该第一侧与该第三侧之间,该第一侧沿着一第一方向延伸,且该第二侧沿着一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不平行且垂直;沿着该主轴观察时,该第一活动部位于该第一侧与该第三侧之间,该第一活动部与该第一侧以及该第三侧的距离不同,且该第一活动部与该第二侧以及该第四侧的距离不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该主轴观察时,该第一活动部与该第一侧的距离小于该第一活动部与该第三侧的距离,且该第一活动部与该第二侧的距离小于该第一活动部与该第四侧的距离。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一第一磁性元件以及一第一线圈,该第一磁性元件固定地设置于该框架,该承载座包括一第一固定结构,该第一固定结构具有至少一突出部,沿着该主轴观察时,该第一磁性元件位于该第一侧,该第一线圈固定于该第一固定结构,沿着该主轴观察时,该第一线圈与该第一固定结构至少部分重叠;其中该第一磁性元件包括:一第一表面,具有平面结构,且面朝该第一线圈;一第二表面,与该第一表面面朝相反方向;以及一第三表面,具有平面结构,且邻近该第一表面,其中该第三表面与该第一表面不平行也不垂直;其中:在该第一方向上,该第一线圈的最大尺寸小于该第一磁性元件的最大尺寸,且该第一表面的最大尺寸小于该第一线圈的最大尺寸并大于该第一固定结构的最大尺寸;该第三表面与该第一表面的最短距离小于该第三表面与该第二表面的最短距离;该框架还包括一第一定位结构以及一第一止动元件,该第一定位结构与该第一止动元件一体成形,该第一定位结构用以定位该第一磁性元件,而该第一止动元件用以限制该第一活动部的运动范围;该第二表面以及该第三表面面朝该第一定位结构;沿着该主轴观察时,该第一止动元件位于该第一磁性元件与该固定部之间;沿着垂直该第二表面的方向观察时,该第一磁性元件与该第一止动元件至少部分重
叠。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驱动组件包括一第二磁性元件,该第二磁性元件固定地设置于该框架,该框架还包括一第二定位结构以及一第二止动元件,该第二定位结构与该第二止动元件一体成形,其中该第二定位结构用以定位该第二磁性元件,而该第二止动元件用以限制该第一活动部的运动范围;其中:该第二止动元件与该固定部的最短距离小于该第二磁性元件与该固定部的最短距离;沿着该主轴观察时,该第二驱动组件位于该第二侧;其中:该第二磁性元件包括:一第四表面,具有平面结构,且面朝该第一活动部;一第五表面,与该第四表面面朝相反方向;一第六表面,具有平面结构,且与该第四表面不垂直也不平行;以及一第七表面,具有平面结构,与该第四表面不垂直也不平行并与该第六表面不平行,且该第六表面以及该第七表面面朝该第二定位结构;其中该第五表面的至少部分显露于该第二止动元件,沿着垂直该第五表面的方向观察时,该第五表面与该第二止动元件不重叠。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还包括一第一位置感测机构,该第一位置感测机构包括一第一位置感测组件,该第一位置感测组件用以感测该承载座相对该框架的运动;其中:沿着该主轴观察时,该第一位置感测组件位于该第四侧;该承载座还包括一第一感测组件容纳部用以容纳该第一位置感测组件的至少部分;该第一感测组件容纳部具有一第一突出结构;该第一感测组件容纳部具有一第一凹陷结构位于该第一突出结构中;该框架还包括一第三止动元件,对应该第一感测组件容纳部;该第三止动元件具有一第二突出结构;该第三止动元件具有一第二凹陷结构位于该第二突出结构中;该第一位置感测组件包括一第一参考元件以及一第一感测元件,该第一感测元件用以感测该第一参考元件所产生的一第一磁场;该承载座还包括一第一电性连接部以及一第二电性连接部,分别用以设置该第一驱动组件的一第一引线以及一第二引线;沿着该主轴观察时,该第一电性连接部以及该第二电性连接部位于该第四侧;该固定部的一基座具有一容纳空间用以容纳该第一活动部;该基座具有一壳体以及一包覆元件,该壳体与该包覆元件具有不同材料;该壳体具有金属材料,其中该基座包括一闪避部,该闪避部具有开口结构,沿着该主轴观察时,该第一电性连接部与该闪避部至少部分重叠;该壳体具有相互不平行的至少三个侧壁。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支持组件还包括:一支持元件,设置于该框架与该固定部之间,其中该支持元件能相对该框架以及该固
定部运动,且该支持元件能相对该承载座运动,其中该支持元件能相对该固定部沿着一第三方向运动,且该框架能相对该支持元件沿着一第四方向运动,其中该第三方向与该第二方向平行,而该第四方向与该第三方向不平行且垂直;一第一中间元件,设置于该支持元件与该固定部之间;一第一轨道,形成于该支持元件,对应该第一中间元件并沿着该第三方向延伸;一第二中间元件,设置于该支持元件与该固定部之间;一第二轨道,形成于该支持元件,对应该第二中间元件并沿着该第三方向延伸;一第三中间元件,设置于该支持元件与该固定部之间;一第三轨道,形成于该支持元件,对应该第三中间元件并沿着该第三方向延伸;一第四中间元件,设置于该支持元件与该框架之间;一第四轨道,形成于该支持元件,对应该第四中间元件并沿着该第四方向延伸;一第五中间元件,设置于该支持元件与该框架之间;一第五轨道,形成于该支持元件,对应该第五中间元件并沿着该第四方向延伸;一第六中间元件,设置于该支持元件与该框架之间;一第六轨道,形成于该支持元件,对应该第六中间元件并沿着该第四方向延伸;一第七中间元件,设置于该框架与该固定部之间;以及一第七轨道,形成于该框架,对应该第七中间元件;其中:沿着该主轴观察时,该第一中间元件以及该第四中间元件位于该光学系统的一第一角落,该第二中间元件以及该第五中间元件位于该光学系统的一第三角落,该第三中间元件以及该第六中间元件位于该光学系统的一第四角落;该第一中间元件仅能相对该第一轨道沿着该第三方向运动,该第四中间元件仅能相对该第四轨道沿着该第四方向运动;沿着该主轴观察时,该第一中间元件与该第四中间元件至少部分重叠,且该第一轨道与该第四轨道至少部分重叠;沿着该主轴观察时,该支持元件为L形;该第七中间元件能相对该第七轨道沿着该第三方向以及该第四方向运动。8.如权利要求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展荣黄意媚陈怡和张少中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