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点支持桁架互锁式轿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8197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点支持桁架互锁式轿底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由轿底框边梁构成的轿底框架,所述轿底框架四角部位设有减震垫,减震垫上部设有乘客平台;在轿底框架底部中间部位设有加强底座,所述加强底座包括位于轿底框架底部中心部位的盘板,以及连接在盘板与轿底框边梁之间的支撑杆。不仅强度优于现有的以板材单个强度堆积组合的轿底,而且通过这种底部中心缓冲机构,减小了井道底坑所需空间,降低了原材料及加工成本;在制造装配过程中,因基准位较少而提升校核轿底平台水平度的效率;同时可降低因轿壁刚性问题在电梯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与噪声。振动与噪声。振动与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点支持桁架互锁式轿底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部件技术,尤其是一种多点支持桁架互锁式轿底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多数电梯轿底均与下梁连接,虽然在强度方面是可以满足的;但对井道空间要求较高,如需要比较大的底坑深度,同时在材料方面浪费较多等。如专利公告号为CN211895630U的一种一体式电梯轿底,包括轿架,由上梁、下梁和直梁围设形成;轿底设于下梁的上方;导向减震机构设于轿底与下梁之间。又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5739961U设计的一种电梯轿底,包括轿底本体,轿底本体由对称固连的轿底前板和轿底后板构成,轿底前板和轿底后板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侧底梁,轿底前板和轿底后板相邻端的底面上固定有两个与侧底梁相平行的C型槽板。等等。这些结构对于要求紧凑型、低成本的市场已经不适合,同时还需考虑现场安装,增大了安装的难度及安装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点支持桁架互锁式轿底结构,它具有现场免调试、轿底平台无需下梁结构,完全满足结构强度、省材料低成本,可降低井道要求等特点。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多点支持桁架互锁式轿底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由轿底框边梁构成的轿底框架,所述轿底框架四角部位设有减震垫,减震垫上部设有乘客平台;在轿底框架底部设有互锁桁架,所述互锁桁架包括位于轿底框架底部中心部位的盘板,以及连接在盘板与轿底框边梁之间的支撑杆。
[0005]前述的一种多点支持桁架互锁式轿底结构中,作为优选,所述轿底框架为长方形结构,轿底框边梁构成长方形结构的四边,所述支撑杆从盘板向轿底框边梁四边布置。
[0006]前述的一种多点支持桁架互锁式轿底结构中,作为优选,所述互锁桁架的盘板与轿底框边梁构成的平面具有桁架空间,支撑杆与轿底框边梁构成的平面成锐角。
[0007]前述的一种多点支持桁架互锁式轿底结构中,作为优选,在所述互锁桁架的支撑杆长度段内设有与轿底框边梁构成的平面相平行的中间横杆,中间横杆与相邻的两根支撑杆构成梯形或三角形结构。
[0008]前述的一种多点支持桁架互锁式轿底结构中,作为优选,所述互锁桁架在位于轿底框边梁构成的平面内设有十字拉筋,十字拉筋的两端分别与对边支撑杆的端部连接。
[0009]前述的一种多点支持桁架互锁式轿底结构中,作为优选,所述互锁桁架与轿底框边梁连接部位具有两个相互垂直的配合面。
[0010]前述的一种多点支持桁架互锁式轿底结构中,作为优选,所述轿底框边梁的长方形结构中,长、宽单梁高低错落排列。
[0011]前述的一种多点支持桁架互锁式轿底结构中,作为优选,所述盘板表面设有缓冲块。
[0012]本技术方案的轿底框架主要由轿底框边梁组成,乘客平台布置在轿底框架上部的减震垫上。在不设置底梁的条件下,在轿底框架底部中间部位布置互锁桁架,这种互锁桁架具有盘板,位于轿底框架底部中心部位,作为各支撑杆、加强筋等各部件的连接中心,共同形成一种桁架结构,来满足轿底平台整体结构强度要求,使得乘客平台承载的力均匀分散至轿底框架上,同时大大提升了井道底坑的避险空间;对于一些满足底坑要求或底坑余量不足等情况,具有现实使用价值。
[0013]进一步,互锁桁架的支撑杆从盘板中心向轿底框边梁四边均匀布置,并使支撑杆、中间横杆与轿底框边梁构成梯形或三角形结构稳固,以最少的杆件数量形成最佳强度结构形式。这种桁架结构是由盘板与轿底框边梁构成的平面保持一个桁架空间(立向高度)来实现,桁架空间在遇到强大力冲击时,自身也是一种良好的弹性体,从而进一步保护轿厢突发情况下的乘员安全。
[0014]不仅如此,本方案的互锁桁架还具有独立的十字拉筋,使得水平承重能力大幅提高。而且互锁桁架与轿底框边梁的连接通过面

面配合方式,保证互锁桁架与轿底框边梁合为一体。还有本方案利用轿底框边梁长、宽单梁高低错落的排列,为更佳桁架结构提供条件,充分利用有限空间。
[0015]另外,本方案中,盘板位于轿底中心位置,可以在其表面设置缓冲块,直接用于底坑缓冲系统的接触部。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特殊结构的互锁桁架设计,构成轻型空间支撑构件,不仅强度优于现有的以板材单个强度堆积组合的轿底,而且通过这种底部中心缓冲机构,减小了井道底坑所需空间,降低了原材料及加工成本;在制造装配过程中,因基准位较少而提升校核轿底平台水平度的效率;同时可降低因轿壁刚性问题在电梯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与噪声。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底面朝上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主视图。
[0019]图3是图2的俯视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互锁桁架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底面朝下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0.轿底框架,101.轿底框边梁,2.互锁桁架,201.盘板,202. 支撑杆,203.十字拉筋,204.中间横杆,30.乘客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24]本实施例一种多点支持桁架互锁式轿底结构,如图1至图3及图5所示,主要包括三部分:轿底框架10、互锁桁架20和乘客平台30。
[0025]轿底框架10由4根轿底框边梁101构成长方形结构,轿底框边梁101成为长方形结构的四边,其中长方形结构中的长单梁和宽单梁高低错落排列,即两根长单梁在下,两根宽单梁在上方。轿底框架10的四角部位上方设有减震垫,减震垫上部安装乘客平台30。
[0026]在轿底框架10底部设置互锁桁架20。互锁桁架20结构如图4所示,互锁桁架20设有位于轿底框架10底部中心部位的圆形盘板201,圆形盘板201采用板材钣金工艺制成,保证足够的抗拉抗压强度,支撑杆202设4根,其一端均匀固定在圆形盘板201上,另一端连接在轿底框边梁101上的中点位置。互锁桁架20的盘板201与轿底框边梁101构成的平面具有一定的桁架空间高度,使支撑杆202与轿底框边梁101构成的平面成一锐角,该锐角≤25度。进一步,在互锁桁架20的支撑杆202长度段内还设有与轿底框边梁101构成的平面相平行的4支中间横杆204,4支中间横杆204与相邻的两根支撑杆202分别构成梯形结构。而且互锁桁架20在位于轿底框边梁101构成的平面内设有十字拉筋 203,十字拉筋203的两端分别与对边支撑杆202的端部连接形成一体。互锁桁架20的十字拉筋203和支撑杆202合二为一端部与轿底框边梁101连接部位具有两个相互垂直的配合面,形成面

面定位和固定。
[0027]最后,在盘板201下表面设置缓冲块,用来与底坑缓冲装置配合。
[0028]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的简单变换后的结构等均属于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点支持桁架互锁式轿底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由轿底框边梁(101)构成的轿底框架(10),所述轿底框架四角部位设有减震垫,减震垫上部设有乘客平台(30);在轿底框架下方设有互锁桁架(20),所述互锁桁架包括位于轿底框架底部中心部位的盘板(201),以及连接在盘板与轿底框边梁之间的支撑杆(2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点支持桁架互锁式轿底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轿底框架(10)为长方形结构,轿底框边梁(101)构成长方形结构的四边,所述支撑杆(202)从盘板(201)向轿底框边梁(101)四边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点支持桁架互锁式轿底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互锁桁架(20)的盘板(201)与轿底框边梁(101)构成的平面具有桁架空间,支撑杆(202)与轿底框边梁(101)构成的平面成锐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点支持桁架互锁式轿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寅李齐良徐斌杜伟王亮杨应文彭魏陶忠潮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奥立达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