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印刷音圈及其扬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8126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柔性印刷音圈及其扬声器,包括有柔性印制板,所述柔性印制板包括有柔性基板和复合于柔性基板上的线圈;所述柔性印制板的一端为卷绕始端,另一端为卷绕末端,所述卷绕末端延伸有加长部,所述线圈的接线端位于加长部;所述柔性印制板折弯呈环状的圈体,所述柔性印制板的加长部露于圈体的外环侧;如此,通过柔性印制板的设计,利用线圈以柔性基板作为载体,使得音圈具有较佳的韧性和硬度,在组装过程中不易损坏和变形,组装方便,降低了报废率,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及良品率,且,相比传统的线圈音圈而言,稳固牢靠,避免了音圈出现破裂、脱丝等现象,使用寿命长,适用范围广。围广。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印刷音圈及其扬声器


[0001]本技术涉及音圈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柔性印刷音圈及其扬声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电声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声学产品的更新换代,消费者对电声产品的专业性、稳定性、音质等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动圈音头/喇叭已经越来越难以调和大众品味;音圈,作为动圈单元的核心部件之一,为扬声器提供必要的阻抗、音场、磁场等,对扬声器的整体音质起确定性作用,而音圈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可塑性亦是对产品稳定性及可塑性的保证;但是,传统的绕线音圈结构设计欠佳,有着易变形、难制作、易损坏等劣势,音圈报废率高,适用范围受局限。
[0003]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印刷音圈及其扬声器,其通过柔性印制板的设计,利用线圈以柔性基板作为载体,使得音圈具有较佳的韧性和硬度,在组装过程中不易损坏和变形,降低了报废率,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及良品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柔性印刷音圈,包括有柔性印制板,所述柔性印制板包括有柔性基板和复合于柔性基板上的线圈;所述柔性印制板的一端为卷绕始端,另一端为卷绕末端,所述卷绕末端延伸有加长部,所述线圈的接线端位于加长部;所述柔性印制板折弯呈环状的圈体,所述柔性印制板的加长部露于圈体的外环侧。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柔性印制板折弯为单层的圈体结构,或者,螺旋折弯为两层以上的圈体结构。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卷绕始端的外侧设置有重叠粘合区,所述柔性印制板折弯呈环状时,其相应部位的内侧粘接于该重叠粘合区。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线圈为迂回缠绕的方式设置于柔性基板的外侧。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线圈具有两个接线端,其一接线端自柔性印制板的外侧上端延伸而来,另一接线端自柔性印制板的外侧下端延伸而来;所述线圈具有若干个上下间距的周向延伸段,所述周向延伸段沿沿柔性印制板的卷绕周向延伸,相邻周向延伸段依次首尾相连。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线端是线圈的端部沿加长部一体延伸而成的引线。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长部的宽度小于柔性印制板的宽度。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长部相对柔性印制板可折绕。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柔性基板为聚脂类材质。
[0015]一种扬声器,包括有振膜及设置于振膜上的音圈,所述音圈为所述的柔性印刷音
圈。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柔性印制板的设计,利用线圈以柔性基板作为载体,使得音圈具有较佳的韧性和硬度,在组装过程中不易损坏和变形,组装方便,降低了报废率,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及良品率,且,相比传统的线圈音圈而言,稳固牢靠,避免了音圈出现破裂、脱丝等现象,使用寿命长,适用范围广;
[0017]其次是,柔性印制板结构,可以依需灵活卷绕成单圈或多圈的环形结构,从而获得获得不同的阻抗和磁场,以满足不同产品的的使用需求,扩展了音圈的使用范围,且,柔性基板为聚脂类材质,使得音圈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的特点,有利于轻薄电子设备的应用;
[0018]以及,所述接线端是线圈的端部沿加长部一体延伸而成的引线,接线变得更加简化,方便音圈的连接应用。
[0019]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立体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图中为振膜和音圈的分解图;);
[0022]图3是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立体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展开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6是本技术之第二实施例的展开示意图。
[0026]附图标识说明:
[0027]10、柔性印制板
ꢀꢀꢀꢀꢀꢀꢀ
11、柔性基板
[0028]111、卷绕始端
ꢀꢀꢀꢀꢀꢀꢀꢀ
112、卷绕末端
[0029]113、加长部
ꢀꢀꢀꢀꢀꢀꢀꢀꢀꢀ
114、重叠粘合区
[0030]12、线圈
ꢀꢀꢀꢀꢀꢀꢀꢀꢀꢀꢀꢀꢀ
121、接线端
[0031]122、周向延伸段
ꢀꢀꢀꢀꢀꢀ
20、振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32]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两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0033]一种柔性印刷音圈,包括有柔性印制板10,所述柔性印制板10包括有柔性基板11和复合于柔性基板11上的线圈12;所述柔性印制板11的一端为卷绕始端111,另一端为卷绕末端112,所述卷绕末端112延伸有加长部113,所述线圈12的接线端121位于加长部113;所述柔性印制板11折弯呈环状的圈体,所述柔性印制板11的加长部113露于圈体的外环侧;如此,利用线圈以FPC为载体,使其承接了FPC所具备的韧性、硬度,相比传统音圈、线圈试音圈而言,其更加牢靠、稳固、不易变形。
[0034]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一中,所述柔性印制板11折弯为单层的圈体结构;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二中,所述柔性印制板11螺旋折弯为两层以上的圈体结构;优选地,所述圈
体呈圆形圈体结构,当然,所述圈体并不局限于圆形结构设置,也可是其他形状的环状结构,以满足音圈在不同产品的使用需求。
[0035]通常,所述卷绕始端111的外侧设置有重叠粘合区114,所述柔性印制板11折弯呈环状时,其相应部位的内侧粘接于该重叠粘合区114;此处,当柔性印制板11为单层的圈体结构时,所述卷绕末端112的内侧粘接于重叠粘合区114;当柔性印制板11螺旋折弯为两层以上的圈体结构时,所述卷绕末端112的内侧粘接于最外层的圈体上。
[0036]如图4所示,所述线圈12为迂回缠绕的方式设置于柔性基板11的外侧;此处,所述线圈12具有两个接线端121,其一接线端121自柔性印制板11的外侧上端延伸而来,另一接线端121自柔性印制板11的外侧下端延伸而来;所述线圈12具有若干个上下间距的周向延伸段122,所述周向延伸段122沿沿柔性印制板11的卷绕周向延伸,相邻周向延伸段122依次首尾相连。
[0037]还有,所述接线端121是线圈12的端部沿加长部113一体延伸而成的引线;且,所述加长部113的宽度小于柔性印制板11的宽度;优选地,所述加长部113相对柔性印制板11可折绕;以及,FPC具有较佳的可塑性,根据产品要求,可对FPC上的线圈进行调整不同的直径、线宽、间距、总线长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印刷音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柔性印制板,所述柔性印制板包括有柔性基板和复合于柔性基板上的线圈;所述柔性印制板的一端为卷绕始端,另一端为卷绕末端,所述卷绕末端延伸有加长部,所述线圈的接线端位于加长部;所述柔性印制板折弯呈环状的圈体,所述柔性印制板的加长部露于圈体的外环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印刷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印制板折弯为单层的圈体结构,或者,螺旋折弯为两层以上的圈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柔性印刷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始端的外侧设置有重叠粘合区,所述柔性印制板折弯呈环状时,其相应部位的内侧粘接于该重叠粘合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印刷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为迂回缠绕的方式设置于柔性基板的外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柔性印刷音圈,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增丰温景纶温信浩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丰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