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模块式仿生多足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8019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多足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3D打印模块式仿生多足机器人,包括机械人本体,所述机械人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内腔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皮带轮一,所述主动皮带轮一的前侧通过转轴与支撑框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框顶部的左侧设置有从动皮带轮一,所述从动皮带轮一与主动皮带轮一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使得该3D打印模块式仿生多足机器人具备速度快和稳定性好的优点,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该机器人的支撑点有四个,不但速度快,而且稳定性较好,继而提高了多足机器人的实用性,解决了现有的多足机器人在行走时存在着稳定性差和速度慢的弊端。速度慢的弊端。速度慢的弊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模块式仿生多足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多足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3D打印模块式仿生多足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多足机器人又叫蜘蛛机器人,是众多机器人的一种,多足步行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系列离散的足印运动时只需要离散的点接触地面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也较小可以在可能到达的地面上选择最优的支撑点对崎岖地形的适应性强。
[0003]随着社会的发展,多足机器人的种类越来越多,大多数的多足机器人大多采用仿昆虫的结构,但现有的多足机器人在行走时存在着稳定性差和速度慢的弊端,从而降低了多足机器人的实用性,为解决上述问题,一种3D打印模块式仿生多足机器人,亟待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打印模块式仿生多足机器人,具备速度快和稳定性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多足机器人在行走时存在着稳定性差和速度慢的弊端,从而降低了多足机器人实用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3D打印模块式仿生多足机器人,包括机械人本体,所述机械人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内腔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皮带轮一,所述主动皮带轮一的前侧通过转轴与支撑框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框顶部的左侧设置有从动皮带轮一,所述从动皮带轮一与主动皮带轮一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从动皮带轮一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杆一,所述传动杆一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皮带轮二,所述支撑框顶部的右侧设置有从动皮带轮二,所述从动皮带轮二与主动皮带轮二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从动皮带轮二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杆二,所述支撑框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座,所述主动皮带轮二的后侧、从动皮带轮一的前侧、从动皮带轮二的后侧与传动杆二的前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贯穿至固定座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一,所述连接杆一远离转动杆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二,所述连接杆二的表面套接有套块,所述套块的内腔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长杆,所述连接杆二远离连接杆一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杆。
[0006]优选的,所述支撑框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加强座,所述加强座位于固定座的外侧,所述长杆的一端延伸至套块的外侧并通过转轴与加强座转动连接。
[0007]优选的,四个支撑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0008]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底部与机械人本体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框的正表面和背表面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与支撑杆滑动连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1、本技术通过开启电机,电机输出轴带动主动皮带轮一转动,主动皮带轮一通过表面的皮带带动从动皮带轮一转动,最终带动支撑杆在转动的过程中向前移动,使得机械人本体具备速度快的作用,使得该3D打印模块式仿生多足机器人具备速度快和稳定性好的优点,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该机器人的支撑点有四个,不但速度快,而且稳定性较好,继而提高了多足机器人的实用性,解决了现有的多足机器人在行走时存在着稳定性差和速度慢的弊端,从而降低了多足机器人实用性的问题。
[0012]2、本技术通过固定块的设置,增大了固定块与地面接触时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支撑杆的稳定性,通过安装座的设置,对机械人本体和电机起到了连接的作用,继而起到了对电机进行支撑的作用,通过凹槽和滑块的配合使用,起到了支撑杆进行限位和导向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支撑杆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支撑框、主动皮带轮一、主动皮带轮二和从动皮带轮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机械人本体;2、支撑框;3、电机;4、主动皮带轮一;5、从动皮带轮一;6、传动杆一;7、主动皮带轮二;8、从动皮带轮二;9、传动杆二;10、固定座;11、转动杆;12、连接杆一;13、连接杆二;14、套块;15、长杆;16、支撑杆;17、加强座;18、固定块;19、安装座;20、凹槽;21、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3D打印模块式仿生多足机器人,包括机械人本体1,机械人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框2,支撑框2的内腔设置有电机3,电机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19,安装座19的底部与机械人本体1固定连接,通过安装座19的设置,对机械人本体1和电机3起到了连接的作用,继而起到了对电机3进行支撑的作用,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皮带轮一4,主动皮带轮一4的前侧通过转轴与支撑框2转动连接,支撑框2顶部的左侧设置有从动皮带轮一5,从动皮带轮一5与主动皮带轮一4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从动皮带轮一5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杆一6,传动杆一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皮带轮二7,支撑框2顶部的右侧设置有从动皮带轮二8,从动皮带轮二8与主动皮带轮二7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从动皮带轮二8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杆二9,支撑框2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座10,主动皮带轮二7的后侧、从动皮带轮一5的前侧、从动皮带轮二8的后侧与传动杆二9的前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1,转动杆11的一端贯穿至固定座10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一12,连接杆一12远离转动杆11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二
13,连接杆二13的表面套接有套块14,套块14的内腔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长杆15,连接杆二13远离连接杆一12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杆16,支撑框2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加强座17,加强座17位于固定座10的外侧,长杆15的一端延伸至套块14的外侧并通过转轴与加强座17转动连接,通过固定块18的设置,增大了固定块18与地面接触时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支撑杆16的稳定性,四个支撑杆16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8,固定块18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支撑框2的正表面和背表面均开设有凹槽20,凹槽20的内腔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21,滑块21的一侧与支撑杆16滑动连接,通过凹槽20和滑块21的配合使用,起到了支撑杆16进行限位和导向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支撑杆16的稳定性。
[0019]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开启电机3,电机3的输出轴带动主动皮带轮一4转动,主动皮带轮一4通过表面的皮带带动从动皮带轮一5转动,从动皮带轮一5带动传动杆一6转动,传动杆一6带动主动皮带轮二7转动,主动皮带轮二7通过表面的皮带带动从动皮带轮二8转动,从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模块式仿生多足机器人,包括机械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人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框(2),所述支撑框(2)的内腔设置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皮带轮一(4),所述主动皮带轮一(4)的前侧通过转轴与支撑框(2)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框(2)顶部的左侧设置有从动皮带轮一(5),所述从动皮带轮一(5)与主动皮带轮一(4)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从动皮带轮一(5)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杆一(6),所述传动杆一(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皮带轮二(7),所述支撑框(2)顶部的右侧设置有从动皮带轮二(8),所述从动皮带轮二(8)与主动皮带轮二(7)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从动皮带轮二(8)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杆二(9),所述支撑框(2)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座(10),所述主动皮带轮二(7)的后侧、从动皮带轮一(5)的前侧、从动皮带轮二(8)的后侧与传动杆二(9)的前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1),所述转动杆(11)的一端贯穿至固定座(10)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一(12),所述连接杆一(12)远离转动杆(11)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二(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金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国器精密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