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冲击性强的石材玻纤复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7973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石材复合板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抗冲击性强的石材玻纤复合板,包括下合板、上合板和垫柱,所述下合板的顶部与垫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合板与上合板之间填充有保温层,所述下合板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定位滑道,所述定位滑道中设有第一侧边板,所述第一侧边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板。该抗冲击性强的石材玻纤复合板,通过设置下合板、垫柱、上合板、第一侧边板、第二侧边板、定位滑道、滑板和限位滑槽,使得上合板和下合板能够快速的安装在一起,上合板和下合板在运输时能够分体运输,且便于在施工时快速进行两块板的安装,解决了当前石材玻纤复合板在出厂时完成压合,不利于大批量地运输以及后期施工的问题。不利于大批量地运输以及后期施工的问题。不利于大批量地运输以及后期施工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冲击性强的石材玻纤复合板


[0001]本技术涉及石材复合板
,具体为一种抗冲击性强的石材玻纤复合板。

技术介绍

[0002]石材复合板由两种及以上不同板材用胶粘剂粘接而成,面材为天然石材,基材为瓷砖、石材、玻璃或铝蜂窝等。随着技术和材料的进步,石材玻纤复合板开始逐步替代普通的石材复合板。
[0003]石材玻纤复合板采用天然石材0.5

7mm,通过环氧或者聚氨酯或者热熔胶和高强度玻纤复合,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增强板材强度,可用于家具,墙面,吊顶,电子设备,工艺品等装饰,但是,当前的石材玻纤复合板在制造时,需要将多块板材进行压合,用于再次增强其结构强度,随着厚度和重量的增加,给运输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冲击性强的石材玻纤复合板,具备采用分体式结构,利于运输,且便于施工时就地拼接的优点,解决了当前石材玻纤复合板在出厂时完成压合,不利于大批量地运输以及后期施工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采用分体式结构,利于运输,且便于施工时就地拼接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冲击性强的石材玻纤复合板,包括下合板、上合板和垫柱,所述下合板的顶部与垫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合板与上合板之间填充有保温层,所述下合板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定位滑道,所述定位滑道中设有第一侧边板,所述第一侧边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与定位滑道滑动连接。/>[0008]所述下合板顶部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侧边板,所述第二侧边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插块,两个所述第一侧边板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插块与限位滑槽滑动连接,所述保温层的顶部、第一侧边板的顶部以及第二侧边板的顶部涂抹有胶水。
[0009]优选的,所述垫柱的数量为五个,其中一个所述垫柱位于下合板顶部的中心,其他四个所述垫柱均匀分布在下合板顶部的四边角处。
[0010]优选的,位于下合板中心处所述垫柱与其他四个所述垫柱通过筋板连接,所述筋板与垫柱的侧表面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上合板的底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垫柱的尺寸与卡槽的尺寸匹配,所述垫柱与上合板活动插接。
[0012]优选的,所述定位滑道呈“十字形”,所述滑板呈“十字形”,所述滑板与定位滑道匹配。
[0013]优选的,所述限位滑槽的顶端与第一侧边板的顶部连通,所述插块的尺寸与限位
滑槽的尺寸匹配。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冲击性强的石材玻纤复合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抗冲击性强的石材玻纤复合板,通过设置下合板、垫柱、上合板、第一侧边板、第二侧边板、定位滑道、滑板和限位滑槽,使得上合板和下合板能够快速的安装在一起,上合板和下合板在运输时能够分体运输,且便于在施工时快速进行两块板的安装,解决了当前石材玻纤复合板在出厂时完成压合,不利于大批量地运输以及后期施工的问题。
[0016]2.该抗冲击性强的石材玻纤复合板,通过设置筋板和保温层,筋板用于加强各个垫柱之间的连接强度,也起到支撑上合板的作用,四条筋板整体呈交叉分布,在提高连接强度的同时,尽可能的节约上合板和下合板之间的空间,保温层利用了各个筋板节约出的空间,增强了石材玻纤复合板的保温性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剖面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剖面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图1中A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图2中B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图1中A

A面的剖面图。
[0022]其中:1、下合板;2、上合板;3、垫柱;4、筋板;5、保温层;6、第一侧边板;7、滑板;8、定位滑道;9、第二侧边板;10、插块;11、限位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冲击性强的石材玻纤复合板,包括下合板1、上合板2和垫柱3,下合板1的顶部与垫柱3的底端固定连接,上合板2和下合板1的尺寸材质相同,均为石材玻纤复合板,垫柱3的数量为五个,其中一个垫柱3位于下合板1顶部的中心,其他四个垫柱3均匀分布在下合板1顶部的四边角处,位于下合板1中心处垫柱3与其他四个垫柱3通过筋板4连接,筋板4的高度与保温层5的高度一致,筋板4与垫柱3的侧表面固定连接,筋板4的顶部与上合板2的底部贴合,筋板4用于加强各个垫柱3之间的连接强度,也起到支撑上合板2的作用,四条筋板4整体呈交叉分布,在提高连接强度的同时,尽可能的节约上合板2和下合板1之间的空间,上合板2的底部开设有卡槽,垫柱3的尺寸与卡槽的尺寸匹配,垫柱3与上合板2活动插接,卡槽用于上合板2的定位安装,避免在安装上合板2时发生偏移,下合板1与上合板2之间填充有保温层5,保温层5的主要材料为岩棉,岩棉兼具保温、防火以及隔音的优点,且重量较轻,保温层5利用了各个筋板4节约出的空间,增强了石材玻纤复合板的保温性能,下合板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定位滑道8,定位滑道8中设有第一侧边板6,第一侧边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板7,定位滑道8呈“十字形”,滑板7呈“十字形”,
滑板7与定位滑道8匹配,十字形的设置,使得第一侧边板6在安装到下合板1上后就为直立状态,便于后续其他构件的安装,滑板7与定位滑道8滑动连接。
[0025]下合板1顶部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侧边板9,第一侧边板6和第二侧边板9用于保护保温层5以及上合板2与下合板1之间的填充物,避免保温层5和填充物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第二侧边板9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插块10,两个第一侧边板6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滑槽11,限位滑槽11的顶端与第一侧边板6的顶部连通,插块10的尺寸与限位滑槽11的尺寸匹配,插块10与限位滑槽11滑动连接,第一侧边板6与第二侧边板9之间的空隙通过胶水粘黏,保温层5的顶部、第一侧边板6的顶部以及第二侧边板9的顶部涂抹有胶水,上合板2通过胶水与保温层5、第一侧边板6以及第二侧边板9粘接,粘接所用的胶水为防水强力胶,上合板2和下合板1在运输时能够分体运输,且便于在施工时快速进行两块板的安装,解决了当前石材玻纤复合板在出厂时完成压合,不利于大批量地运输以及后期施工的问题。
[00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冲击性强的石材玻纤复合板,包括下合板(1)、上合板(2)和垫柱(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合板(1)的顶部与垫柱(3)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合板(1)与上合板(2)之间填充有保温层(5),所述下合板(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定位滑道(8),所述定位滑道(8)中设有第一侧边板(6),所述第一侧边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板(7),所述滑板(7)与定位滑道(8)滑动连接;所述下合板(1)顶部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侧边板(9),所述第二侧边板(9)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插块(10),两个所述第一侧边板(6)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滑槽(11),所述插块(10)与限位滑槽(11)滑动连接,所述保温层(5)的顶部、第一侧边板(6)的顶部以及第二侧边板(9)的顶部涂抹有胶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冲击性强的石材玻纤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柱(3)的数量为五个,其中一个所述垫柱(3)位于下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微耐思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