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宝辉专利>正文

手扶变形运输车变速箱内的四轮同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7968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扶变形运输车变速箱内的四轮同步装置,由主、被动伞形齿轮、减速齿轮、滑动齿轮、后加中间轴及中央传动小齿轮组成,中央传动小齿轮为前、后驱动的共用齿轮,后驱动作业时,中央传动小齿轮带动与之相啮合的中央传动大齿轮转动,中央传动大齿轮带动同轴上的后加主动齿轮转动,后加主动齿轮与后加左齿轮相啮合,固定在后加中间轴右端的后加右齿轮与套装在同步轴上的减速齿轮相啮合,在同步轴花键上设有主动伞齿轮与滑动齿轮,滑动齿轮在拨叉的作用下左右滑动与减速齿轮一体的内齿圈相离合,主动伞齿轮与固定在后驱动力输出轴上的被动伞齿轮相啮合。出轴上的被动伞齿轮相啮合。出轴上的被动伞齿轮相啮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扶变形运输车变速箱内的四轮同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扶变形运输机车变速箱传动机构的技术改进,尤其是一种手扶变形运输车变速箱内的四轮同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目前四轮驱动手扶变形运输机车的变速箱,大多是由原手扶拖拉机变速箱复制移植而成,动力经变速箱齿轮变速后驱动机车前部的左右半轴转动,进而通过安装在两半轴上的驱动轮带动机车前进或后退;当需要四轮驱动时,则由变速箱动力输出轴为动力源,通过万向轴、分动箱、差速器带动后驱左右半轴及其驱动轮转动,与前驱动一起带动机车前进或后退,形成四轮驱动。但是其内部结构复杂及设计不合理,需要另设分动箱,造成制造成本增加,并且使用时经常发生前驱拉后驱或后驱推前驱的前后驱动不能同步问题,使机车磨损加速及油耗的增加,不能很好适应工作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不足,而提出一种手扶变形运输车变速箱内的四轮同步装置,对原手扶变形运输机车的变速箱进行了技术改进,去掉了变速箱外的分动箱,达到作业时,前、后驱动轮转数一致形成同步,解决了手扶变形运输车前后四轮不同步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手扶变形运输车变速箱内的四轮同步装置,由主、被动伞形齿轮、减速齿轮、滑动齿轮、后加中间轴及中央传动齿轮组成,在第一轴的花键上安装有与副变速齿轮一体的小齿轮,在拨叉的作用下小齿轮与第二轴上的Ⅲ挡主动齿轮相啮合,Ⅲ挡主动齿轮与Ⅱ挡主动齿轮设在同一花键轴上,Ⅱ挡主动齿轮与第五轴上Ⅱ挡被动齿轮相啮合,Ⅱ挡被动齿轮带动固定在五轴上的中央传动小齿轮转动,中央传动小齿轮为前、后驱动的共用齿轮,后驱动作业时,中央传动小齿轮带动与之相啮合的第三轴上的中央传动大齿轮转动,中央传动大齿轮通过花键带动同轴上的后加主动齿轮转动,后加主动齿轮与固定在后加中间轴左端的后加左齿轮相啮合,固定在后加中间轴右端的后加右齿轮与套装在同步轴上的减速齿轮相啮合,在同步轴花键上设有主动伞齿轮与滑动齿轮,滑动齿轮在拨叉的作用下左右滑动与减速齿轮一体的内齿圈相离合,主动伞齿轮与固定在后驱动力输出轴上的被动伞齿轮相啮合。
[0005]所述的中央传动小齿轮至前驱动轮与中央传动小齿轮至后驱动轮的总传动比相等。
[0006]本技术通过前驱动结构与后驱动结构的动力来源均取于共用轴上的中央传动小齿轮,因此,在原前轮驱动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在第三轴中央大齿轮的左侧增加一个后加主动齿轮,在第三轴的下部后加中间轴,并通过后加中间轴上的后加左、右齿轮将动力传给左侧带有内齿圈的减速齿轮,当减速齿轮左侧的内齿圈与滑动齿轮啮合时,动力通过减速齿轮、内齿圈、滑动齿轮带动同步轴及主动伞齿轮转动,主动伞齿轮带动被动伞齿轮及后
驱动输出轴,并通过万向轴、后桥、左右半轴等部件带动后驱动轮转动。本技术结构布局合理达到中央传动小齿轮至前驱动轮与中央传动小齿轮至后驱动轮的总传动比相同、速比均衡、前后驱动同步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技术后轮驱动传动结构示意图。
[0008]图2是本技术前轮驱动传动结构示意图。
[0009]图3是图1中滑动齿轮与减速齿轮内齿圈啮合状态示意图。
[0010]图中:1、被动伞齿轮;2、同步轴;3、主动伞齿轮;4、后加中间轴;5、后加左齿轮;6、第三轴;7、后加主动齿轮;8、第五轴;9、Ⅱ挡被动齿轮;10、第二轴;11、Ⅱ挡主动齿轮;12、Ⅲ挡主动齿轮;13、副变速齿轮;14、第一轴;15、中央传动小齿轮;16、中央传动大齿轮;17、后加右齿轮;18、减速齿轮;19、滑动齿轮;20、后驱动力输出轴;21、差速轴左齿轮;22、左减速大齿轮;23、第10轴;24、Z49左齿轮;25、第11轴;26、Z18左齿轮;27、前驱左半轴;28、左半轴齿轮;29、右半轴齿轮;30、前驱右半轴;31、Z18右齿轮;32、Z49右齿轮;33、右减速大齿轮;34、差速齿轮;35、差速器轴;36、差速轴右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在图1~3中:一种手扶变形运输车变速箱内的四轮同步装置,由主、被动伞形齿轮、减速齿轮、滑动齿轮、后加中间轴及中央传动齿轮组成,在第一轴的花键上安装有与副变速齿轮(13)一体的小齿轮,在拨叉的作用下小齿轮与第二轴(10)上的Ⅲ挡主动齿轮(12)相啮合,Ⅲ挡主动齿轮(12)与Ⅱ挡主动齿轮(11)设在同一花键轴上,Ⅱ挡主动齿轮(11)与第五轴(8)上Ⅱ挡被动齿轮(9)相啮合,Ⅱ挡被动齿轮(9)带动固定在同轴上的中央传动小齿轮(15)转动,中央传动小齿轮为前、后驱动的共用齿轮。
[0012]后驱动时,中央传动小齿轮(15)带动与之相啮合的第三轴(6)上的中央传动大齿轮(16)转动,中央传动大齿轮(16)通过花键带动同轴上的后加主动齿轮(7)转动,后加主动齿轮(7)与固定在后加中间轴(4)左端的后加左齿轮(5)相啮合,固定在后加中间轴(4)右端的后加右齿轮(17)与套装在同步轴(2)上的减速齿轮(18)相啮合,在同步轴(2)花键上还设有主动伞齿轮(3)与滑动齿轮(19),滑动齿轮(19)在拨叉的作用下左右滑动与减速齿轮(18)一体的内齿圈相离合,主动伞齿轮(3)与固定在后驱动力输出轴(20)上的被动伞齿轮(1)相啮合,通过万向轴、后桥带动后左、右半轴与后驱动轮转动。
[0013]前驱动时,第五轴(8)上的中央传动小齿轮(15)同时与差速器轴(35)上的差速齿轮(34)相啮合,差速器轴两端的差速轴左、右齿轮(21、36)分别与第10轴(23)上的左、右减速大齿轮(22、33)相啮合,左、右减速大齿轮(22、33)的内侧分别各设有一个与其一体小齿轮,左、右小齿轮分别与第11轴(25)上左、右Z49齿大齿轮(24、32)相啮合,左、右Z49齿大齿轮(24、32)的外侧分别各设有一个与其一体的Z18齿的左、右小齿轮(26、31),左、右小齿轮(26、31)分别与前驱动的左、右半轴齿轮(28,29)相啮合,左右半轴齿轮带动前驱左右半轴(27,30)及前驱动轮转动。
[0014]所述的第五轴(8)上的中央传动小齿轮(15)至前驱动轮与中央传动小齿轮至后驱动轮的总传动比相等,前后驱动轮的转数相等,前进或后退速度相等,使前后驱动达到同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扶变形运输车变速箱内的四轮同步装置,由主、被动伞形齿轮、减速齿轮、滑动齿轮、后加中间轴及中央传动齿轮组成,在第一轴的花键上安装有与副变速齿轮一体的小齿轮,在拨叉的作用下小齿轮与第二轴上的Ⅲ挡主动齿轮相啮合,Ⅲ挡主动齿轮与Ⅱ挡主动齿轮设在同一花键轴上,Ⅱ挡主动齿轮与第五轴上被动Ⅱ挡齿轮相啮合,Ⅱ挡被动齿轮带动固定在五轴上的中央传动小齿轮转动,其特征在于:其中央传动小齿轮为前、后驱动的共用齿轮,后驱动作业时,中央传动小齿轮(15)带动与之相啮合的第三轴(6)上的中央传动大齿轮(16)转动,中央传动大齿轮(16)通过花键带动同轴上的后加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宝辉姜海英
申请(专利权)人:刘宝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