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斛的水肥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774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斛的水肥一体化装置,涉及石斛水肥一体化技术领域,包括箱体,箱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隔板,隔板将箱体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分割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一空腔的内部设置有搅拌结构,第二空腔的内部设置有储存结构,搅拌结构包括伺服电机、转动轴、搅拌杆和搅拌桶,第一空腔的内底壁与搅拌桶固定连接。该石斛的水肥一体化装置,通过主管道和分管道的设置,使该石斛的水肥一体化装置具备了提高水肥灌溉速率的效果,从而起到了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通过搅拌结构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肥料进行充分搅拌,进而避免出现肥料混合不均匀的情况,达到了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的。高肥料利用率的目的。高肥料利用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斛的水肥一体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石斛水肥一体化
,具体为一种石斛的水肥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石斛,兰科石斛属植物,分布于中国、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其茎直立,肉质状肥厚,基部明显收狭,不分枝。节有时稍肿大,节间多少呈倒圆锥形,叶革质。总状花序从具叶或落了叶的老茎中部以上部分发出,基部被数枚筒状鞘。花梗和子房淡紫色,花大,白色带淡紫色先端。药帽紫红色,圆锥形,前端边缘具不整齐的尖齿,花期4

5月。
[0003]市场上的石斛浇灌用水肥一体化装置在使用时通常不具备搅拌功能,从而会造成肥料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并且会有肥料添加不方便的问题,同时对肥料进行融化时,不易控制出水量以及水压的大小的问题。所以石斛水肥一体化存在肥料利用不充分、不易控制水流和水压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石斛的水肥一体化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石斛的水肥一体化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箱体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分割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设置有搅拌结构,所述第二空腔的内部设置有储存结构,所述搅拌结构包括伺服电机、转动轴、搅拌杆和搅拌桶,所述第一空腔的内底壁与搅拌桶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上表面一侧通过支撑架与伺服电机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完全贯穿箱体和搅拌桶,所述转动轴的外侧面与搅拌杆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下表面通过轴座与搅拌桶的内底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空腔的内侧壁下部固定连接有主管道。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空腔的内侧壁上部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主管道的外侧面下部固定连接有分管道,所述箱体的上表面另一侧通过压力泵座固定连接有压力泵,所述压力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一端与主管道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9]可选的,所述搅拌杆的数量共计为十二个,且分为三组呈等间距分布,每组所述搅拌杆的数量为四个,且呈圆周阵列的形式排列,所述搅拌桶的内侧壁下部通过传送管与第二空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分管道的数量共计为若干个。
[0010]可选的,所述储存结构包括滑轨、浮动板、酸碱度检测器、上限水位红外线传感器和下限水位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第二空腔的内侧壁与滑轨固定连接,所述滑轨的一侧面通过滑槽与浮动板滑动连接。
[0011]可选的,所述浮动板的下表面与酸碱度检测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空腔的内侧壁上部与上限水位红外线传感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空腔的内侧壁下部与下限水位红外线传感器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下表面设置有万向轮。
[0012]可选的,所述主管道和传送管的一侧均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外侧面下部开设有圆孔,所述箱体的外侧面靠近边缘的位置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侧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螺杆的外侧面与圆孔相适配,所述过滤板完全贯穿箱体的内底壁,所述过滤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石斛的水肥一体化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石斛的水肥一体化装置,通过主管道和分管道的设置,使该石斛的水肥一体化装置具备了提高水肥灌溉速率的效果,从而起到了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通过搅拌结构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肥料进行充分搅拌,进而避免出现肥料混合不均匀的情况,达到了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的。
[0016]2、该石斛的水肥一体化装置,通过上限水位红外线传感器和下限水位红外线传感器的设置,使该石斛的水肥一体化装置具备了监控肥料容量的效果,从而起到了方便、快捷的作用,通过储存结构和压力泵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浮动板检测水位高度,也可以通过压力泵将肥料通过分管道流到石斛地内,进而达到了便于控制水流和水压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立体正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箱体;2、隔板;3、搅拌结构;301、伺服电机;302、转动轴;303、搅拌杆;304、搅拌桶;4、储存结构;401、滑轨;402、浮动板;403、酸碱度检测器;404、上限水位红外线传感器;405、下限水位红外线传感器;5、主管道;6、进料管;7、分管道;8、压力泵;9、输送管;10、螺杆;11、过滤板;12、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石斛的水肥一体化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隔板2,隔板2将箱体1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分割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一空腔的内部设置有搅拌结构3,第二空腔的内部设置有储存结构4,储存结构4包括滑轨401、浮动板402、酸碱度检测器403、上限水位红外线传感器404和下限水位红外线传感器405,第二空腔的内侧壁与滑轨401固定连接,滑轨401的一侧面通过滑槽与浮动板402滑动连接,浮动板402的下表面与酸碱度检测器403固定连接,第二空腔的内侧壁上部
与上限水位红外线传感器404固定连接,第二空腔的内侧壁下部与下限水位红外线传感器405固定连接,箱体1的下表面设置有万向轮12,搅拌结构3包括伺服电机301、转动轴302、搅拌杆303和搅拌桶304,第一空腔的内底壁与搅拌桶304固定连接,箱体1的上表面一侧通过支撑架与伺服电机301固定连接,伺服电机30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转动轴302固定连接,转动轴302完全贯穿箱体1和搅拌桶304,转动轴302的外侧面与搅拌杆303固定连接,转动轴302的下表面通过轴座与搅拌桶304的内底壁活动连接,第二空腔的内侧壁下部固定连接有主管道5,第一空腔的内侧壁上部固定连接有进料管6,主管道5的外侧面下部固定连接有分管道7,箱体1的上表面另一侧通过压力泵座固定连接有压力泵8,压力泵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管9,输送管9的一端与主管道5的内壁固定连接,搅拌杆303的数量共计为十二个,且分为三组呈等间距分布,每组搅拌杆303的数量为四个,且呈圆周阵列的形式排列,搅拌桶304的内侧壁下部通过传送管与第二空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分管道7的数量共计为若干个,主管道5和传送管的一侧均设置有过滤板11,过滤板11的外侧面下部开设有圆孔,箱体1的外侧面靠近边缘的位置螺纹连接有螺杆10,螺杆10的外侧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旋钮,螺杆10的外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斛的水肥一体化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隔板(2),所述隔板(2)将箱体(1)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分割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设置有搅拌结构(3),所述第二空腔的内部设置有储存结构(4),所述搅拌结构(3)包括伺服电机(301)、转动轴(302)、搅拌杆(303)和搅拌桶(304),所述第一空腔的内底壁与搅拌桶(304)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的上表面一侧通过支撑架与伺服电机(301)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30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转动轴(302)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302)完全贯穿箱体(1)和搅拌桶(304),所述转动轴(302)的外侧面与搅拌杆(303)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302)的下表面通过轴座与搅拌桶(304)的内底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空腔的内侧壁下部固定连接有主管道(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斛的水肥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的内侧壁上部固定连接有进料管(6),所述主管道(5)的外侧面下部固定连接有分管道(7),所述箱体(1)的上表面另一侧通过压力泵座固定连接有压力泵(8),所述压力泵(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管(9),所述输送管(9)的一端与主管道(5)的内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斛的水肥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303)的数量共计为十二个,且分为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李琳李瑞东
申请(专利权)人:卢氏县瑞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