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型单转轮高浓度热旁通过温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57265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节能型单转轮高浓度热旁通过温控制系统,主要用于有机废气处理系统,且通过该直燃式焚烧炉(TO)内设有热旁通通道,借此,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浓度变高时,能通过该热旁通通道来调节该直燃式焚烧炉(TO)的炉膛的风量,以具有调节热回收量或浓度的效能,使有机废气在处理时,能防止直燃式焚烧炉(TO)因炉温太高而发生过温的现象,甚至导致停机的情形发生。致停机的情形发生。致停机的情形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能型单转轮高浓度热旁通过温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节能型单转轮高浓度热旁通过温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浓度变高时,能具有调节热回收量或浓度的效能,使有机废气在处理时,能防止直燃式焚烧炉(TO)因炉温太高而发生过温的现象,甚至导致停机的情形发生,而适用于半导体产业、光电产业或化学相关产业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或类似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半导体产业或光电产业的制造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具有挥发性有机气体(VOC),因此,在各厂区都会安装处理挥发性有机气体(VOC) 的处理设备,以避免挥发性有机气体(VOC)直接排入空气中而造成空气污染。
[0003]因此,本申请人有鉴于上述问题,希望能提出一种具有提升有机废气处理效率的节能型单转轮高浓度热旁通过温控制系统,令用户可轻易操作组装,是潜心研思、设计组制,以提供使用者便利性,为本申请人所欲研发的创作动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型单转轮高浓度热旁通过温控制系统,包括:一直燃式焚烧炉(TO),该直燃式焚烧炉(TO)设有一炉头及一炉膛,该炉头与该炉膛相通,该直燃式焚烧炉(TO)设有入口及出口,该入口设于该炉头处,该出口设于该炉膛处;一第一热交换器,该第一热交换器设于该直燃式焚烧炉(TO)内,该第一热交换器设有第一冷侧管路及第一热侧管路;一第二热交换器,该第二热交换器设于该直燃式焚烧炉(TO)内,该第二热交换器设有第二冷侧管路及第二热侧管路;
[0005]一第三热交换器,该第三热交换器设于该直燃式焚烧炉(TO)内,该第三热交换器设有第三冷侧管路及第三热侧管路;一第一冷侧输送管路,该第一冷侧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一冷侧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一冷侧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三冷侧管路的一端连接;一第三冷侧输送管路,该第三冷侧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三冷侧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三冷侧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直燃式焚烧炉(TO)的入口连接;一吸附转轮,该吸附转轮设有吸附区、冷却区及脱附区,该吸附转轮连接有一废气进气管路、一净气排放管路、一冷却气进气管路、一冷却气输送管路、一热气输送管路及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该废气进气管路的一端连接至该吸附转轮的吸附区的一侧,该净气排放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吸附区的另一侧连接,该冷却气进气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冷却区的一侧连接,该冷却气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冷却区的另一侧连接,该冷却气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冷侧管路的一端连接,该热气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脱附区的另一侧连接,该热气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冷侧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该脱附浓缩气体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脱附区的一侧连接,该脱附浓缩气体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冷侧管路的一端连接;一烟囱,该净气排放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烟囱连接;以及至少一热旁通通道,该热旁通通道设于该第一热交换器的下方、第二热交
换器的下方及第三热交换器的下方。该节能型单转轮高浓度热旁通过温控制系统主要用于有机废气处理系统,且通过该直燃式焚烧炉(TO)内设有热旁通通道,借此,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s)浓度变高时,能通过该热旁通通道来调节该直燃式焚烧炉(TO) 的炉膛的风量,以具有调节热回收量或浓度的效能,使有机废气在处理时,能防止直燃式焚烧炉(TO)因炉温太高而发生过温的现象,甚至导致停机的情形发生,进而增加整体的实用性。
[0006]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型单转轮高浓度热旁通过温控制系统,包括:一直燃式焚烧炉(TO),该直燃式焚烧炉(TO)设有一炉头及一炉膛,该炉头与该炉膛相通,该直燃式焚烧炉(TO)设有入口及出口,该入口设于该炉头处,该出口设于该炉膛处;一第一热交换器,该第一热交换器设于该直燃式焚烧炉(TO)内,该第一热交换器设有第一冷侧管路及第一热侧管路;一第二热交换器,该第二热交换器设于该直燃式焚烧炉(TO)内,该第二热交换器设有第二冷侧管路及第二热侧管路;一第三热交换器,该第三热交换器设于该直燃式焚烧炉(TO)内,该第三热交换器设有第三冷侧管路及第三热侧管路;一第一冷侧输送管路,该第一冷侧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一冷侧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一冷侧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三冷侧管路的一端连接;一第三冷侧输送管路,该第三冷侧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三冷侧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三冷侧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直燃式焚烧炉(TO)的入口连接;一吸附转轮,该吸附转轮设有吸附区、冷却区及脱附区,该吸附转轮连接有一废气进气管路、一净气排放管路、一冷却气进气管路、一冷却气输送管路、一热气输送管路及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该废气进气管路的一端连接至该吸附转轮的吸附区的一侧,该净气排放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吸附区的另一侧连接,该冷却气进气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冷却区的一侧连接,该冷却气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冷却区的另一侧连接,该冷却气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冷侧管路的一端连接,该热气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脱附区的另一侧连接,该热气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冷侧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该脱附浓缩气体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脱附区的一侧连接,该脱附浓缩气体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冷侧管路的一端连接;一烟囱,该净气排放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烟囱连接;以及至少一热旁通通道,该热旁通通道设于该第一热交换器的侧边、第二热交换器的侧边及第三热交换器的侧边。通过在该直燃式焚烧炉(TO)内对应设置有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及第三热交换器的设计,且该第一热交换器的下方或是侧边、该第二热交换器的下方或是侧边及该第三热交换器的下方或是侧边设有热旁通通道,并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浓度变高时,能通过该热旁通通道来调节该直燃式焚烧炉(TO)的炉膛的风量,让该热旁通通道具有调节热回收量或浓度的效能,使有机废气在处理时,能防止直燃式焚烧炉(TO)因炉温太高而发生过温的现象,甚至导致停机的情形发生,进而增加整体的使用性。
[0007]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型单转轮高浓度热旁通过温控制系统,包括:一直燃式焚烧炉(TO),该直燃式焚烧炉(TO)设有一炉头及一炉膛,该炉头与该炉膛相通,该直燃式焚烧炉(TO)设有入口及出口,该入口设于该炉头处,该出口设于该炉膛处;一第一热交换器,该第一热交换器设于该直燃式焚烧炉(TO)内,该第一热交换器设有第一冷侧管路及第一热侧管路;一第二热交换器,该第二热交换器设于该直燃式焚烧炉(TO)内,该第二热交换器设有第二冷侧管路及第二热侧管路;一第一冷侧输送管路,该第一冷侧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一冷侧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一冷侧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直燃
式焚烧炉(TO)的入口连接;一吸附转轮,该吸附转轮设有吸附区、冷却区及脱附区,该吸附转轮连接有一废气进气管路、一净气排放管路、一冷却气进气管路、一冷却气输送管路、一热气输送管路及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该废气进气管路的一端连接至该吸附转轮的吸附区的一侧,该净气排放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单转轮高浓度热旁通过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直燃式焚烧炉(TO),该直燃式焚烧炉(TO)设有一炉头及一炉膛,该炉头与该炉膛相通,该直燃式焚烧炉(TO)设有入口及出口,该入口设于该炉头处,该出口设于该炉膛处;一第一热交换器,该第一热交换器设于该直燃式焚烧炉(TO)内,该第一热交换器设有第一冷侧管路及第一热侧管路;一第二热交换器,该第二热交换器设于该直燃式焚烧炉(TO)内,该第二热交换器设有第二冷侧管路及第二热侧管路;一第三热交换器,该第三热交换器设于该直燃式焚烧炉(TO)内,该第三热交换器设有第三冷侧管路及第三热侧管路;一第一冷侧输送管路,该第一冷侧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一冷侧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一冷侧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三冷侧管路的一端连接;一第三冷侧输送管路,该第三冷侧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三冷侧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三冷侧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直燃式焚烧炉(TO)的入口连接;一吸附转轮,该吸附转轮设有吸附区、冷却区及脱附区,该吸附转轮连接有一废气进气管路、一净气排放管路、一冷却气进气管路、一冷却气输送管路、一热气输送管路及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该废气进气管路的一端连接至该吸附转轮的吸附区的一侧,该净气排放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吸附区的另一侧连接,该冷却气进气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冷却区的一侧连接,该冷却气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冷却区的另一侧连接,该冷却气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冷侧管路的一端连接,该热气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脱附区的另一侧连接,该热气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冷侧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该脱附浓缩气体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脱附区的一侧连接,该脱附浓缩气体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冷侧管路的一端连接;一烟囱,该净气排放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烟囱连接;以及至少一热旁通通道,该热旁通通道设于该第一热交换器的下方、第二热交换器的下方及第三热交换器的下方。2.一种节能型单转轮高浓度热旁通过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直燃式焚烧炉(TO),该直燃式焚烧炉(TO)设有一炉头及一炉膛,该炉头与该炉膛相通,该直燃式焚烧炉(TO)设有入口及出口,该入口设于该炉头处,该出口设于该炉膛处;一第一热交换器,该第一热交换器设于该直燃式焚烧炉(TO)内,该第一热交换器设有第一冷侧管路及第一热侧管路;一第二热交换器,该第二热交换器设于该直燃式焚烧炉(TO)内,该第二热交换器设有第二冷侧管路及第二热侧管路;一第三热交换器,该第三热交换器设于该直燃式焚烧炉(TO)内,该第三热交换器设有第三冷侧管路及第三热侧管路;一第一冷侧输送管路,该第一冷侧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一冷侧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一冷侧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三冷侧管路的一端连接;一第三冷侧输送管路,该第三冷侧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三冷侧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三冷侧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直燃式焚烧炉(TO)的入口连接;一吸附转轮,该吸附转轮设有吸附区、冷却区及脱附区,该吸附转轮连接有一废气进气
管路、一净气排放管路、一冷却气进气管路、一冷却气输送管路、一热气输送管路及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该废气进气管路的一端连接至该吸附转轮的吸附区的一侧,该净气排放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吸附区的另一侧连接,该冷却气进气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冷却区的一侧连接,该冷却气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冷却区的另一侧连接,该冷却气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冷侧管路的一端连接,该热气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脱附区的另一侧连接,该热气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冷侧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该脱附浓缩气体管路的一端与该吸附转轮的脱附区的一侧连接,该脱附浓缩气体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冷侧管路的一端连接;一烟囱,该净气排放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烟囱连接;以及至少一热旁通通道,该热旁通通道设于该第一热交换器的侧边、第二热交换器的侧边及第三热交换器的侧边。3.一种节能型单转轮高浓度热旁通过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直燃式焚烧炉(TO),该直燃式焚烧炉(TO)设有一炉头及一炉膛,该炉头与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石治林国源扶亚民陈宗贤刘邦昱
申请(专利权)人:华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