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消化内镜粘膜下隧道技术的球囊扩张注射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7122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适用于消化内镜粘膜下隧道技术的球囊扩张注射针,包括针头、导流管、外鞘管,针头设于导流管头端,导流管设于外鞘管内,外鞘管头部外壁沿周向设有多个凹槽,凹槽内设有薄膜球囊,外鞘管侧壁内设有介质通道,介质通道连通薄膜球囊,外鞘管头端设有引导头,引导头为自头至尾尺寸逐渐增大的鸭嘴型,引导头内腔尾部设有引导通道,外鞘管尾部设有手柄,手柄内设有实现限位功能的限位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快速有效、安全地建立隧道。安全地建立隧道。安全地建立隧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消化内镜粘膜下隧道技术的球囊扩张注射针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消化内镜粘膜下隧道技术的球囊扩张注射针。

技术介绍

[0002]消化内镜隧道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内镜微创治疗的新技术,通过建立粘膜下隧道在隧道内外进行肿瘤切除,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已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疾病的诊治。
[0003]隧道技术在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根据解剖层次可分为:1、粘膜层侧治疗:用于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如内镜粘膜下隧道切除术(ESTD);2、粘膜下层及固有肌层侧治疗:用于贲门失弛缓症及食管粘膜下肿瘤,如POEM术及内镜经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3、食管外病变的辅助诊疗:通过隧道穿透食管外膜到达胸膜腔或纵膈进行的操作。
[0004]目前建立隧道的步骤是:定位——标记——注射——预切开隧道入口——经入口粘膜切开刀纵行剥离粘膜,建立粘膜下隧道——通过隧道在内镜直视下进行病变的切除。其具有以下缺点:1、由于隧道较长,反复注射抬高粘膜,高频电刀分离易造成穿孔;2、耗时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适用于消化内镜粘膜下隧道技术的球囊扩张注射针,可快速有效、安全地建立隧道。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技术公开一种适用于消化内镜粘膜下隧道技术的球囊扩张注射针,包括针头、导流管、外鞘管,针头设于导流管头端,导流管设于外鞘管内,
[0008]外鞘管头部外壁沿周向设有多个凹槽,凹槽内设有薄膜球囊,外鞘管侧壁内设有介质通道,介质通道连通薄膜球囊,外鞘管头端设有引导头,引导头为自头至尾尺寸逐渐增大的鸭嘴型,引导头内腔尾部设有引导通道;
[0009]外鞘管尾部设有手柄,手柄内设有限位部,限位部连通导流管尾端,手柄沿轴向设有前定位孔、后定位孔,限位部侧壁设有凸点,前定位孔、后定位孔均适配凸点,凸点底部设有弹簧片,前定位孔、后定位孔内均设有按钮,手柄上设有介质接口。
[0010]优选的,前定位孔与后定位孔之间的距离≥针头长度。
[0011]优选的,弹簧片为塑料材质。
[0012]优选的,引导头外部表面设有抑菌层。
[0013]优选的,引导通道自头至尾尺寸逐渐增大,引导通道尾端内径小于导流管头端外径。
[0014]优选的,多个薄膜球囊尾部连通。
[0015]优选的,限位部尾端连通注射接口。
[0016]优选的,凸点为半球形。
[0017]优选的,导流管与外鞘管间隙配合。
[0018]优选的,限位部头端外径大于外鞘管内径。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的薄膜球囊膨胀后可撑开粘膜,能快速有效、安全地建立隧道,降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创伤小,减轻患者痛苦。。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A方向的剖视图;
[0023]图3为图1中B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0024]图4为图1中C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0025]图5为引导头的俯视图。
[0026]图中:1

针头、2

导流管、3

外鞘管、4

薄膜球囊、5

介质通道、6

引导头、7

引导通道、8

手柄、9

限位部、10

前定位孔、11

后定位孔、12

按钮、13

凸点、14

弹簧片、15

介质接口、16

注射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如图1~5所示,本技术包括针头1、导流管2、外鞘管3,针头1设于导流管2头端,导流管2设于外鞘管3内,导流管2与外鞘管3间隙配合,
[0029]外鞘管3头部外壁沿周向设有多个凹槽,凹槽内设有薄膜球囊4,多个薄膜球囊4尾部连通,外鞘管3侧壁内设有介质通道5,介质通道5连通薄膜球囊4,外鞘管3头端设有引导头6,引导头6为自头至尾尺寸逐渐增大的鸭嘴型,引导头6外部表面设有抑菌层,引导头6内腔尾部设有引导通道7,引导通道7自头至尾尺寸逐渐增大,引导通道7尾端内径小于导流管2头端外径;
[0030]外鞘管3尾部设有手柄8,手柄8内设有限位部9,限位部9头端外径大于外鞘管3内径,限位部9连通导流管2尾端,限位部9尾端连通注射接口16,手柄8沿轴向设有前定位孔10、后定位孔11,前定位孔10与后定位孔11之间的距离≥针头1长度,限位部9侧壁设有凸点13,前定位孔10、后定位孔11均适配凸点13,凸点13为半球形,凸点13底部设有弹簧片14,弹簧片14为塑料材质,前定位孔10、后定位孔11内均设有按钮12,手柄8上设有介质接口15。
[0031]使用本技术的操作步骤为:定位——标记——注射——预切开——注射抬高粘膜及钝性分离粘膜下——薄膜球囊4扩张——建立隧道——切除病变,使用安全、操作简便,可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
[0032]鸭嘴状的引导头6可以方便预切开后,将引导头6送入粘膜下,
[0033]引导通道7可以方便针头1的伸出,同时引导通道7可以对导流管2起到限位作用,
[0034]在进行针头1的伸缩时,暗下按钮12,可以将凸点13从前定位孔10或后定位孔11中推出,方便滑动限位部9,同时对于完成卡合动作的凸点13,按钮12向外凸出,可以起到指示的功能,
[0035]在外鞘管3外壁设有多个凹槽,凹槽内设有薄膜球囊4,在本装置探入时有效保护薄膜球囊4,降低薄膜球囊4损伤的风险。
[0036]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消化内镜粘膜下隧道技术的球囊扩张注射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头(1)、导流管(2)、外鞘管(3),针头(1)设于导流管(2)头端,导流管(2)设于外鞘管(3)内,外鞘管(3)头部外壁沿周向设有多个凹槽,凹槽内设有薄膜球囊(4),外鞘管(3)侧壁内设有介质通道(5),介质通道(5)连通薄膜球囊(4),外鞘管(3)头端设有引导头(6),引导头(6)为自头至尾尺寸逐渐增大的鸭嘴型,引导头(6)内腔尾部设有引导通道(7);外鞘管(3)尾部设有手柄(8),手柄(8)内设有限位部(9),限位部(9)连通导流管(2)尾端,手柄(8)沿轴向设有前定位孔(10)、后定位孔(11),限位部(9)侧壁设有凸点(13),前定位孔(10)、后定位孔(11)均适配凸点(13),凸点(13)底部设有弹簧片(14),前定位孔(10)、后定位孔(11)内均设有按钮(12),手柄(8)上设有介质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勇陈玥熙冯娟江霞郑维英缪蕊宇杨伟兴刘蔚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