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双向升降压转换电路,其包括电压输入模块、电压输出模块、输入端稳压元件、输出端稳压元件、第一储能模块、第二储能模块以及开关模块,所述输入端稳压元件并联在电压输入模块上,所述输出端稳压元件并联在电压输出模块上,所述第一储能模块与第二储能模块相串联、且同时串联在电压输入模块与电压输出模块之间,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组与第二开关组,所述第一开关组串联在电压输入模块、第一储能模块、第二储能模块以及电压输出模块所形成的串联回路上,所述第二开关组包括对称设置的开关件,所述开关模块工作于PWM驱动。本申请具有满足恒压输出宽压输入或恒压输入宽压输出的效果。压输出的效果。压输出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升降压转换电路
[0001]本申请涉及UPS电源柜
,尤其涉及一种双向升降压转换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直流
‑
直流(DC
‑
DC)变换器通过对电力电子器件的通断控制,将直流电压断续地加到负载上,通过改变占空比D改变输出电压平均值。DC
‑
DC分为BUCK、BUOOST、BUCK
‑
BOOST三类DC
‑
DC。其中BUCK型DC
‑
DC只能降压,降压公式:Vo=Vi*D。BOOST型DC
‑
DC只能升压,升压公式:Vo= Vi/(1
‑
D)。BUCK
‑
BOOST型DC
‑
DC,即可升压也可降压,公式:Vo=(
‑
Vi)* D/(1
‑
D)D为充电占空比,既MOSFET导通时间。
[0003]现有的,一些直流
‑
直流(DC
‑
DC)转换电路只能同时完成一种转换,即要么工作在升压状态,要么工作在降压状态,对于更宽输入输出的电压范围就起不到作用。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有输入输出的电压范围较为局限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输入输出的电压范围,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向升降压转换电路。
[0006]本申请的上述申请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双向升降压转换电路,包括电压输入模块、电压输出模块、输入端稳压元件、输出端稳压元件、第一储能模块、第二储能模块以及开关模块,所述输入端稳压元件并联在电压输入模块上,所述输出端稳压元件并联在电压输出模块上,所述第一储能模块与第二储能模块相串联、且同时串联在电压输入模块与电压输出模块之间,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组与第二开关组,所述第一开关组串联在电压输入模块、第一储能模块、第二储能模块以及电压输出模块所形成的串联回路上,所述第二开关组包括对称设置的开关件,其中一所述开关件并联在、串联的输入端稳压元件与第一储能模块的两端,另一所述开关件并联在、串联的第二储能模块与输出端稳压元件的两端,所述开关模块工作于PWM驱动。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在降压模式下时,使第一开关组工作,此时,第一开关组导通,电压输入模块给第一储能模块以及电压输出模块充电;在第一开关组不工作第二开关组工作时,第二储能模块对电压输出模块放电,此时,电压输出模块的电压逐渐变小、并低于电压输入模块的电压,即电路处于降压模式。同理,由于电路自身的对称性,可将电压输出模块作为电压输入方,电压输入模块作为电压输出方,此时,再次使得第一开关组导通,以使电压输出模块的电压加载到电压输入模块上,通过此方式,便能使输入、输出的电压范围值变大,从而能提高适用性。
[0009]另外,当需要实现升压模式时,使得第二开关组工作,此时,电压输入模块对第一储能模块充电,当第二开关组不工作第一开关组工作时,电压输入模块、第一储能模块、第二储能模块对电压输出模块充电,此时,电压输出模块的电压高于电压输入模块的电压,即电路处于升压模式。同理,由于电路自身的对称性,可将电压输出模块作为电压输入方,电压输入模块作为电压输出方,达到升压模式的目的。
[0010]通过此方式,便能通过改变驱动方式实现BUCK/BOOST任意切换从而实现双向电压的升压降压功能,解决多个储能装置之间能量的相互转换、流动。
[0011]可选的,所述电压输入模块、电压输出模块均为直流电源,所述电压输入模块与电压输出模块的正极端相对设置。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压输入模块、电压输出模块均采用直流电源,便于实现直流电源之间的能量转换与流动,间接便于实现双向电压的降压模式与升压模式。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关组包括并联有反向二极管的第一MOSQ1以及并联有反向二极管的第二MOS管Q2,所述第一MOSQ1串联在第一储能模块与第二储能模块之间、并处于电压输入模块与电压输出模块的正极之间,所述第二MOS管Q2串联在电压输入模块与电压输出模块之间、并处于电压输入模块与电压输出模块的负极之间,所述反向二极管用于在电压反向时,电流可以在反向二极管流过。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MOSQ1与第二MOS管Q2的存在,受控于PWM驱动,即控制方式比较方便。另外,MOS管具备低功耗、性能稳定的特点,能够有效延长电路的使用寿命。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关组包括含有体二极管的第一IGBTQ1与含有体二极管的第二IGBTQ2,所述第一IGBTQ1串联在第一储能模块与第二储能模块之间、并处于电压输入模块与电压输出模块的正极之间,所述第二IGBTQ2串联在电压输入模块与电压输出模块之间、并处于电压输入模块与电压输出模块的负极之间,所述体二极管用于在电压反向时,电流可以在体二极管流过。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IGBTQ1与第二IGBTQ2的设置,具有噪声小、功耗低、动态范围大、安全工作区域宽等优点,能够有效提高电路的稳定程度。
[0017]可选的,所述开关件包括并联有反向二极管的MOS管或含有体二极管的IGBT,所述反向二极管与体二极管用于在电压反向时,电流可以在反向二极管或体二极管流过。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关件的存在,也便于PWM进行驱动,其次,能够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所需要的开关件。
[0019]可选的,所述开关件包括第三MOS管Q3与第四MOS管Q4,所述第三MOS管Q3并联在、串联的输入端稳压元件与第一储能模块的两端,所述第四MOS管Q4并联在、串联的第二储能模块与输出端稳压元件的两端。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第三MOS管Q3与第四MOS管Q4配合其余元件,能够使电路形成对称构造,针对此,便于通过改变驱动方式实现BUCK/BOOST任意切换,从而实现双向电压的升压降压功能。
[0021]可选的,所述输入端稳压元件、输出端稳压元件分别为第一电容器C1与第二电容器C2,所述第一电容器C1并联在电压输入模块上,所述第二电容器C2并联在电压输出模块上。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储能模块对第一电容器C1充电,或者第二储能模块给第二电容器C2充电,第一电容器C1或第二电容器C2两端电压升高,此时电压已经高于输入电压了,针对此,便于达到升压模式。另外,升压过程中,电容要足够大,这样在输出端就可以在放电过程中保持一个持续的电流,从而能在输出两端就得到高于输入电压的电压。
[0023]可选的,所述第一储能模块、第二储能模块分别为第一电感L1与第二电感L2,所述第一电感L1串联在电压输入模块与第一MOSQ1之间,所述第二电感L2串联在第一MOSQ1与电压输出模块之间。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感L1与第二电感L2能够存储电能。充电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升降压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输入模块(1)、电压输出模块(2)、输入端稳压元件(3)、输出端稳压元件(4)、第一储能模块(7)、第二储能模块(8)以及开关模块,所述输入端稳压元件(3)并联在电压输入模块(1)上,所述输出端稳压元件(4)并联在电压输出模块(2)上,所述第一储能模块(7)与第二储能模块(8)相串联、且同时串联在电压输入模块(1)与电压输出模块(2)之间,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组(5)与第二开关组(6),所述第一开关组(5)串联在电压输入模块(1)、第一储能模块(7)、第二储能模块(8)以及电压输出模块(2)所形成的串联回路上,所述第二开关组(6)包括对称设置的开关件,其中一所述开关件并联在、串联的输入端稳压元件(3)与第一储能模块(7)的两端,另一所述开关件并联在、串联的第二储能模块(8)与输出端稳压元件(4)的两端,所述开关模块工作于PWM驱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升降压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输入模块(1)、电压输出模块(2)均为直流电源,所述电压输入模块(1)与电压输出模块(2)的正极端相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升降压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组(5)包括并联有反向二极管的第一MOSQ1以及并联有反向二极管的第二MOS管Q2,所述第一MOSQ1串联在第一储能模块(7)与第二储能模块(8)之间、并处于电压输入模块(1)与电压输出模块(2)的正极之间,所述第二MOS管Q2串联在电压输入模块(1)与电压输出模块(2)之间、并处于电压输入模块(1)与电压输出模块(2)的负极之间,所述反向二极管用于在电压反向时,电流可以在反向二极管流过。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锐,李毅,黄飞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商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