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标高不同的钢梁下翼缘的隅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6168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永动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标高不同的钢梁下翼缘的隅撑机构,包括两端分别朝标高不同的钢梁延伸的直杆,直杆靠近处于低位的第一钢梁的一端设有第一弯折部,第二直杆靠近处于高位的第二钢梁的一端设有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均呈水平方向延伸,直杆倾斜设置满足标高不同的情况,而弯折部的设置保证隅撑机构与钢梁有足够的连接面积,可改善不同标高钢梁之间的受力条件,提高钢构建筑整体的抗震性能,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标高不同的钢梁下翼缘的隅撑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钢构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标高不同的钢梁下翼缘的隅撑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钢构建筑相比传统的混凝土建筑而言,用钢板或型钢替代了钢筋混凝土,强度更高,抗震性更好,并且由于构件可以工厂化制作,现场安装,可以大大减少工期,另外由于钢材的可重复利用,可以大大减少建筑垃圾,更加绿色环保,因而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尤其被应用于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中。
[0003]钢构建筑的承重柱上通常会垂直固接多个延伸方向不同的钢梁,为了改善受力条件,提高抗震性能,相邻钢梁之间或钢梁与承重柱之间会设置隅撑杆。但是对于钢构建筑中偶现的标高不同的钢梁之间,目前却没有对应适配的隅撑机构。
[0004]因此,钢构建筑
亟需一种可用于标高不同钢梁下翼缘之间的隅撑结构,具有特定的结构,可改善不同标高钢梁之间的受力条件,提高钢构建筑整体的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添补了现有技术的空白,提供一种可用于标高不同钢梁下翼缘之间的隅撑结构,具有特定的结构,可改善不同标高钢梁之间的受力条件,提高钢构建筑整体的抗震性能。
[0006]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用于标高不同的钢梁下翼缘的隅撑机构,包括两端分别朝标高不同的钢梁延伸的直杆,所述直杆靠近处于低位的第一钢梁的一端设有第一弯折部,第二所述直杆靠近处于高位的第二钢梁的一端设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均呈水平方向延伸。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弯折部远离直杆的一端设有第一延展部,所述第一延展部的长度方向沿第一钢梁下翼缘延伸至第一钢梁的腹板;所述所述第二弯折部远离直杆的一端设有第二延展部,所述第二延展部的长度方向沿第二钢梁下翼缘延伸至第二钢梁的腹板。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延展部与第一钢梁设有竖肋板的位置相连,所述第一延展部的宽度方向沿第一钢梁下翼缘延伸至第一钢梁竖肋板的侧面;所述第二延展部与第二钢梁设有竖肋板的位置相连,所述第二延展部的宽度方向沿第二钢梁下翼缘延伸至第二钢梁竖肋板的侧面。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延展部与第一钢梁上最靠近第二钢梁的竖肋板处相连,所述第二延展部与第二钢梁上最靠近第一钢梁的竖肋板相连。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弯折部与直杆在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45
°
~175
°
,所述第二弯折部与直杆在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45
°
~175
°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弯折部与直杆在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55
°
~165
°
,所述第二弯
折部与直杆在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55
°
~165
°

[0013]进一步的,所述直杆、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的截面呈L形。
[00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包括两端分别朝标高不同的钢梁延伸的直杆,直杆靠近处于低位的第一钢梁的一端设有第一弯折部,第二直杆靠近处于高位的第二钢梁的一端设有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均呈水平方向延伸,直杆倾斜设置满足标高不同的情况,而弯折部的设置保证隅撑机构与钢梁有足够的连接面积,可改善不同标高钢梁之间的受力条件,提高钢构建筑整体的抗震性能,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隅撑机构的俯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隅撑机构的正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隅撑机构的实施示意图。
[0020]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0021]1‑
直杆,2

第一弯折部,3

第二弯折部,4

第一延展部,5

第二延展部,6

第一钢梁下翼缘,7

第二钢梁下翼缘,8

第一钢梁竖肋板,9

第二钢梁竖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3]一种用于标高不同的钢梁下翼缘的隅撑机构,包括两端分别朝标高不同的钢梁延伸的直杆1,直杆1靠近处于低位的第一钢梁的一端设有第一弯折部2,第二直杆1靠近处于高位的第二钢梁的一端设有第二弯折部3,第一弯折部2和第二弯折部3均呈水平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的是,直杆1倾斜设置满足标高不同的情况,而设置弯折部并且弯折部水平方向延伸,就可以使弯折部与钢梁之间具有足够的连接面积,无论是焊接还是通过紧固件相连,都有足够的连接点位(如焊缝总长度大、螺栓螺母孔位多),进而改善不同标高钢梁之间的受力条件,提高钢构建筑整体的抗震性能。
[0024]进一步的,第一弯折部2远离直杆1的一端设有第一延展部4,第一延展部4的长度方向沿第一钢梁下翼缘6延伸至第一钢梁的腹板;第二弯折部3远离直杆1的一端设有第二延展部5,第二延展部5的长度方向沿第二钢梁下翼缘7延伸至第二钢梁的腹板。更进一步的,第一延展部4与第一钢梁设有竖肋板的位置相连,第一延展部4的宽度方向沿第一钢梁下翼缘6延伸至第一钢梁竖肋板8的侧面;第二延展部5与第二钢梁设有竖肋板的位置相连,第二延展部5的宽度方向沿第二钢梁下翼缘7延伸至第二钢梁竖肋板9的侧面。可以理解的是,延展部长度方向延伸至钢梁腹板,延展部宽度方向延伸至钢梁竖肋板,在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将延展部与肋板或腹板焊在一起,操作方便、连接牢靠。
[0025]进一步的,第一延展部4与第一钢梁上最靠近第二钢梁的竖肋板处相连,第二延展
部5与第二钢梁上最靠近第一钢梁的竖肋板相连。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延展部4与第一钢梁上最靠近第二钢梁的竖肋板处相连,第二延展部5与第二钢梁上最靠近第一钢梁的竖肋板相连,也即延展部与钢梁连接为位置在钢梁上最靠近承重柱的竖肋板附近。
[0026]进一步的,第一弯折部2与直杆1在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45
°
~175
°
,第二弯折部3与直杆1在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45
°
~175
°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钢梁和第二钢炼具有一定的高度差才需要设置特殊形状的隅撑机构,但是当高度差过大时,由于隅撑倾斜角度太大而起不到很好的改善受力情况的效果,就没必要采用隅撑机构。
[0027]进一步的,第一弯折部2与直杆1在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55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标高不同的钢梁下翼缘的隅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分别朝标高不同的钢梁延伸的直杆(1),所述直杆(1)靠近处于低位的第一钢梁的一端设有第一弯折部(2),第二所述直杆(1)靠近处于高位的第二钢梁的一端设有第二弯折部(3),所述第一弯折部(2)和第二弯折部(3)均呈水平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标高不同的钢梁下翼缘的隅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2)远离直杆(1)的一端设有第一延展部(4),所述第一延展部(4)的长度方向沿第一钢梁下翼缘(6)延伸至第一钢梁的腹板;所述第二弯折部(3)远离直杆(1)的一端设有第二延展部(5),所述第二延展部(5)的长度方向沿第二钢梁下翼缘(7)延伸至第二钢梁的腹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标高不同的钢梁下翼缘的隅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展部(4)与第一钢梁设有竖肋板的位置相连,所述第一延展部(4)的宽度方向沿第一钢梁下翼缘(6)延伸至第一钢梁竖肋板(8)的侧面;所述第二延展部(5)与第二钢梁设有竖肋板的位置相连,所述第二延展部(5)的宽度方向沿第二钢梁下翼缘(7)延伸至第二钢梁竖肋板(9)的侧面。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榆倪汝贤孙靖宜付余波顾金戈徐佳能范晓晋胡锐刘春辉陈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