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粘膜炎的中药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56017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粘膜炎的中药及其使用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防治粘膜炎的中药,包括用于移植术前预处理过程的方剂1和用于移植术后恢复过程的方剂2。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同临床阶段配合方剂1和方剂2根据当时的机体状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调整,治疗效果佳;同时中药冰块作为外用药,即能保留口腔冷冻疗法的临床疗效,又能发挥中药促进修复预防损伤的功效;更重要的是,中药汤剂可以内服,从而保护从食道到直肠的整个消化道的粘膜屏障。相较于现有的治疗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防治粘膜炎的中药复方的粘膜炎防治策略,费用低,在临床上取得了优异的疗效且无副作用,优于现有的粘膜炎防治方案。治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粘膜炎的中药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
,具体涉及到一种防治粘膜炎的中药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高剂量化疗,尤其是含有美法仑、甲氨蝶呤的方案,引起的口腔粘膜炎已受到广泛的关注,也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的难点。现有的预防及治疗的手段包括口腔冰冻疗法、帕利夫明、阿米福汀、康普舒等,疗效较好的是口腔冰冻疗法。大量临床试验证实,口腔冰冻疗法显著降低移植患者重度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但临床上仍需要重视的问题是,移植相关的粘膜损伤不仅限于口腔粘膜,胃肠道粘膜也会同时的受损,甚至在某些患者中胃肠道粘膜的表现较口腔粘膜损伤更为严重。并且胃肠道粘膜炎往往会导致腹痛腹泻、肠道菌群紊乱、肠道及血流感染发生率增加,是影响移植相关死亡、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现有的治疗手段只能针对口腔粘膜进行防护,但对于庞大的胃肠道粘膜的防护作用甚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粘膜炎的中药及其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可有效防治移植相关所引起口腔粘膜炎,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防治胃肠道粘膜炎,并促进胃肠道粘膜的修复。同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临床上取得了优异的疗效且无副作用。
[0004]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移植相关是指如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等。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治粘膜炎的中药,包括用于移植术前预处理过程的方剂1和用于移植术后恢复过程的方剂2;
[0007]其中,方剂1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组成:10~20份生白术、10~20份炮姜、5~15份人参、2~8份肉桂、20~40份茯苓和5~15份炙甘草;
[0008]方剂2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组成:10~20份生白术、10~20份炮姜、5~15份人参、2~8份肉桂、20~40份茯苓、5~15份炙甘草、10~20份赤石脂和5~15份血余炭。
[0009]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移植术前预处理过程是指回输自体造血干细胞之前,为了保证足够的抗肿瘤强度而制定的强效化疗方案;所述的移植术后恢复过程是指患者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达到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植活后,术后恢复的漫长过程。
[0010]进一步地,上述防治粘膜炎的中药,包括用于移植术前预处理过程的方剂1和用于移植术后恢复过程的方剂2;
[0011]其中,方剂1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组成:15份生白术、15份炮姜、10份人参、5份肉桂、30份茯苓和10份炙甘草;
[0012]方剂2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组成:15份生白术、15份炮姜、10份人参、5份肉桂、30份茯苓、10份炙甘草、15份赤石脂和10份血余炭。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防治粘膜炎的中药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0014]将方剂1和方剂2制成中药冰块作为外用药;
[0015]和将方剂1和方剂2制成中药汤剂作为内服药。
[0016]进一步地,上述外用药的制备,包括以下过程:
[0017]将方剂1或方剂2按照配方称取原料,加入450~550mL水,浸泡半小时,加热至沸腾,十五分钟后取汁待用,再次在药渣中加入450~550mL水,熬开后15~20分钟,取汁备用,将两次药汁煎熬过滤,浓缩至100~300mL药液,使用自动制冰机得到中药冰块,

20℃保存即可。
[0018]进一步地,上述内服药的制备,包括以下过程:
[0019]将方剂1或方剂2按照配方称取原料,加入450~550mL水,浸泡半小时,加热至沸腾,十五分钟后取汁待用,再次在药渣中加入450~550mL水,熬开后15~20分钟,取汁备用,将两次药汁煎熬过滤,浓缩至100~300mL药液,当日口服,剩余药液于4℃冰箱保存,48小时内服用即可。
[002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1]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治粘膜炎的中药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用于移植术前预处理过程的方剂1和用于移植术后恢复过程的方剂2,不同临床阶段配合方剂1和方剂2根据当时的机体状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调整,治疗效果佳;同时采用中药冰块作为外用药,即能保留口腔冷冻疗法的临床疗效,又能发挥中药促进修复预防损伤的功效;更重要的是,中药汤剂可以内服,从而保护从食道到直肠的整个消化道的粘膜屏障。
[0022]2、相较于现有的治疗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防治粘膜炎的中药复方的粘膜炎防治策略,费用低,在临床上取得了优异的疗效且无副作用,优于现有的粘膜炎防治方案。
[0023]3、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方剂1和方剂2中各组分间相互协同、缺一不可,从而起到了修复预防损伤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因此,以下对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1
[0027]本例提供一种防治粘膜炎的中药,包括用于移植术前预处理过程的方剂1和用于移植术后恢复过程的方剂2;
[0028]其中,方剂1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组成:10份生白术、10份炮姜、5份人参、2份肉桂、20份茯苓和5份炙甘草;
[0029]方剂2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组成:10份生白术、10份炮姜、5份人参、2份肉桂、20份茯苓、5份炙甘草、10份赤石脂和5份血余炭。
[0030]上述防治粘膜炎的中药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0031]将方剂1和方剂2制成中药冰块作为外用药;
[0032]或将方剂1和方剂2制成中药汤剂作为内服药;
[0033]其中,外用药的制备,包括以下过程:
[0034]将方剂1或方剂2按照配方称取原料,加入450~550mL水,浸泡半小时,加热至沸腾,十五分钟后取汁待用,再次在药渣中加入450~550mL水,熬开后15~20分钟,取汁备用,将两次药汁煎熬过滤,浓缩至100~300mL药液,使用自动制冰机得到中药冰块,

20℃保存即可;
[0035]内服药的制备,包括以下过程:
[0036]将方剂1或方剂2按照配方称取原料,加入450~550mL水,浸泡半小时,加热至沸腾,十五分钟后取汁待用,再次在药渣中加入450~550mL水,熬开后15~20分钟,取汁备用,将两次药汁煎熬过滤,浓缩至100~300mL药液,当日口服,剩余药液于4℃冰箱保存,48小时内服用即可。
[0037]实施例2
[0038]本例提供一种防治粘膜炎的中药,包括用于移植术前预处理过程的方剂1和用于移植术后恢复过程的方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粘膜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移植术前预处理过程的方剂1和用于移植术后恢复过程的方剂2;其中,所述方剂1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组成:10~20份生白术、10~20份炮姜、5~15份人参、2~8份肉桂、20~40份茯苓和5~15份炙甘草;所述方剂2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组成:10~20份生白术、10~20份炮姜、5~15份人参、2~8份肉桂、20~40份茯苓、5~15份炙甘草、10~20份赤石脂和5~15份血余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粘膜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移植术前预处理过程的方剂1和用于移植术后恢复过程的方剂2;其中,所述方剂1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组成:15份生白术、15份炮姜、10份人参、5份肉桂、30份茯苓和10份炙甘草;所述方剂2由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组成:15份生白术、15份炮姜、10份人参、5份肉桂、30份茯苓、10份炙甘草、15份赤石脂和10份血余炭。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治粘膜炎的中药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曦邓利平黄晓兵车菲菲李成龙叶雪梅王宇毛妍王雪梅王长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