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具有式Ⅰ所示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系列以含氮、含磷氧基大杂环为骨架,和芳胺芳香环连接的OLED发光层材料,其具有优异的载流子传输性能、电子迁移率与空穴迁移率的平衡以及稳定性,作为发光层主体材料,能够显著提升器件的发光效率,延长器件的工作寿命,降低启亮电压(驱动电压)和能耗,是一种性能优异的主体材料。该系列材料为有机化合物,相较于发磷光的金属配合物,成本较低且环保。成本较低且环保。成本较低且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有机电致发光材料(OLED)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具有超薄、自发光、视角宽、响应快、发光效率高、温度适应性好、生产工艺简单、驱动电压低、能耗低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柔性显示、固态照明和车载显示等行业。
[0003]按发光机理可分为电致荧光和电致磷光两种。荧光是单重态激子的辐射衰减跃迁,磷光则是三重态激子辐射衰减到基态所发射的光。根据自旋量子统计理论,单重态激子和三重态激子的形成概率比例是1:3。荧光材料内量子效率不超过25%的限制,外量子效率普遍低于5%;电致磷光材料的内量子效率理论上达到100%,外量子效率可达20%。1998年,我国吉林大学的马於光教授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Forrest教授分别报道了采用锇配合物和铂配合物作为染料掺杂入发光层,第一次成功得到并解释了磷光电致发光现象,并开创性的将所制备磷光材料应用于电致发光器件。
[0004]由于磷光重金属材料有较长的寿命(μs),在高电流密度下,可能导致三线态
‑
三线态湮灭和浓度淬灭,造成器件性能衰减,因此通常将重金属磷光材料掺杂到合适的主体材料中,形成一种主客体掺杂体系,使得能量传递最优化,发光效率和寿命最大化。在目前的研究现状中,重金属掺杂材料商业化已成熟,很难开发可替代的掺杂材料。因此,把重心放在研发磷光主体材料是研究者们共通的思路。
[0005]但现有的磷光主体材料在发光性能、使用稳定性和加工性能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无法满足其作为发光材料在显示器件中的应用要求,磷光主体材料在综合性能的改进和平衡方面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0006]因此,开发更多种类、性能更加完善的磷光主体材料,以满足其在高性能OLED器件的使用需求,是本领域的研究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应用,作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主体材料,使得器件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和寿命。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具有式Ⅰ所示结构:
[0009][0010]其中,X选自O、S、NR1、BR2、CR3R4或SiR5R6;
[0011]Y选自N或CR7;
[0012]L选自单键、取代或非取代的芳香基团;
[0013]R1~R7独立的选自H,取代或非取代的芳香基团或杂芳基。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有机发光器件,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包括阳极、阴极,以及位于所述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有机薄膜层,所述有机薄膜层包括至少一层发光层,所述发光层中含有至少一种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具有式Ⅰ所示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系列以含氮、含磷氧基大杂环为骨架,和芳胺芳香环连接的OLED发光层材料,其具有优异的载流子传输性能、电子迁移率与空穴迁移率的平衡以及稳定性,作为发光层主体材料,能够显著提升器件的发光效率,延长器件的工作寿命,降低启亮电压(驱动电压)和能耗,是一种性能优异的主体材料。该系列材料为有机化合物,相较于发磷光的金属配合物,成本较低且环保。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具有式Ⅰ所示结构:
[0020][0021]其中,X选自O、S、NR1、BR2、CR3R4或SiR5R6;
[0022]Y选自N或CR7,优选CR7;
[0023]L选自单键、取代或非取代的芳香基团;
[0024]R1~R7独立的选自H,取代或非取代的芳香基团或杂芳基。
[0025]本专利技术可选的,所述取代的芳香基团、杂芳基的取代基独立的选自单环芳基、单环杂芳基、多环芳基、多环杂芳基或芳胺基。进一步的,选自苯基、C2~C5的单环杂芳基、C6~C20的多环芳基、C6~C20的多环杂芳基或C6~C20的芳胺基。更进一步的,选自苯基、联苯基、萘基、芘基、菲基、荧蒽基、基、蒽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喹喔啉基、吖啶基、咔唑基、苯胺基、二苯胺基、吡啶基、吡嗪基、哒嗪基、咪唑基或吡咯基。
[0026]本专利技术可选的,所述L选自单键、取代或非取代的单环芳基或由2~5个苯基稠合形成的多环芳基。进一步的,选自单键、取代或非取代的苯基、联苯基、萘基、芘基、菲基、荧蒽
基、基或蒽基。
[0027]本专利技术可选的,所述R1~R7独立的选自H,取代或非取代的单环芳基、含有1~3个N原子的单环杂芳基、由2~5个苯基稠合形成的多环芳基或由1~3个苯基和1~2个含1~3个N原子的单环杂芳基稠合形成的多环杂芳基。进一步的,选自H,取代或非取代的苯基、联苯基、萘基、蒽基、菲基、芘基、荧蒽基、基、吡啶基、吡嗪基、哒嗪基、咪唑基、吡咯基、喹啉基、异喹啉基或喹喔啉基。
[0028]本专利技术可选的,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具有以下式01~式40所示结构中任一结构:
[0029][0030][0031][0032][0033][0034][003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有机发光器件,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包括阳极、阴极,以及位于所述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有机薄膜层,所述有机薄膜层包括至少一层发光层,所述发光层中含有至少一种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
[003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基板、ITO阳极、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第一电子传输层、第二电子传输层、阴极(镁银电极,镁银质量比为1:9)和盖帽层(CPL)。
[0037]本专利技术可选的,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阳极材料可选自金属
‑
铜、金、银、铁、铬、镍、锰、钯、铂等及它们的合金;如金属氧化物
‑
氧化铟、氧化锌、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等;如导电性聚合物
‑
聚苯胺、聚吡咯、聚(3
‑
甲基噻吩)等,除以上有助于空穴注入材料及其组合,还包括已知的适合做阳极的材料。
[0038]本专利技术可选的,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阴极材料可选自金属
‑
铝、镁、银、铟、锡、钛等及它们的合金;如多层金属材料
‑
LiF/Al、LiO2/Al、BaF2/Al等;除以上有助于电子注入的材料及其组合,还包括已知的适合做阴极的材料。
[0039]本专利技术可选的,所述有机光电装置,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具有式Ⅰ所示结构:其中,X选自O、S、NR1、BR2、CR3R4或SiR5R6;Y选自N或CR7;L选自单键、取代或非取代的芳香基团;R1~R7独立的选自H,取代或非取代的芳香基团或杂芳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取代的芳香基团、杂芳基的取代基独立的选自单环芳基、单环杂芳基、多环芳基、多环杂芳基或芳胺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取代的芳香基团、杂芳基的取代基独立的选自苯基、联苯基、萘基、芘基、菲基、荧蒽基、基、蒽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喹喔啉基、吖啶基、咔唑基、苯胺基、二苯胺基、吡啶基、吡嗪基、哒嗪基、咪唑基或吡咯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L选自单键、取代或非取代的单环芳基或由2~5个苯基稠合形成的多环芳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L选自单键、取代或非取代的苯基、联苯基、萘基、芘基、菲基、荧蒽基、基或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东阳,陈庆,李侠,刘营,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