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5180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32
一种触控模块包括电路板、发光元件、导光板及反光板。发光元件电性连接电路板,且发光元件具有上方出光面。导光板设置于电路板上方。反光板设置于导光板上方。反光板包括面向导光板的第一表面,第一表面设置透光区、遮光区及反光区,透光区使光线穿透,遮光区阻挡光线穿透,反光区将光线反射回导光板,反光区对应发光元件设置。遮光区的面积大于反光区的面积,反光区的面积大于发光元件的上方出光面的面积。面积。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模块


[0001]一种触控模块,尤指一种发光的触控模块。

技术介绍

[0002]一般来说,CSP LED(Chip Scale Package Light

emitting diode,CSP LED)因为发光角度较广,使用上无法直接将光源置于欲发光的图案正下方,不然将导致图案光源过量的问题,且亦无法通过导光板进行光亮的调整,使得光效上无法达到最佳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依据一些实施例,一种触控模块包括电路板、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导光板及反光板。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电性连接电路板,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分别具有第一上方出光面与第二上方出光面。导光板设置于电路板上方。反光板设置于导光板上方。反光板包括第一表面,第一表面面向导光板并设置透光区、遮光区、第一反光区与第二反光区,透光区能够让光线穿透,遮光区阻挡光线穿透,第一反光区与第二反光区将光线反射回导光板,第一反光区与第二反光区分别对应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设置。遮光区的面积大于第一反光区或第二反光区的面积,第一反光区与第二反光区的面积分别大于第一上方出光面与第二上方出光面的面积。
[0004]在一些实施例中,于反光板上具有虚拟轴线穿过透光区的中心,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设置于虚拟轴线的两侧。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板具有对应透光区设置的出光区,出光区具有第一子区、第二子区、第三子区、第四子区、第五子区、第六子区、第七子区、第八子区与第九子区,其中第一子区、第二子区与第三子区位于第一列,第四子区、第五子区与第六子区位于第二列,第七子区、第八子区与第九子区位于第三列,第一子区、第四子区与第七子区位于第一栏,第二子区、第五子区与第八子区位于第二栏,第三子区、第六子区与第九子区位于第三栏。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设置于对应出光区的同一侧边,第二子区具有第一微结构,第七子区与第九子区具有第二微结构,其中第一微结构的数量或总和面积小于第二微结构的数量或总和面积。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分别设置于对应出光区的相对两侧边,第二子区与第八子区具有第一微结构,第一栏及第三栏具有第二微结构,其中第一微结构的数量或总和面积小于第二微结构的数量或总和面积。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分别设置于对应出光区的两相对角邻近处,出光区不具有第一微结构且仅具有第二微结构平均分布。
[0009]依据一些实施例,一种触控模块包括电路板、发光元件、导光板及反光板。发光元件电性连接电路板,且发光元件具有上方出光面。导光板设置于电路板上方。反光板设置于导光板上方。反光板包括面向导光板的第一表面,第一表面设置透光区、遮光区及反光区,透光区能够让光线穿透,遮光区阻挡光线穿透,反光区将光线反射回导光板,反光区对应发
光元件设置。遮光区的面积大于反光区的面积,反光区的面积大于上方出光面的面积。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于反光板上具有虚拟轴线穿过透光区的中心。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元件设置于对应出光区的一侧边邻近第二子区,第二子区具有第一微结构,第七子区与第九子区具有第二微结构,其中第一微结构的数量或总和面积小于该第二微结构的数量或总和面积。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元件设置于对应出光区的一侧边邻近第一子区,第一子区具有第一微结构,第三子区与第六子区具有第二微结构,其中第一微结构的数量或总和面积小于第二微结构的数量或总和面积。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元件设置于对应出光区的一对角邻近第一子区,第一子区具有第一微结构,第三栏具有第二微结构,其中第一微结构的数量或总和面积小于第二微结构的数量或总和面积。
[0014]综上,依据一些实施例的一触控模块,通过反光板将光源的能量分散,使得光源能够进入导光板并进行传导,并且网点间的配置配合光源与图案之间的距离变化,达到光效上的最佳化。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根据一第一实施例,触控模块结构的示意图;
[0016]图2为根据另一实施例,触控模块结构的示意图;
[0017]图3为根据一第一实施例,触控模块结构的应用图;
[0018]图4为根据一第一实施例,发光元件与网点的配置示意图;
[0019]图5为根据一第二实施例,发光元件与网点的配置示意图;
[0020]图6为根据一第三实施例,发光元件与网点的配置示意图;
[0021]图7为根据一第四实施例,发光元件与网点的配置示意图;
[0022]图7a为根据一第四实施例,触控模块结构的示意图;
[0023]图8为根据一第五实施例,发光元件与网点的配置示意图;
[0024]图9为根据一第六实施例,发光元件与网点的配置示意图。
[0025]【符号说明】
[0026]100:触控模块
[0027]10:电路板
[0028]20:发光元件
[0029]201:上方出光面
[0030]21:第一发光元件
[0031]211:第一上方出光面
[0032]22:第二发光元件
[0033]222:第二上方出光面
[0034]40:导光板
[0035]41:出光区
[0036]41A:第一列
[0037]41B:第二列
[0038]41C:第三列
[0039]41D:第一栏
[0040]41E:第二栏
[0041]41F:第三栏
[0042]411:第一子区
[0043]412:第二子区
[0044]413:第三子区
[0045]414:第四子区
[0046]415:第五子区
[0047]416:第六子区
[0048]417:第七子区
[0049]418:第八子区
[0050]419:第九子区
[0051]50:反光板
[0052]51:第一表面
[0053]511:透光区
[0054]512:遮光区
[0055]513:第一反光区
[0056]514:第二反光区
[0057]515:反光区
[0058]60:挡板
[0059]70:盖板
[0060]71:字符区
[0061]80:反光板
[0062]81:第一表面
[0063]811:透光区
[0064]812:遮光区
[0065]813:第一反光区
[0066]814:第二反光区
[0067]82:壁板
[0068]90:微结构
[0069]91:第一微结构
[0070]92:第二微结构
[0071]A、B、C、D、E:虚拟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路板;一第一发光元件与一第二发光元件,该第一发光元件与该第二发光元件电性连接该电路板,该第一发光元件与该第二发光元件分别具有一第一上方出光面与一第二上方出光面;一导光板,设置于该电路板上方;以及一反光板,设置于该导光板上方,该反光板包括:一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面向该导光板并设置一透光区、一遮光区、一第一反光区与一第二反光区,该透光区能够让光线穿透,该遮光区阻挡光线穿透,该第一反光区与该第二反光区将光线反射回该导光板,该第一反光区与该第二反光区分别对应该第一发光元件与该第二发光元件设置;其中,该遮光区的面积大于该第一反光区或该第二反光区的面积,该第一反光区与该第二反光区的面积分别大于该第一上方出光面与该第二上方出光面的面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块,其特征在于,于该反光板上具有一虚拟轴线穿过该透光区的中心,该第一发光元件与该第二发光元件设置于该虚拟轴线的两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具有对应该透光区设置的一出光区,该出光区具有一第一子区、一第二子区、一第三子区、一第四子区、一第五子区、一第六子区、一第七子区、一第八子区与一第九子区,其中该第一子区、该第二子区与该第三子区位于一第一列,该第四子区、该第五子区与该第六子区位于一第二列,该第七子区、该第八子区与该第九子区位于一第三列,该第一子区、该第四子区与该第七子区位于一第一栏,该第二子区、该第五子区与该第八子区位于一第二栏,该第三子区、该第六子区与该第九子区位于一第三栏。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发光元件与该第二发光元件设置于对应该出光区的同一侧边,该第二子区具有一第一微结构,该第七子区与该第九子区具有一第二微结构,其中该第一微结构的数量或总和面积小于该第二微结构的数量或总和面积。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发光元件与该第二发光元件分别设置于对应该出光区的相对两侧边,该第二子区与该第八子区具有一第一微结构,该第一栏及该第三栏具有一第二微结构,其中该第一微结构的数量或总和面积小于该第二微结构的数量或总和面积。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宣纬邱振豪陈宗勳
申请(专利权)人: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