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样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5070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取样池,包括池体和顶盖,池体的底面设置有倾斜底壁,倾斜底壁从池体的第一侧向第二侧向下倾斜,池体的第二侧设置有清理管和出水管,清理管位于倾斜底壁的底部,出水管位于清理管的上方;顶盖可拆卸地盖合在池体的顶部,顶盖开设有进水孔和多个预留孔,进水孔位于倾斜底壁的顶部上方,进水孔内设置有进水管,多个预留孔分设在顶盖的四个角部,且预留孔与池体内部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设置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排水口处、方便取水样及在需要时方便清理池内沉淀物的取样池。时方便清理池内沉淀物的取样池。时方便清理池内沉淀物的取样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取样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是涉及一种设置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末端的取样池。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0003]一体化污水处理是集中处理污水的主要方式之一,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的清水一般可达到排放标准。但设备在长时间污水处理或出现故障后,其排出的清水的水质会有所下降,因此,需工作人员定期对排出的清水进行抽样检测,以监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是否的正常运行和监控污水处理后的出水是否达标。
[0004]目前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一般设置为封闭式结构,由于其结构的限制,不方便工作人员抽取水样进行水样检测。传统的污水处理池设置为开放式,虽然方便抽取水样,但是在长时间工作后会积聚较多污泥和灰尘,由于传统的污水处理池的池底是平的,不方便清理和沉淀物的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排水口处、方便取水样及在需要时方便清理池内沉淀物的取样池。
[0006]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取样池,包括池体和顶盖,池体的底面设置有倾斜底壁,倾斜底壁从池体的第一侧向第二侧向下倾斜,池体的第二侧设置有清理管和出水管,清理管位于倾斜底壁的底部,出水管位于清理管的上方;顶盖可拆卸地盖合在池体的顶部,顶盖开设有进水孔和多个预留孔,进水孔位于倾斜底壁的顶部上方,进水孔内设置有进水管,多个预留孔分设在顶盖的四个角部,且预留孔与池体内部连通。
[0007]由上述方案可见,本专利技术的取样池设置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排水口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排放的清水从进水管进入取样池内,清水中含有微量的污泥、灰尘等沉淀物,通过在池体底部设置倾斜底壁,使得沉淀物能沿倾斜底壁向清理管方向滑动,即从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排放的清水从进入取样池后,水中大部分的沉淀物都积聚在清理管附近,有利于保证上层的清水的清澈度,既方便工作人员抽取水样,又方便沉淀物的清理和排出;通过将进水管设置在倾斜底壁的斜坡顶,使得进入池内的水落在倾斜底壁的上部,倾斜底壁可减弱水的冲击力,有利于减少水落下的过程中对斜坡底的沉淀物的冲击,避免沉淀物再次被扬起,影响取样池内的沉淀效果;通过在清理管上方设置出水管,使得取样池一边进水,一边排放沉淀后的清水,避免取样池满溢;通过在顶盖设置多个预留孔,一方面可通过预留孔抽取池内水样,另一方面可通过预留孔向上打开顶盖。
[0008]进一步的方案是,池体的上部设置有台阶部,台阶部从池体的顶壁向下凹陷,台阶
部设置有垫片,顶盖的边缘抵接在垫片上。
[0009]进一步的方案是,顶盖采用钢化玻璃制成,顶盖的上表面与池体的顶壁平齐,或者,顶盖的上表面低于池体的顶壁。
[0010]进一步的方案是,垫片采用橡胶或硅胶等材料制成,垫片通过粘胶固定在台阶部上。
[0011]进一步的方案是,池体的池底为混凝土地板,池体的池壁为砖砌墙,池壁的外侧设置有砂浆层,池壁的内侧及倾斜底壁均镶贴有光面瓷砖。
[0012]进一步的方案是,清理管远离池体的一端与出水管远离池体的一端连通。
[0013]进一步的方案是,清理管内可拆卸地设置有螺纹塞,螺纹塞封堵清理管。
[0014]进一步的方案是,进水管和出水管均设置有阀门。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
[0016]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8]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取样池设置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末端,即位于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出水口处,用于承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排放的清水,方便工作人员定期从取样池内抽取水样并对水样进行检测,以定期监测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排放的清水是否达标。
[0020]本实施例的取样池包括池体1和顶盖2。池体1设为矩形,池体1内侧的长为1m,宽为1m,高为0.6m,池体1的池底为C15素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混凝土地板,该混凝土地板厚度为15cm。池体1的池壁为砖砌墙,该砖砌墙采用为1:2的水泥砂浆、MU10砖砖砌而成,MU10是指砌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不小于10Mpa。池壁的外侧设置有厚度为20mm的砂浆层,池壁的内侧镶贴有浅蓝色的光面瓷砖,方便清理。
[0021]池体1的底部设置有倾斜底壁11,倾斜底壁11从池体1的第一侧向第二侧向下倾斜,且在竖直方向上,倾斜底壁11的斜坡顶等于或略低于池体1高度的一半,在水平方向上,倾斜底壁11的斜坡底到池体1的第二侧的池壁之间具有预设距离,本实例中预设距离为15cm。
[0022]池体1的第二侧池壁上设置有清理管3和出水管4,清理管3位于池体1池壁与底壁的相交处,即清理管3位于倾斜底壁11的斜坡底,倾斜底壁11上镶贴有浅蓝色的光面瓷砖,使得沉淀下来的沉淀物能沿倾斜底壁11向清理管3滑动。出水管4位于清理管3的上方,且在竖直方向上,出水管4进水口处的最低点高于或等于倾斜底壁11的斜坡顶的高度。清理管3远离池体1的一端与出水管4远离池体1的一端连通。清理管3内可拆卸地设置有用于封堵清理管3的螺纹塞6。螺纹塞6可从池体1内封堵清理管3,也可以从池体1外封堵清理管,本实施例优选为前者。清理管3为DN75PVC管,出水管4为DN110PVC管,且清理管3和出水管4的各自外周壁均与池壁密封连接。
[0023]顶盖2可拆卸地盖合在池体1的顶部,以防止地表灰尘进入取样池内。顶盖2采用透明的钢化玻璃制成,既美观,又方便工作人员在池外观察水的透明度。顶盖2开设有进水孔21和四个预留孔22,其中进水孔21的直径为80mm,预留孔22的直径为50mm。进水孔21位于倾斜底壁11的斜坡顶的上方,进水孔21内设置有进水管5,进水管5从顶盖2的内侧向池体1内部延伸,且在竖直方向上,进水管5的出水口高于出水管4的进水口。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排放的清水通过进水管5进入池体1内并落在倾斜底壁11的斜坡顶上,使得清水中的微量污泥或灰尘能沿倾斜底壁11表面向清理管3方向滑动。四个预留孔22分设在顶盖2的四个角部上,预留孔22贯穿顶盖2的厚度方向与池体1内部连通,工作人员可从预留孔22抽取池体1内不同部位的水样,或者,工作人员也可从预留孔22处捏住顶盖2并向上打开顶盖2,然后抽取适量水样。
[0024]进水管5和出水管4均设置有阀门(图中未示出),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启程度来调节进水管5和出水管4的流量,方便根据进水管5的进水量来调节出水管4的出水量,使得取样池始终维持一边进水、一边出水的状态,防止取样池满溢。在常态下,清理管3处于封堵状态,当需要清扫取样池时,才取下螺纹塞6,方便完全排走污泥或灰尘等沉淀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样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底面设置有倾斜底壁,所述倾斜底壁从所述池体的第一侧向第二侧向下倾斜,所述池体的第二侧设置有清理管和出水管,所述清理管位于所述倾斜底壁的斜坡底,所述出水管位于所述清理管的上方;顶盖,所述顶盖可拆卸地盖合在所述池体的顶部,所述顶盖开设有进水孔和多个预留孔,所述进水孔位于所述倾斜底壁的斜坡顶的上方,所述进水孔内设置有进水管,多个所述预留孔分设在所述顶盖的四个角部,且所述预留孔与所述池体内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样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的上部设置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从所述池体的顶壁向下凹陷,所述台阶部设置有垫片,所述顶盖的边缘抵接在所述垫片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样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采用钢化玻璃制成,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文生王军侯豪杰张世祥蔡宇泽刘坤刘春龙王晓韩磊何宗阳杨敬文俞文浩叶高业
申请(专利权)人:中水电四局南方珠海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