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风铃木容器育苗装置及育苗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4884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黄花风铃木容器育苗装置及育苗方法,黄花风铃木容器育苗装置,包括底壳、育苗盘组件、上框和锥形导流筒,所述上框设置在所述底壳的顶部,所述底壳四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凸起,所述育苗盘组件的底部边缘搭接在所述底壳内侧壁的凸起上,所述锥形导流筒的边缘与所述上框的顶部四周密封连接,黄花风铃木容器育苗方法包括种子处理、种子培育、幼苗移栽和苗木出圃。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底壳、上框和锥形导流筒,形成封闭空间,能够保证育苗时的环境温度、湿度处于相对恒定的状态,通过设置锥形导流筒、自动淋水组件和通风组件相互配配合,实现淋水和通气同步完成,并且不需要外界驱动力参与,达到自动化的目的,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黄花风铃木容器育苗装置及育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黄花风铃木育苗
具体地说是黄花风铃木容器育苗装置及育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黄花风铃木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的景观树木,在对黄花风铃木进行容器育苗时,初期需要覆膜,以保证育苗托盘内的温湿度,还需要每天揭开覆膜换气、喷雾淋水,传统的育苗工作中,这些步骤通常有人工手工完成,当大面积培育时,便会带来较大的工作量;且在育苗托盘内幼苗进行移栽时,往往是提起幼苗的茎秆,将幼苗提出育苗盘,易造成育苗茎秆损伤,影响成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淋水保湿和换气且便于取出育苗的黄花风铃木容器育苗装置及育苗方法。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黄花风铃木容器育苗装置,包括底壳、育苗盘组件、上框和锥形导流筒,所述上框设置在所述底壳的顶部,所述底壳四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凸起,所述育苗盘组件的底部边缘搭接在所述底壳内侧壁的凸起上,所述锥形导流筒的边缘与所述上框的顶部四周密封连接,且所述锥形导流筒的顶点朝向所述底壳设置,所述底壳的内底壁上安装有电加热器,所述底壳内装有水;所述上框的两侧均设置有通风组件,所述上框内设置有自动淋水组件,所述自动淋水组件与通风组件联动设置。
[0005]上述黄花风铃木容器育苗装置,所述通风组件包括通气窗、连接杆和弹性带,所述上框的两侧均开设有通气口,所述通气窗的顶部与所述通气口的顶部铰接,所述通气窗密封设置在所述通气口内,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通气窗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带的一端与所述上框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带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自动淋水组件的底端搭接。
[0006]上述黄花风铃木容器育苗装置,所述自动淋水组件包括第一水箱、第二水箱、连通管、导杆和限位套,所述第二水箱位于所述第一水箱的下方,所述第二水箱的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所述导杆,所述第一水箱的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所述限位套,所述导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水箱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导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限位套并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连通管位于所述第一水箱内,所述连通管的第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水箱的底壁,且所述连通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水箱的正上方,所述连通管的第二端沿其中部向所述连通管的第一端弯折,所述连通管的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一水箱的内壁底部,所述连通管的弯折点与所述第一水箱内壁底部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水箱的深度,所述锥形导流筒的顶点正下方设置有集水盘,所述集水盘的底部流体导通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箱的顶部流体导通,所述第二水箱的底部流体导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滴灌管;所述第一水箱的侧壁通过支架与所述上框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通风组件的动力输入端搭接在
所述第二水箱的底部。
[0007]上述黄花风铃木容器育苗装置,所述锥形导流筒的外侧壁上沿其母线开设有直线导流槽,且所述直线导流槽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两个直线导流槽之间设置有圆弧导流槽,所述圆弧导流槽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直线导流槽流体导通,所述圆弧导流槽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直线导流槽流通导通,所述圆弧导流槽的圆心点位于靠近所述锥形导流筒顶点的一侧。
[0008]上述黄花风铃木容器育苗装置,所述育苗盘组件包括支撑板和育苗杯,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放置孔,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放置孔等间距设置,所述育苗杯放置在所述放置孔内,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电加热器加热水产生的水蒸气向上穿过通孔,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边缘与所述上框内壁侧的凸起搭接。
[0009]上述黄花风铃木容器育苗装置,所述育苗杯包括上锥桶、下锥桶和底板,所述下锥桶套在所述上锥桶内,所述底板与所述下锥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下锥桶的外侧壁上部沿其周向固定连接有卡环,所述上锥桶的内壁下部沿其周向分别设置有下圆弧凸起和上圆弧凸起,所述卡环位于所述下圆弧凸起和所述上圆弧凸起之间,所述上锥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圈,所述挡圈的内径小于所述卡环的外径,所述上锥桶内壁直径从下圆弧凸起至上锥桶底部的内壁直径相同且与所述卡环的外径相同;所述下锥桶的顶部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压板,所述压板的外侧壁与所述上锥桶的内侧壁贴合;所述下锥桶的侧壁开设有透气槽,所述底板的底部开设有透水孔;所述上锥桶顶部的边缘处底部设置有连接销,所述放置孔的周围在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销插入所述连接孔内。
[0010]上述黄花风铃木容器育苗装置,所述通风组件的连接杆第二端与所述自动淋水组件的第二水箱的底部搭接,所述底壳的侧壁上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底壳的侧壁下部连通有排水管。
[0011]黄花风铃木容器育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步骤A:圃地选择及种子处理;
[0013]步骤B:种子催芽,然后利用黄花风铃木容器育苗装置对催芽后种子进行芽苗培育,所述黄花风铃木容器育苗装置包括底壳、育苗盘组件、上框和锥形导流筒,所述上框设置在所述底壳的顶部,所述底壳四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凸起,所述育苗盘组件的底部边缘搭接在所述底壳内侧壁的凸起上,所述锥形导流筒的边缘与所述上框的顶部四周密封连接,且所述锥形导流筒的顶点朝向所述底壳设置,所述底壳的内底壁上安装有电加热器,所述底壳内装有水;所述上框的两侧均设置有通风组件,所述上框内设置有自动淋水组件,所述自动淋水组件与通风组件联动设置;
[0014]步骤C:幼苗移栽及移栽后管理;
[0015]步骤D:大苗移栽及移栽后管理;
[0016]步骤E:苗木出圃。
[0017]上述黄花风铃木容器育育苗方法,圃地选择气候条件为年平均气温23

30℃,年降水量1500

2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60%;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采种母株,3

5月份采收;将采收的果实置于无风处暴晒或堆放,去除果皮、残籽和烂籽;种子随采随播或置于0℃~4℃的冰箱中低温储藏随播随取;步骤B中,播种前将黄花风铃木
干种用40~45℃温水中浸泡24h进行种子催芽,然后用纱网将液体过滤掉,并用清水将种子冲洗干净,置于盘中备用;育苗基质采用河沙和泥炭土的混合基质,所述河沙和泥炭土的质量比为9:1;将育苗基质用质量分数为5%KMnO4消毒10min,然后将消毒后的育苗基质装入育苗盘组件内,使育苗基质厚度为3.0

3.5cm;在温室内进行播种,温室棚顶覆盖遮光率为75%的遮阳网,黄花风铃木容器育苗装置离地面的高度大于或等于30cm,将催芽后的种子均匀撒播在育苗盘组件内的育苗基质土面上,然后用细砂覆盖0.5

1cm厚;播后用喷雾淋水壶淋透清水,保持托盘内湿度,4

5天后除去上框和锥形导流筒,保持育苗基质土温润;5

6天开始发芽,10

15天后大量出芽,每天喷雾淋水1~2次,定期观察种子的发芽及生长情况,去除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黄花风铃木容器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1)、育苗盘组件(2)、上框(3)和锥形导流筒(4),所述上框(3)设置在所述底壳(1)的顶部,所述底壳(1)四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凸起,所述育苗盘组件(2)的底部边缘搭接在所述底壳(1)内侧壁的凸起上,所述锥形导流筒(4)的边缘与所述上框(3)的顶部四周密封连接,且所述锥形导流筒(4)的顶点朝向所述底壳(1)设置,所述底壳(1)的内底壁上安装有电加热器(16),所述底壳(1)内装有水;所述上框(3)的两侧均设置有通风组件,所述上框(3)内设置有自动淋水组件,所述自动淋水组件与通风组件联动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花风铃木容器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组件包括通气窗(10)、连接杆(11)和弹性带(12),所述上框(3)的两侧均开设有通气口(9),所述通气窗(10)的顶部与所述通气口(9)的顶部铰接,所述通气窗(10)密封设置在所述通气口(9)内,所述连接杆(11)的第一端与所述通气窗(1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带(12)的一端与所述上框(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带(12)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11)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1)的另一端与所述自动淋水组件的底端搭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花风铃木容器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淋水组件包括第一水箱(7)、第二水箱(8)、连通管(17)、导杆(18)和限位套(19),所述第二水箱(8)位于所述第一水箱(7)的下方,所述第二水箱(8)的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所述导杆(18),所述第一水箱(7)的两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所述限位套(19),所述导杆(18)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水箱(7)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导杆(18)的第二端穿过所述限位套(19)并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连通管(17)位于所述第一水箱(7)内,所述连通管(17)的第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水箱(7)的底壁,且所述连通管(17)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水箱(8)的正上方,所述连通管(17)的第二端沿其中部向所述连通管(17)的第一端弯折,所述连通管(17)的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一水箱(7)的内壁底部,所述连通管(17)的弯折点与所述第一水箱(7)内壁底部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水箱(7)的深度,所述锥形导流筒(4)的顶点正下方设置有集水盘(5),所述集水盘(5)的底部流体导通有导流管(6),所述导流管(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箱(7)的顶部流体导通,所述第二水箱(8)的底部流体导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滴灌管(13);所述第一水箱(7)的侧壁通过支架与所述上框(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通风组件的动力输入端搭接在所述第二水箱(8)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花风铃木容器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导流筒(4)的外侧壁上沿其母线开设有直线导流槽(41),且所述直线导流槽(41)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两个直线导流槽(41)之间设置有圆弧导流槽(42),所述圆弧导流槽(42)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直线导流槽(41)流体导通,所述圆弧导流槽(4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直线导流槽(41)流通导通,所述圆弧导流槽(42)的圆心点位于靠近所述锥形导流筒(4)顶点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花风铃木容器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盘组件(2)包括支撑板(21)和育苗杯(22),所述支撑板(2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放置孔(23),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放置孔(23)等间距设置,所述育苗杯(22)放置在所述放置孔(23)内,所述支撑板(21)的顶部开设有通孔(25),所述电加热器(16)加热水产生的水蒸气向上穿过通孔(25),所述支撑板(21)的底部边缘与所述上框(3)内壁侧的凸起搭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黄花风铃木容器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杯(22)包括
上锥桶(27)、下锥桶(26)和底板,所述下锥桶(26)套在所述上锥桶(27)内,所述底板与所述下锥桶(26)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下锥桶(26)的外侧壁上部沿其周向固定连接有卡环(32),所述上锥桶(27)的内壁下部沿其周向分别设置有下圆弧凸起(34)和上圆弧凸起(35),所述卡环(32)位于所述下圆弧凸起(34)和所述上圆弧凸起(35)之间,所述上锥桶(2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圈(33),所述挡圈(33)的内径小于所述卡环(32)的外径,所述上锥桶(27)内壁直径从下圆弧凸起(34)至上锥桶(27)底部的内壁直径相同且与所述卡环(32)的外径相同;所述下锥桶(26)的顶部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压板(36),所述压板(36)的外侧壁与所述上锥桶(27)的内侧壁贴合;所述下锥桶(26)的侧壁开设有透气槽(30),所述底板的底部开设有透水孔(31);所述上锥桶(27)顶部的边缘处底部设置有连接销(28),所述放置孔(23)的周围在所述支撑板(21)的顶部开设有连接孔(24),所述连接销(28)插入所述连接孔(24)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花风铃木容器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组件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秀华张沛健吴志华张国武刘果彭彦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