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湖库底泥/水界面的休眠蓝藻抑制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4714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拟湖库底泥/水界面的休眠蓝藻抑制实验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筒状容器、光照层、藻液层和底泥层。光照层安装在筒状容器的顶部。藻液层和底泥层均设置在筒状容器内。藻液层位于底泥层的上方。光照层中设置有多个光照灯管;底泥层用于填充含休眠蓝藻的底泥。所述藻液层的中部或顶部设置有灌水口,底部设置有排水口。底泥层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排泥口和灌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筒状容器中模拟休眠蓝藻在真实的湖库底泥中的生长环境,便于开展对休眠蓝藻的生长习性的研究。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休眠蓝藻的抑藻性能进行测试,并能够在不同深度采集样本,使得测试更为精准。为精准。为精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湖库底泥/水界面的休眠蓝藻抑制实验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水体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模拟湖库底泥/水界面的休眠蓝藻抑制实验装置,适用于淡水湖库中底泥/水界面休眠蓝藻的治理。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淡水湖库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渐严重,有害的蓝藻“水华”频繁爆发,不仅会造成蓝藻毒素(神经毒素和肝毒素)和恶臭化合物的释放,还会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甚至危及人类健康。人们通常认为营养盐(N、P等)浓度的升高是导致蓝藻水华爆发的主要原因,却忽视了蓝藻的越冬生理、生态特征以及春季复苏后的群体形成。蓝藻水华并不是瞬间爆发,而是有一个长期积累的缓慢过程,水华蓝藻具有冬季低温期在底泥中休眠,春夏季复苏的特性。越冬期间湖库水体中蓝藻的光合作用活性依然很高,夏季沉降至底泥/水界面的蓝藻依然保持正常甚至更高的代谢水平,极大地影响底泥/水界面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此外,湖库底泥/水界面休眠蓝藻的生长受许多环境因素的干扰,例如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pH、腐殖酸、营养盐等。因此,采集并研究底泥中的休眠蓝藻以及抑藻剂对休眠蓝藻的抑制效果对于控制蓝藻水华爆发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湖库底泥/水界面的休眠蓝藻去除装置。致力于解决湖库底部休眠蓝藻大量堆积,清理困难等问题。
[0004]本技术包括筒状容器、光照层、藻液层和底泥层。光照层安装在筒状容器的顶部。藻液层和底泥层均设置在筒状容器内。藻液层位于底泥层的上方。光照层中设置有多个光照灯管;底泥层用于填充含休眠蓝藻的底泥。所述藻液层的中部或顶部设置有灌水口,底部设置有排水口。底泥层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排泥口和灌泥口。
[0005]作为优选,所述底泥层的侧部开设有从上至下依次间隔排列的多个样品采集口。
[0006]作为优选,所述筒状容器的侧部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填料窗口。填料窗口用于投加抑藻药剂。
[0007]作为优选,所述藻液层的灌水口与提升泵的出水口通过通断阀连接。
[0008]作为优选,所述筒状容器的顶部开放设置。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光照灯管采用LED灯。
[0010]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技术在筒状容器中模拟休眠蓝藻在真实的湖库底泥中的生长环境,便于开展对休眠蓝藻的生长习性的研究。此外,本技术能够对休眠蓝藻的抑藻性能进行测试,并能够在不同深度采集样本,使得测试更为精准。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4]如图1所示,一种模拟湖库底泥/水界面的休眠蓝藻抑制实验装置,包括筒状容器、光照层11、藻液层12和底泥层13。筒状容器的顶部开放设置。光照层11安装在筒状容器的顶部。藻液层12和底泥层13均设置在筒状容器内。藻液层12位于底泥层13的上方。光照层11中设置有六组光照灯管1;光照灯管1采用LED灯。底泥层13中设置有泥料。藻液层12中设置有被测试的水体。藻液层12中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填料窗口2和第二填料窗口3。藻液层12的中部还设置有灌水口5;灌水口5位于第一填料窗口2和第二填料窗口3的下方。藻液层12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4。所述藻液层12的灌水口与提升泵的出水口通过通断阀连接。提升泵设置在储水槽中。储水槽中存储外界获取来的湖库水。
[0015]底泥层13中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填料窗口7和第四填料窗口8;底泥层13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排泥口9和灌泥口10;底泥层13的侧部开设有从上至下依次间隔排列的三个样品采集口6,便于底泥样品的采集分析。相邻两个样品采集口6的间距为5cm。四个填料窗口均用于添加用于去除休眠蓝藻的抑藻药剂;通过培养一段时间后从各样品采集口6采集不同深度的底泥样本,并检测各底泥样本中的休眠蓝藻含量和存活情况,即可对抑藻药剂的抑藻效果进行评价。本实施例中,被测试的抑藻药剂为过硫酸盐(PS)和纳米Fe3O4。纳米Fe3O4表面的Fe(Ⅱ)及Fe(Ⅱ)向Fe(Ⅲ)转变的过程同时催化PS产生
·
SO4‑
、超氧根自由基(O2·

)和少量单线氧(1O2),对休眠蓝藻生长具有破坏作用。
[001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0017]首先,在填料窗口投加抑藻药剂;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抑藻药剂为过硫酸盐(PS)和纳米Fe3O4。
[0018]接着,将从外界获取来的湖库底泥通过灌泥管道和灌泥口输入到底泥层13;再在灌水口5输入到外界获取来的湖库水,以模拟湖库底泥/水界面休眠蓝藻的生态环境。
[0019]然后,调节光照层11的的各光照灯管1的开闭和亮暗,以便休眠蓝藻在装置中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0020]最后,在经过预设时间后,从各样品采集口6采集不同深度的底泥样本,并检测各底泥样本中的休眠蓝藻含量和存活情况,从而对休眠蓝藻的生存特点以及抑藻药剂的效果进行测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湖库底泥/水界面的休眠蓝藻抑制实验装置,包括筒状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照层(11)、藻液层(12)和底泥层(13);所述的光照层(11)安装在筒状容器的顶部;藻液层(12)和底泥层(13)均设置在筒状容器内;藻液层(12)位于底泥层(13)的上方;光照层(11)中设置有多个光照灯管(1);底泥层(13)用于填充含休眠蓝藻的底泥;所述藻液层(12)的中部或顶部设置有灌水口(5),底部设置有排水口(4);底泥层(13)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排泥口(9)和灌泥口(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湖库底泥/水界面的休眠蓝藻抑制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泥层(13)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佳锋卢诗焕张杭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