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电流连接器及大电流连接器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4536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电流连接器及大电流连接器端子,包括主体套筒和安装于主体套筒的内弹片和外弹片,内弹片和外弹片两者中的一者为中凸鼓形管状结构,另一者为中凹鼓形管状结构,内弹片和外弹片均包括由若干金属条周向分布形成的镂空部和由镂空部沿轴向分别向前后两侧延伸形成的环状部。本申请使得两个互配的接触件具有至少两个接触圆周面,增加了接触面积,扩大了传输电流,提升了连接可靠性及稳定性,可适用于大电流功率的连接线路。可适用于大电流功率的连接线路。可适用于大电流功率的连接线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电流连接器及大电流连接器端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大电流连接器端子。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大电流连接器端子的大电流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对电池容量及电池的充电速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公知的是,增加电连接器接触件的接触点可以增大传输电流。
[0003]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增大接触点方式为通过间隔排列的内、外簧片由其两端逐渐向内弯曲形成位于中间的接触部,使得两者的接触部位在同一虚拟圆周上,然后将叠套的两个簧片置于插孔本体内,从而达到插孔在与插针配合时增加触点数量,实现电流扩大的目的。然而,该结构不仅占用空间,而且单个接触弹片的接触点少,接触横截面积较小,接触电阻大,接触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电流连接器端子,有效地增加了接触面积,增大电流传输率,提升了端子接触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大电流连接器端子的大电流连接器,具有大电流连接器端子的上述技术优点。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电流连接器端子,包括主体套筒,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套筒的内弹片和外弹片,所述内弹片和所述外弹片两者中的一者为中凸鼓形管状结构,另一者为中凹鼓形管状结构,所述内弹片和所述外弹片均包括由若干金属条周向分布形成的镂空部和由所述镂空部沿轴向分别向前后两侧延伸形成的环状部。
[0006]优选的,所述内弹片和所述外弹片为分体结构;所述外弹片呈中凸鼓形管状结构,所述内弹片呈中凹鼓形管状结构,所述内弹片安装于所述主体套筒的内腔之中,所述外弹片套装于所述主体套筒的外周的安置槽内。
[0007]优选的,所述内弹片和所述外弹片经一体冲压制成,所述内弹片和所述外弹片整体设置在所述主体套筒上。
[0008]优选的,所述内弹片和所述外弹片经一体冲压制成;所述外弹片呈中凹鼓形管状结构,所述内弹片呈中凸鼓形管状结构。
[0009]优选的,各所述金属条的尺寸相等且沿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内弹片的全部金属条形成第一圆环,所述外弹片的全部金属条形成第二圆环。
[0010]优选的,所述内弹片以及所述外弹片均经一体成型。
[001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大电流连接器端子,包括内弹片和外弹片,均安装在主体套筒上,内弹片和外弹片均包括镂空部和自镂空部的前后两端面沿轴向分别向前和向后延伸形成的环状部。如此使得两个互配的接触件具有至少两个接触圆周面,增加了接触面积,扩大的传输电流,提升了连接可靠性及稳定性,尤其适用于大电流功率的连接线路上。
[001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大电流连接器,因具有上述大电流连接器端子,由此具有大电流
连接器端子的上述技术优点。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大电流连接器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的爆炸图;
[0016]图3为图1的剖视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大电流连接器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图4中接触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大电流连接器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

主体套筒、2

内弹片、3

外弹片、11

内腔、12

安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电流连接器端子,包括主体套筒1、内弹片2和外弹片3。其中,内弹片2和外弹片3两者中的一者为中凸鼓形管状结构,另一者为中凹鼓形管状结构,内弹片2和外弹片3均包括镂空部和环状部,镂空部由若干金属条周向分布形成,环状部由镂空部沿轴向分别向前侧和向后侧延伸形成。
[0024]首尾两端的环状部为完整圆环管,中间部位的镂空部为由间隔分布的金属条构成,金属条向内收缩形成内凹弯曲弧度,或者向外收敛形成外凸弯曲弧度。内弹片2和外弹片3可以根据主体套筒1的具体结构进行安装,安装于主体套筒1的外部和/或内部,可以与主体套筒1一体化设置,也可以为分体结构。内弹片2和外弹片3使得一对互配的接触件具有两个圆周接触面,增加了接触面积,以传输更大的电流,同时增加了接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内弹片2和外弹片3在设置时,应尽量避免两个圆周面同心,以防止处于同一圆心时导致插拔力过大,圆心错位可有效降低插拔力。
[0025]本申请中,在同等尺寸空间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结构能为电连接器的接触件提供更多的接触点,通过在一个接触件上的基础上增设弹片接触点,增加接触面积,以传输更大的电流,保障电流的稳定传输。
[0026]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大电流连接器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图;图3为图1的剖视图。
[0027]在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内弹片2和外弹片3为分体式结构,外弹片3呈中凸鼓形管
状结构,内弹片2呈中凹鼓形管状结构,套筒内侧设置有容纳内弹片2的容置腔,外部设置有安防外弹片3的安置槽12,外弹片3中部的金属条向外鼓起形成弧度弯曲,内弹片2与互配端的中心柱体接触,外弹片3与互配端的筒部内壁接触。
[0028]内弹片2安装于主体套筒1的内腔11之中,内弹片2向内收缩形成弧度弯曲,置于主体套筒1内部,套筒内框口为收口结构,可以轴向限位内弹片2,防止内弹片2掉出。内弹片2和外弹片3使得主体套筒1在与另一端互配时接触点在同一圆心的两个不同的圆周面上。安装后,内弹片2和外弹片3使得该端子在与另一端互配时的接触面为两个圆周面,从而起到增大接触面积,增大传输电流的效果。
[0029]参考图4和图5,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大电流连接器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接触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0]在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内弹片2和外弹片3经一体冲压制成,内弹片2和外弹片3整体设置在主体套筒1上,其装配高效便捷。
[0031]参考图6,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大电流连接器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32]在第三种具体实施例中,内弹片2和外弹片3经一体冲压制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电流连接器端子,包括主体套筒(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套筒(1)的内弹片(2)和外弹片(3),所述内弹片(2)和所述外弹片(3)两者中的一者为中凸鼓形管状结构,另一者为中凹鼓形管状结构,所述内弹片(2)和所述外弹片(3)均包括由若干金属条周向分布形成的镂空部和由所述镂空部沿轴向分别向前后两侧延伸形成的环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弹片(2)和所述外弹片(3)为分体结构;所述外弹片(3)呈中凸鼓形管状结构,所述内弹片(2)呈中凹鼓形管状结构,所述内弹片(2)安装于所述主体套筒(1)的内腔(11)之中,所述外弹片(3)套装于所述主体套筒(1)的外周的安置槽(12)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弹片(2)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敏涂金金陈然
申请(专利权)人:海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