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流风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4050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斜流风叶,包括风叶底座、轮毂、引风圈和多片叶片,轮毂处于风叶底座上的中心处,多片叶片安装在风叶底座和引风圈之间且沿轮毂外侧周向布置;引风圈中部形成进风口,相邻两叶片之间形成出风口;叶片下端能与风叶底座连接固定,叶片上端外侧与风叶底座连接固定,叶片上端内侧能向上延伸至引风圈内侧的进风口形成台阶部。本方案通过将叶片上端偏内侧的边缘向上延伸,伸入至引风圈内侧的进风口中形成台阶部,合理的利用产品空隙来提高风叶叶片实际的扇风面积,在风叶由于受安装空隙局限导致风量等性能无法达到预期时,通过增加台阶部能合理增大叶片的有效送风面积,从而增大风叶的送风量。增大风叶的送风量。增大风叶的送风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流风叶


[0001]本技术涉及斜流风叶
,特别涉及一种斜流风叶。

技术介绍

[0002]斜流风叶是离心风叶一种,属于通风设备领域中常用的产品,斜流风叶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叶片、轮盘和锥形轮毂,锥形轮毂处于轮盘的中心,叶片竖直在轮盘的盘面上。现有斜流风叶不仅结构单一,风叶的抗冲击强度尤其是引风圈的抗冲击强度低,而且在风叶中存在着很多未利用的空间,在风叶安装空间局限,风量等性能无法达到预期时,可以通过利用该空间去增大风叶的送风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合理增大叶片面积,从而增加叶片的有效送风面积。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斜流风叶,包括风叶底座、轮毂、引风圈和多片叶片,轮毂处于风叶底座上的中心处,多片叶片安装在风叶底座和引风圈之间且沿轮毂外侧周向布置;引风圈中部形成进风口,相邻两叶片之间形成出风口;叶片下端能与风叶底座连接固定,叶片上端外侧与风叶底座连接固定,叶片上端内侧能向上延伸至引风圈内侧的进风口形成台阶部。本方案通过将叶片上端偏内侧的边缘向上延伸,伸入至引风圈内侧的进风口中形成台阶部,合理的利用产品空隙来提高风叶叶片实际的扇风面积,在风叶由于受安装空隙局限导致风量等性能无法达到预期时,通过增加台阶部能合理增大叶片的有效送风面积,从而增大风叶的送风量。
[0005]进一步地,引风圈内边缘向上翻折延伸形成内水圈,引风圈外边缘向上翻折延伸形成外水圈。通过引风圈的内边缘与外边缘处向上翻折翻折延伸形成内外水圈,一方面将叶片上端的台阶部上端围起来,可以防止在运输的过程中损坏台阶部,另一方面引风圈内边缘向上翻折延伸也使台阶部可以向上翻折延伸的距离变大了,增大了风叶可能的迎风面积。最后,采用双水圈结构可以极大程度增强了引风圈的强度,防止引风圈在使用过程中损坏。
[0006]进一步地,台阶部上边缘平行于内水圈上边缘。为了进一步保证风叶打风的效果,将台阶部的上边缘设置为平行于内水圈上边缘,即台阶部的上边缘沿转动方向高度不变,这种结构相对于台阶部上边缘高度缓缓下降的结构来说,有效的迎风面积较大。
[0007]进一步地,台阶部与内水圈之间设有便于气流通过的空隙。引风圈内边缘向上翻折延伸形成内水圈,而内水圈内侧的进风口内有太多阻挡会影响风叶的进风效率,本方案通过在台阶部与内水圈之间设置一定空隙便于气流通过,防止在台阶部与内水圈之间形成挡壁阻挡气流。
[0008]进一步地,所述台阶部顶端到风叶底部的距离为H2,内水圈顶部到风叶底部的距离为H1,外水圈顶部到风叶底部的距离为H4,且H1>H2>H4,H2为H1的80%~100%。
[0009]进一步地,斜流风叶的直径为D1,引风圈内径为D2,风叶叶片内切直径为D3,D2为D1的70%~85%,D3为D2的70%~90%;L1=(D1/2

D2/2)*2.5~3.5,L2=(D2/2

D3/2)*1.5~2.5,同时满足L2≤L1*0.3。
[0010]进一步地,所述台阶部沿转动方向前侧设有用于分开气流的迎风前缘,迎风前缘与叶片的前缘连在一起。为了将台阶部的形状对气流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在所述台阶部沿转动方向前侧设有用于分开气流的迎风前缘,并使迎风前缘与叶片的前缘连在一起,通过台阶部与叶片迎风边缘的一致性,尽可能地减小迎风面有缺口对于叶片的影响。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将叶片上端偏内侧的边缘向上延伸,伸入至引风圈内侧的进风口中形成台阶部,合理的利用产品空隙来提高风叶叶片实际的扇风面积,在风叶由于受安装空隙局限导致风量等性能无法达到预期时,通过增加台阶部能合理增大叶片的有效送风面积,从而增大风叶的送风量;同时还将引风圈内边缘向上翻折延伸形成内水圈,引风圈外边缘向上翻折延伸形成外水圈,通过这种翻折增强了了引风圈的强度。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立体说明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俯视说明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传统结构侧剖图。
[0015]图4为本技术侧剖图。
[0016]图中:引风圈1,叶片2,风叶底座3,轮毂4,台阶部5,内水圈11,外水圈12,风叶前缘21,迎风前缘51。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能够是固定连接,也能够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能够是机械连接,也能够是电连接;能够是直接相连,也能够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能够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9]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斜流风叶,包括风叶底座3、轮毂4、引风圈1和多片叶片2,轮毂4处于风叶底座3上的中心处,多片叶片2安装在风叶底座3和引风圈1之间且沿轮毂4外侧周向布置;引风圈1中部形成进风口,相邻两叶片2之间形成出风口;叶片2下端能与风叶底座3连接固定,叶片2上端外侧与风叶底座3连接固定,叶片2上端内侧能向上延伸至引风圈1内侧的进风口形成台阶部5。本方案通过将叶片2上端偏内侧的边缘向上延伸,伸入至引风圈1内侧的进风口中形成台阶部5,合理的利用产品空隙来提高风叶叶片2实际的扇风面积,在风叶由于受安装空隙局限导致风量等性能无法达到预期时,通过增加台阶部5能
合理增大叶片2的有效送风面积,从而增大风叶的送风量。
[0020]现有斜流风叶存在的不足是结构单一,风叶的抗冲击强度尤其是引风圈1的抗冲击强度低,可以将现有的传统引风圈1做一定处理,如图1所示,将引风圈1内边缘向上翻折延伸形成内水圈11,引风圈1外边缘向上翻折延伸形成外水圈12。通过引风圈1的内边缘与外边缘处向上翻折翻折延伸形成内外水圈12,一方面将叶片2上端的台阶部5上端围起来,可以防止在运输的过程中损坏台阶部5,另一方面引风圈1内边缘向上翻折延伸也使台阶部5可以向上翻折延伸的距离变大了,增大了风叶可能的迎风面积。最后,采用双水圈结构可以极大程度增强了引风圈1的强度,防止引风圈1在使用过程中损坏。
[0021]如图1~4所示,台阶部5上边缘平行于内水圈11上边缘,台阶部5与内水圈11之间设有便于气流通过的空隙。为了进一步增强风叶打风的效果,将台阶部5的上边缘设置为平行于内水圈11上边缘,这种结构相对于上边缘缓缓下降的结构来说,有效的迎风面积增加了很多。引风圈1内边缘向上翻折延伸形成内水圈11,使内水圈11内侧是进风口,而进风口内有太多阻挡会影响风叶的进风效率,本方案通过在台阶部5与内水圈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流风叶,包括风叶底座(3)、轮毂(4)、引风圈(1)和多片叶片(2),轮毂(4)处于风叶底座(3)上的中心处,多片叶片(2)安装在风叶底座(3)和引风圈(1)之间且沿轮毂(4)外侧周向布置;引风圈(1)中部形成进风口,相邻两叶片(2)之间形成出风口;其特征在于:叶片(2)下端能与风叶底座(3)连接固定,叶片(2)上端外侧与风叶底座(3)连接固定,叶片(2)上端内侧能向上延伸至引风圈(1)内侧的进风口形成台阶部(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流风叶,其特征在于:引风圈(1)内边缘向上翻折延伸形成内水圈(11),引风圈(1)外边缘向上翻折延伸形成外水圈(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斜流风叶,其特征在于:台阶部(5)上边缘平行于内水圈(11)上边缘。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斜流风叶,其特征在于:台阶部(5)与内水圈(11)之间设有便于气流通过的空隙。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文铭柴水华洪银川焦德峰施建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朗迪叶轮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