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流体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包及集流体组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53635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流体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包和集流体组件的制造方法,集流体组件包括:集流体和导电连接构件。集流体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极片,每个极片的极耳上均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穿线部,每个极耳上的穿线部在极片的层叠方向上对应设置且对应设置的穿线部构成穿线部组,导电连接构件包括导电转接片、保护片和至少一条导电丝线,导电丝线穿设于穿线部组以与每个极耳电连接,导电转接片和保护片分别叠置在集流体的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至少导电转接片与导电丝线电连接。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集流体组件,可以解决多层复合结构集流体过流能力差的问题;并且,可以减轻重量,降低导电连接构件的材料用量,节省成本。节省成本。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流体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包及集流体组件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流体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包及集流体组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以锂离子二次电池为代表的二次电池,具有高容量和高能量密度,并且贮藏性能和充放电的反复特性等也优良,因此应用较为广泛。为了降低二次电池集流体的成本以及提高电池质量,采用高分子薄膜和导电层结合的多层复合结构作为集流体的极片,但由于该电池极片两侧的导电层被高分子薄膜隔开,电流无法通过,导致过流能力差。
[0003]相关技术中,采用将两层金属箔片与每个极片的极耳焊接连接,然后再将与每个极耳连接的所有金属箔片再焊接连接,这样可以将该集流体的所有导电层电流汇集出来,解决了多层复合结构集流体过流能力差的问题。但是,该设置方式使得每个极耳同时引入两层金属箔片,在复合结构集流体的基础上增加了重量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集流体组件,该集流体组件可以解决多层复合结构集流体过流能力差的问题,并且可以减轻重量,降低导电连接构件的材料用量,节省成本。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集流体组件的电池单体。
[0006]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电池单体的电池包。
[0007]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集流体组件的制造方法。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集流体组件,包括:集流体,所述集流体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极片,所述极片包括极片本体和连接于所述极片本体的极耳,每个所述极耳上均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穿线部,每个所述极耳上的所述穿线部在所述极片的层叠方向上对应设置且对应设置的所述穿线部构成穿线部组;导电连接构件,所述导电连接构件包括导电转接片、保护片和至少一条导电丝线,所述导电丝线穿设于所述穿线部组以与每个所述极耳电连接,所述导电转接片和所述保护片分别叠置在所述集流体的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至少所述导电转接片与所述导电丝线电连接。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集流体组件,通过导电丝线穿设于集流体的多个极耳,可以实现导电丝线与多个极耳的电连接,并使得导电丝线与导电转接片电连接,这样可以将该集流体的所有导电层电流汇集出来,可以解决多层复合结构集流体过流能力差的问题;并且,可以减轻重量,降低导电连接构件的材料用量,节省成本。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穿线部为沿所述极耳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极耳的穿线孔,所述导电丝线与每个所述极耳的所述穿线孔的内壁均电连接。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穿线部的直径范围为0.5~2mm。
[0012]可选地,所述穿线部的直径范围为0.7~1.5mm。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导电丝线包括穿设段和连接段,所述穿设段穿设于所述穿线部组且大致沿所述集流体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集流体的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所述连接段大致平行于所述集流体且至少部分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穿线部组之间,所述连接段连接穿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穿线部组的所述穿设段,所述导电转接片和所述保护片与位于所述集流体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两侧的所述连接段分别相连。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至少一部分所述穿线部组穿设多个所述穿设段,穿设于同一所述穿线部组的多个所述穿设段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极耳电连接。
[0015]进一步地,穿设于同一所述穿线部组中的多个所述穿设段中的至少两个电连接。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穿线部组呈多排设置,每排排布有多个所述穿线部组,所述导电丝线的数量与所述穿线部组的排数相同,每条所述导电丝线穿设于对应的一排所述穿线部组,每排所述穿线部组中的第一个所述穿线部组穿设单个所述穿设段,每排所述穿线部组中的其余所述穿线部组均穿设两个所述穿设段。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位于所述集流体的厚度方向两侧的所述连接段分别为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位于每排相邻两个所述穿线部组之间且大致沿着每排所述穿线部组的排布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段位于每排相邻两个所述穿线部组之间且呈开环形,每排所述穿线部组之间的多个所述第二连接段呈依次环环相扣状。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穿线部的直径与穿设于同一所述穿线部组中的所有所述穿设段的直径之和的比值范围为1.2~1.5。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穿线部组呈多排设置,每排排布有多个所述穿线部组,每条所述导电丝线至少穿设于至少一排所述穿线部组。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导电丝线的数量与所述穿线部组的排数相同,每条所述导电丝线穿设于对应的一排所述穿线部组。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多排所述穿线部组沿所述极耳的长度方向排布,每排多个所述穿线部组沿所述极耳的宽度方向排布,所述极耳的长度方向为所述极耳向外延伸出所述极片本体的方向,所述极耳的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极耳的长度方向。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极耳与所述导电转接片以及所述保护片重叠的区域为重合区,所述穿线部形成在所述重合区,所述重合区的长度范围为5~20mm,所述重合区的长度方向为所述极耳向外延伸出所述极片本体的方向。
[0023]可选地,所述重合区的长度范围为8~15mm。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电丝线的条数范围为1~5。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条所述导电丝线的两端均与所述集流体相连。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极片包括非导电膜和设在所述非导电膜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两侧的导电层,所述导电丝线与每个所述极耳的所述导电层均电连接。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单体,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集流体组件。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单体,通过设置上述的集流体组件,可以解决多层复合结构集流体过流能力差的问题;并且,可以减轻重量,降低导电连接构件的材料用量,节省成本。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
电池单体。
[0030]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通过设置上述的电池单体,可以解决多层复合结构集流体过流能力差的问题;并且,可以减轻重量,降低导电连接构件的材料用量,节省成本。
[0031]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实施例的集流体组件的制造方法,所述集流体组件包括集流体和导电连接构件,所述集流体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极片,所述极片包括极片本体和连接于所述极片本体的极耳,每个所述极耳上均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穿线部所述穿线部为沿所述极耳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极耳的穿线孔,
[0032]所述导电连接构件包括导电转接片、保护片和至少一条导电丝线,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多个所述极片层叠设置,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所述集流体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极片,所述极片包括极片本体和连接于所述极片本体的极耳,每个所述极耳上均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穿线部,每个所述极耳上的所述穿线部在所述极片的层叠方向上对应设置且对应设置的所述穿线部构成穿线部组;导电连接构件,所述导电连接构件包括导电转接片、保护片和至少一条导电丝线,所述导电丝线穿设于所述穿线部组以与每个所述极耳电连接,所述导电转接片和所述保护片分别叠置在所述集流体的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至少所述导电转接片与所述导电丝线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部为沿所述极耳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极耳的穿线孔,所述导电丝线与每个所述极耳的所述穿线孔的内壁均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部的直径范围为0.5~2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部的直径范围为0.7~1.5m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丝线包括穿设段和连接段,所述穿设段穿设于所述穿线部组且大致沿所述集流体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集流体的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所述连接段大致平行于所述集流体且至少部分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穿线部组之间,所述连接段连接穿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穿线部组的所述穿设段,所述导电转接片和所述保护片与位于所述集流体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两侧的所述连接段分别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所述穿线部组穿设多个所述穿设段,穿设于同一所述穿线部组的多个所述穿设段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极耳电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穿设于同一所述穿线部组中的多个所述穿设段中的至少两个电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穿线部组呈多排设置,每排排布有多个所述穿线部组,所述导电丝线的数量与所述穿线部组的排数相同,每条所述导电丝线穿设于对应的一排所述穿线部组,每排所述穿线部组中的第一个所述穿线部组穿设单个所述穿设段,每排所述穿线部组中的其余所述穿线部组均穿设两个所述穿设段。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集流体的厚度方向两侧的所述连接段分别为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位于每排相邻两个所述穿线部组之间且大致沿着每排所述穿线部组的排布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段位于每排相邻两个所述穿线部组之间且呈开环形,每排所述穿线部组之间的多个所述第二连接段呈依次环环相扣状。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部的直径与穿设于同一所述穿线部组中的所有所述穿设段的直径之和的比值范围为1.2~1.5。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穿线部组呈多排设置,每排排布有多个所述穿线部组,每条所述导电丝线至少穿设于至少一排所述穿线部组。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流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丝线的数量与所述穿线
部组的排数相同,每条所述导电丝线穿设于对应的一排所述穿线部组。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流体组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超杰郭敏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