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支吊架智能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34904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震支吊架智能监测装置,包括有支吊架和检测装置,支吊架包括有第一支杆、上支架、下支架、夹紧件、第二支杆、支座、巩固件、下U型管以及上U型管,第一支杆通过支座垂直安装在楼板上,所述第二支杆的下端通过下支架与上U型管连接,第二支杆的一端与上支架连接,所述上支架通过支座固定在楼板上,第二支杆的另一端与下支架连接,上U型管与下U型管通过螺栓连接,巩固件通过上下对称的夹紧件安装在第一支架上,第一支架与楼板之间设置有支座,检测装置设置在支座上。该装置可以检测支吊架安装部位的松动情况,若故障出现会自动将故障信息发送至管理终端,便于管理人员有针对性的维护,节省了劳动力成本。节省了劳动力成本。节省了劳动力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支吊架智能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检测
,具体的,涉及一种抗震支吊架智能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抗震支吊架的作用是使建筑物结构主体与使用抗震设计的建筑中的各种管路、设备及沟槽相连接,利用地震产生的反作用力提供支撑作用。采用抗震支吊架的建筑物受地震影响较小,能够有效降低长期运行维护过程中的损伤、减轻地震破坏,防范次生灾害,尽量避免人员伤亡,降低经济损失,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
[0003]大量研究发现结构构件损害多集中在吊顶系统、管线系统、填充墙破坏等,并且调查发现管线系统的破坏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管线接头的开裂或管线被拔出;二是缺乏可靠的侧向、纵向支撑系统或管线悬吊、支撑系统破坏导致管线掉落。由于抗震支吊架安装完成后,一旦遇到地质振动或者墙体损坏时会导致支架的锚栓连接处松动或者支架变形,需要人工巡检和更换,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维护。
[0004]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7393825U,公开日:2018年5月22日,公开了一种防震电缆管路支吊架,包括框体、上吊杆、下吊杆和吊架,所述框体包括固定板、底板和支撑梁,所述支撑梁设有两组,分别与固定板和底板垂直固定焊接,固定板与支撑梁之间焊接有加强筋,固定板和底板分别设有贯穿其本体的通孔,上吊杆通过通孔贯穿于固定板,下吊杆通过通孔贯穿于底板和吊架,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上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部设有弹簧压板,所述弹簧压板与下吊杆的连接处设有紧固件,定位板在紧固件的正下方设有凹槽;所述吊架包括吊板、底座和侧板。该装置缺乏自检测能力,需要人工定期巡检维护,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支吊架缺乏智能感知能力导致人工维护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抗震支吊架智能监测装置,该装置可以检测支吊架安装部位的松动情况,若故障出现会自动将故障信息发送至管理终端,便于管理人员有针对性的维护,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成本。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所述支吊架包括有第一支杆、上支架、下支架、夹紧件、第二支杆、两个支座、巩固件、下U型管以及上U型管,所述第一支杆通过一个支座垂直安装在楼板上,所述第二支杆的下端通过下支架与上U型管连接,所述第二支杆的一端与上支架连接,所述上支架通过另一个支座固定在楼板上,所述第二支杆的另一端与下支架连接,所述上U型管与下U型管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巩固件通过上下对称的夹紧件安装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与楼板之间设置有支座,两个所述检测装置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座上。
[0007]本方案中,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的夹角一般为30度至60度,最好角度为45度,上U型管与下U型组成的封闭环内设置管道,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分别通过支座安装在楼板
上,同时用弹性支撑片作为支座,当有地震灾害发生时,支座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更好的抵御地震的波动,使得整个装置具备更高的抗震能力,其次,支座作为最易感受到松动的部位,在最容易松动的部位设置有监测装置,可以实时的监测装置安装的稳固性,极大的提高了装置的维护效率,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杆为全牙螺杆,所述第二支杆和巩固件均为槽钢,所述第二支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二支杆通过端盖分别与上支架和下支架连接。
[0009]本方案中,槽钢结构稳固,作为支撑件和巩固件可以提高整个支吊架装置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0010]作为优选,所述支座包括有U型弹片和高强度弹簧,所述U型弹片的上下端面设置有通孔,所述高强度弹簧设置在上、下通孔之间,所述第一支杆通过锚栓与支座连接,所述上支架通过锚栓与支座连接,锚栓穿过通孔打入楼板一端距离;所述U型弹片的上、下端面上对称设置有上、下挂钩,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上、下挂钩上。
[0011]本方案中,U型弹片配合高强度弹簧,使得支座具备良好的回复能力和抗震性能,即使锚栓与楼板之间有轻微松动,也可以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持续巩固支吊架装置的稳定性,检测装置通过挂钩悬挂在U型弹片的上、下弹片之间,实际上就是检测弹性片的形变程度,当U型弹片形变到一定程度,表明支吊架装置已经存在不稳固的隐患,此时,检测装置将告警信息发送至管理终端,维护人员可以及时的对松动支吊架进行维护。
[0012]作为优选,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有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单片机、通信模块、柔性电路板、电源以及弹性剪切装置,所述柔性电路板印刷有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采集端电连接,所述电源分别与单片机的供电端以及检测电路的电源端连接,通信单元与单片机电连接,所述弹性剪切装置用于切断检测电路的一段悬置导线实现电信号检测。
[0013]本方案中,但U型弹片形变程度超过设定的阈值时,弹性剪切装置在上、下挂钩的拉动下,进行剪切,悬置导线被剪断,单片机接收到电流信号,触发报警机制,通过通讯模块将报警信息以及支吊架装置的区域标号信息发送至管理终端,管理终端及时派遣人员进行维护,大大提高维护效率。
[0014]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剪切装置包括有上、下对称设置的刀片、弹簧以及吊环,所述刀片的镂空设置,上、下刀片镂空部位组成切割区,所述切割区的上、下端面设置有刀刃,所述检测电路的一段悬置导线悬置切割区,所述刀片的中部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弹簧的一端设置在限位凸起上,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刀片的一端向壳体外延伸并与吊环连接,所述吊环与上、下挂钩对应连接。
[0015]本方案中,上、下刀片分别受到上、下挂钩的拉力,当U型弹片超过一定的形变量后,上刀片上行,下刀片下行,切割区域的悬置导线被上、下刀刃切断,触发报警机制,真实反映了支吊架安装的松动程度。
[0016]作为优选,所述检测电路包括有电阻R1,电阻R1的第一端与电源VCC电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1的第一端电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3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3的第二端与电阻R2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2的第二端与电阻R1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2的第二端与电阻R2的第一端之间并联有所述悬
置导线,电阻R2的第二端与电阻R3的第一端之间并联有电容C1,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阻R4的第一端电连接,电阻R4的第二端接地,电阻R4的第一端与单片机的采集端电连接。
[0017]本方案中,三极管Q1为PNP型三极管,低电平导通,当悬置导线被切断时,相当于开关S1被打开,三极管Q1基极电压变小,三极管Q1导通,单片机检测到电流信号,触发报警机制,通过通讯模块将报警信息以及支吊架装置的区域标号信息发送至管理终端,管理终端及时派遣人员进行维护,大大提高维护效率。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设计有智能检测装置并运用物联网技术,方便维护人员实时获取抗震支吊架的现场性能状态并更好的对监测数据进行管理;实现了对抗震支吊架系统工作状况的实时监测,及时预警以及合理评估。采用弹性片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支吊架智能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吊架和两个检测装置,所述支吊架包括有第一支杆、上支架、下支架、夹紧件、第二支杆、两个支座、巩固件、下U型管以及上U型管,所述第一支杆通过一个支座垂直安装在楼板上,所述第二支杆的下端通过下支架与上U型管连接,所述第二支杆的一端与上支架连接,所述上支架通过另一个支座固定在楼板上,所述第二支杆的另一端与下支架连接,所述上U型管与下U型管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巩固件通过上下对称的夹紧件安装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与楼板之间设置有支座,两个所述检测装置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支吊架智能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杆为全牙螺杆,所述第二支杆和巩固件均为槽钢,所述第二支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二支杆通过端盖分别与上支架和下支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支吊架智能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包括有U型弹片和高强度弹簧,所述U型弹片的上下端面设置有通孔,所述高强度弹簧设置在上、下通孔之间,所述第一支杆通过锚栓与支座连接,所述上支架通过锚栓与支座连接,锚栓穿过通孔打入楼板一端距离;所述U型弹片的上、下端面上对称设置有上、下挂钩,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上、下挂钩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抗震支吊架智能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有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单片机、通信模块、柔性电路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烈钢朱立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航鑫支吊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