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旁中心远视性离焦的双面复合离焦眼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3242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少旁中心远视性离焦的双面复合离焦眼镜片,其包括眼镜片本体,所述眼镜片本体由前表面和后表面叠加构成,所述前表面为光焦度反向变化的面型,所述后表面为光焦度正向变化的面型,所述眼镜片本体包括中光学中心、中央明视区、离焦补偿区、离焦补偿值测量点和散光控制区。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抑制眼轴增长的功能性、配戴适应性和依从性相匹配、延缓近视加深效果等优点。加深效果等优点。加深效果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少旁中心远视性离焦的双面复合离焦眼镜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眼镜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抑制眼轴增长的减少旁中心远视性离焦的双面复合离焦眼镜片。

技术介绍

[0002]正视眼即指没有任何屈光不正,外界平行光线经由眼屈光系统后聚焦于黄斑及视网膜。任何屈光不正都表现为离焦状态。近视、远视、散光属于全离焦,即黄斑和视网膜离焦,全离焦经配戴普通单焦点眼镜矫正后会形成黄斑中心无离焦,视网膜周边近视或远视离焦状态。
[0003]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即便是黄斑中心得到了正常矫正,视网膜周边远视离焦仍然会引发眼球代偿性增长,是近视加深的主要原因之一。角膜塑形镜通过机械压迫使得角膜周边曲率变陡,从而形成周边近视离焦,有助于抑制眼轴增长从而延缓近视加深速度的临床效果得到验证之后,部分通过光学设计来减少视网膜旁中心远视离焦的框架眼镜的临床延缓近视加深效果也得到业界肯定。
[0004]有临床证据表明,人眼对于周边视野存在超过1.00D的散光开始感觉到明显的不适。而传统的旋转对称型减少旁中心离焦眼镜,即市场上所谓的“环焦”眼镜,往往是单面设计,周边散光值会达到离焦量补偿值的90%以上。即便是经过优化,如我公司专利《一种用于延缓近视加深的环焦近视眼镜片及其制备模具》,其周边离焦补偿区的散光一般也在平均光焦度变化量的70%以上。因此在达到周边离焦补偿值达到能形成抑制眼轴增长的程度时,伴随的散光往往超过1.00D,由此会带来配戴的不舒适性。以往的解决方法往往是降低补偿值牺牲一部分功能性以减少配戴不适应风险。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少旁中心远视性离焦的双面复合离焦眼镜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少旁中心远视性离焦的双面复合离焦眼镜片,其包括眼镜片本体,所述眼镜片本体由前表面和后表面叠加构成,
[0008]所述前表面为光焦度反向变化的面型,
[0009]所述后表面为光焦度正向变化的面型,
[0010]所述眼镜片本体包括中光学中心、中央明视区、离焦补偿区、离焦补偿值测量点和散光控制区,所述中央明视区位于所述眼镜片本体上以光学中心为圆心的直径20mm区域内,用于提供矫正用的屈光力,所述离焦补偿区位于所述眼镜片本体上以光学中心为圆心的直径20mm到50mm区域,用于抑制周边远视性离焦补偿,所述散光控制区位于所述眼镜片本体上以光学中心为圆心的直径50mm以外的区域,用于降低周边斜向散光,
[0011]所述离焦补偿值测量点位于所述眼镜片本体上以光学中心为圆心的直径40mm处,
用于测量眼镜片的离焦补偿值。
[0012]进一步的,所述前表面上的平均光焦度变化从光学中心沿径向向外的变化趋势为30mm直径区域内匀速变化,30mm直径到50mm直径为匀加速变化,超出50mm区域为光焦度反向变化。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前表面上的散光变化速率从光学中心沿径向向外的变化速率趋势,相对于平均光焦度变化速率趋势,为10mm直径区域内散光变化速率等于平均光焦度变化速率,10mm直径到50mm直径区域内的散光变化速率高于平均光焦度变化速率的5%至25%。
[0014]进一步的,所述后表面上的平均光焦度变化从光学中心沿径向向外的变化趋势为40mm直径区域内为匀速变化;40mm直径以外的平均光焦度变化速率相对40mm直径内逐步减慢并保持匀减速状态。
[0015]进一步的,后表面上的散光变化速率从光学中心沿径向向外的变化速率趋势,相对于平均光焦度变化速率趋势,为从光学中心到20mm直径区域内的散光变化速率低于同等位置的平均光焦度变化速率的10%~30%,20mm直径到40mm直径区域内的散光变化速率低于同等位置区域内的平均光焦度变化的30%~50%;40mm直径以外的散光变化速率低于同等位置区域内的平均光焦度变化速率的40%~60%,且40mm直径到55mm直径区域内的散光变化区域趋于稳定。
[0016]进一步的,所述前表面与所述后表面叠加复合后的所述眼镜片本体的平均光焦度变化量及散光变化量为所述后表面的平均光焦度变化量和散光度变化量减去所述前表面的平均光焦度变化量和散光度变化量,且以光学中心为圆心从20mm直径到30mm直径区域内任意一点的散光度变化量相对于同等区域内的平均光焦度变化量低28%以上,从30mm直径到50mm直径区域内任意一点的散光度变化量相对于同等区域内的平均光焦度变化量低45%以上。
[0017]进一步的,所述眼镜片本体在40mm直径处的平均光焦度补偿变化值为1.30D至1.80D之间,40mm直径外的平均光焦度补偿变化为匀减速变化直至趋于平稳。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减少旁中心远视性离焦的双面复合离焦眼镜片,由于其40mm直径处的散光值可以比平均光焦度值低45%以上,且散光值在40毫米口径左右达到最大值,向外逐渐减少,意味着离焦量补偿值在达到1.5D的时候,散光度依然可以低于1.0D,甚至在0.9D以内。而根据目前的临床检测报告,只要30度视场角内平均离焦量补偿值达到1.2D以上就可以形成视网膜周边近视离焦效果。所以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离焦眼镜片在适应性可控范围内足以达到充足的减少旁中心离焦效果;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离焦镜片在40mm直径外离焦量达到近视离焦的充足补偿值后光焦度变化趋缓、直至停滞的特殊设计和传统离焦镜片外围光焦度加速或匀速变化的设计相比,也有助于镜片抑制眼轴增长的功能性与配戴适应性和依从性相匹配。相比传统环焦镜片,由于少年儿童的配戴依从性更佳,也有益于在实际应用中实现镜片的延缓近视加深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减少旁中心远视性离焦的双面复合离焦眼镜片的侧视图。
[0022]图2为图1的主视图。
[0023]图3为图1中前表面的平均光焦度和散光变化速率的曲线图。
[0024]图4为图1中后表面的平均光焦度和散光变化速率的曲线图。
[0025]图5为图3和图4叠加后的眼镜片整体的平均光焦度和散光变化速率的曲线图。
[0026]其中,1

眼镜片本体;2

前表面;3

后表面;4

光学中心;5

中央明视区;6

离焦补偿区;7

离焦补偿值测量点;8

散光控制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旁中心远视性离焦的双面复合离焦眼镜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眼镜片本体(1),所述眼镜片本体(1)由前表面(2)和后表面(3)叠加构成,所述前表面(2)为光焦度反向变化的面型,所述后表面(3)为光焦度正向变化的面型,所述眼镜片本体(1)包括光学中心(4)、中央明视区(5)、离焦补偿区(6)、离焦补偿值测量点(7)和散光控制区(8),所述中央明视区(5)位于所述眼镜片本体(1)上以光学中心为圆心的直径20mm区域内,用于提供矫正用的屈光力,所述离焦补偿区(6)位于所述眼镜片本体(1)上以光学中心为圆心的直径20mm到50mm区域,用于抑制周边远视性离焦补偿,所述散光控制区(8)位于所述眼镜片本体(1)上以光学中心为圆心的直径50mm以外的区域,用于降低周边斜向散光,所述离焦补偿值测量点(7)位于所述眼镜片本体(1)上以光学中心为圆心的直径40mm处,用于测量眼镜片的离焦补偿值。2.根据权利书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旁中心远视性离焦的双面复合离焦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表面(2)上的平均光焦度变化从光学中心沿径向向外的变化趋势为30mm直径区域内匀速变化,30mm直径到50mm直径为匀加速变化,超出50mm区域为光焦度反向变化。3.根据权利书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少旁中心远视性离焦的双面复合离焦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表面(2)上的散光变化速率从光学中心沿径向向外的变化速率趋势,相对于平均光焦度变化速率趋势,为10mm直径区域内散光变化速率等于平均光焦度变化速率,10mm直径到50mm直径区域内的散光变化速率高于平均光焦度变化速率的5%至25%。4.根据权利书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旁中心远视性离焦的双面复合离焦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仁远冯涛余浩墨陈晓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明世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