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3209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2:38
一种电动机,具备电动机主体部、容纳电动机主体部的电动机壳体以及朝电动机壳体外部引出的屏蔽线,即使能防止拉力作用于屏蔽线时屏蔽线拉出,也能改善外观。该电动机中,屏蔽线(8)的中芯线露出部(8a)和中芯线包覆部(8b)的边界部分形成有屏蔽材料(37)折回到中芯线包覆部侧的屏蔽材料折回部(8c)。安装至电动机壳体的衬套(43)的插通孔(43a)具备配置中芯线包覆部(8b)的小径内周面部(43b)和配置屏蔽材料折回部(8c)的大径内周面部(43c)。屏蔽材料折回部(8c)以与在大径内周面部(43c)和小径内周面部(43b)的边界部分形成的台阶面(43d)接触的状态粘接固定于大径内周面部(43c)。的状态粘接固定于大径内周面部(43c)。的状态粘接固定于大径内周面部(43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引出至电动机壳体外部的屏蔽线的电动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已知一种电动机,其具备:具有转子及定子的电动机主体部;以及容纳电动机主体部的电动机外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机具备用于检测转子的旋转速度或旋转位置的编码器。编码器具备:安装在转子上的传感器用磁体;与传感器用磁体对置配置的感磁元件;以及安装有感磁元件的传感器基板。传感器输出线与传感器基板连接。传感器输出线例如是具备中芯线、覆盖中芯线的屏蔽材料以及覆盖屏蔽材料的绝缘被膜的屏蔽线。
[0003]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机中,电动机外壳具备:筒状壳体;配置于筒状壳体的输出相反侧的第一轴承保持架;以及配置于筒状壳体的输出侧的第二轴承保持架。在第一轴承保持架的输出相反侧安装有容纳编码器的编码器罩。在编码器罩上形成有缺口部,通过该缺口部在编码器罩和第一轴承保持架之间形成有间隙。在该间隙中夹有衬套。传感器输出线以通过衬套的方式穿绕,通过了衬套的传感器输出线引出到电动机的径向的外侧。
[0004]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机中,在第一轴承保持架上形成有用于在电动机外壳的外部固定传感器输出线的配线固定部,从衬套中通过并被引出到编码器罩的外部的传感器输出线固定于配线固定部。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机中,通过将传感器输出线固定于配线固定部,防止拉出传感器输出线的拉力作用于传感器输出线时的传感器输出线的拉出。即,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机中,通过将传感器输出线固定于配线固定部,防止拉力作用于传感器输出线时传感器输出线和传感器基板的连接部分损坏。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957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9]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机中,在配置于电动机外壳的外部的配线固定部固定有传感器输出线,传感器输出线的固定部分出现在电动机的外观上。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机的情况下,电动机的外观会变差。
[0010]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机,其具备具有转子及定子的电动机主体部、容纳电动机主体部的电动机壳体以及朝向电动机壳体的外部引出的屏蔽线,所述电动机即使能够防止拉力作用于屏蔽线时的屏蔽线的拉出,也能够改善外观。
[0011]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12]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动机的特征在于,具备:电动机主体部,所述电动机主体部具有转子及定子;电动机壳体,所述电动机壳体容纳电动机主体部;检测机
构,所述检测机构容纳于电动机壳体;屏蔽线,所述屏蔽线从检测机构朝向电动机壳体的外部引出;以及橡胶制的衬套,所述衬套用于防止液体渗入到电动机壳体的内部,屏蔽线具备中芯线、覆盖中芯线的屏蔽材料以及覆盖屏蔽材料的绝缘被膜,在屏蔽线中形成有屏蔽材料和绝缘被膜被去除而露出中芯线的中芯线露出部和中芯线被屏蔽材料及绝缘被膜覆盖的中芯线包覆部,在中芯线露出部和中芯线包覆部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屏蔽材料折回部,其屏蔽材料折回到中芯线包覆部侧的绝缘被膜的外周面上,中芯线露出部配置于电动机壳体的内部,衬套安装在电动机壳体上,在衬套上形成有供屏蔽线插通的插通孔,插通孔具备小径内周面部和大径内周面部,该小径内周面部配置中芯线包覆部,该大径内周面部配置屏蔽材料折回部,并且内径大于小径内周面部,小径内周面部配置于电动机壳体的外部侧,并且大径内周面部配置于电动机壳体的内部侧,在大径内周面部和小径内周面部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供屏蔽材料折回部接触的台阶面,屏蔽材料折回部粘接固定于大径内周面部。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中,在屏蔽线的中芯线露出部和中芯线包覆部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屏蔽材料折回到中芯线包覆部侧的绝缘被膜的外周面上的屏蔽材料折回部。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安装于电动机壳体的衬套的插通孔具备配置中芯线包覆部的小径内周面部和配置屏蔽材料折回部的大径内周面部,小径内周面部配置于电动机壳体的外部侧,并且大径内周面部配置于电动机壳体的内部侧。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在大径内周面部和小径内周面部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供屏蔽材料折回部接触的台阶面,屏蔽材料折回部粘接固定于大径内周面部。
[0014]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通过安装于电动机壳体的衬套的台阶面、屏蔽线的屏蔽材料折回部、以及将屏蔽材料折回部粘接固定到衬套的大径内周面部的粘接剂来防止拉力作用于屏蔽线时屏蔽线拉出。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小径内周面部配置于电动机壳体的外部侧,并且大径内周面部配置于电动机壳体的内部侧,因此,屏蔽材料折回部向大径内周面部的粘接部分不会出现在电动机的外观上。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即使能够防止拉力作用于屏蔽线时的屏蔽线的拉出,也能够改善电动机的外观。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能够使用屏蔽线的屏蔽材料防止屏蔽线的拉出,因此能够简化电动机的结构。
[0015]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屏蔽材料折回部配置在衬套的大径内周面部,且被粘接固定,因此能够抑制外径大的屏蔽材料折回部向电动机壳体的内部的突出量。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在电动机壳体的内部,即使将屏蔽材料折回部的配置空间缩窄,或者不设置屏蔽材料折回部的配置空间,也能够配置屏蔽材料折回部。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在电动机壳体的内部,能够减少屏蔽材料折回部给电动机的组装带来的影响,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进行电动机的组装。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能够减少屏蔽材料折回部给配置于电动机壳体的内部的构成零件带来的影响,因此能够提高电动机的设计自由度。
[0016]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在屏蔽材料折回部中,折回到绝缘被膜的外周面上的屏蔽材料在中芯线包覆部的周向上扭曲。如果这样构成,则与折回到绝缘被膜的外周面上的屏蔽材料未在中芯线包覆部的周向上扭曲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屏蔽材料折回部的外径。因此,能够增大屏蔽材料折回部的外径和中芯线包覆部的外径的差,并且扩大衬套中形成的台阶面和屏蔽材料折回部的接触面积。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防止拉力作用于屏蔽线时的屏蔽线的拉出。
[0017]在本专利技术中,例如,插通孔由小径内周面部和大径内周面部构成。在这种情况下,
能够简化插通孔的形状。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例如,中芯线包覆部被压入小径内周面部。
[0018]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屏蔽材料折回部被将屏蔽材料折回部粘接固定到大径内周面部的粘接剂覆盖。如果这样构成,则由于能够用粘接剂覆盖折回到绝缘被膜的外周面上的屏蔽材料,因此能够使用粘接剂确保折回到绝缘被膜的外周面上的屏蔽材料的绝缘性。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在屏蔽材料折回部中,折回到绝缘被膜的外周面上的屏蔽材料的前端朝向电动机壳体的外部侧。即,优选的是,在屏蔽材料折回部中,折回到绝缘被膜的外周面上的屏蔽材料的前端不朝向中芯线露出部侧。如果这样构成,则能够防止屏蔽材料的前端和中芯线的接触。因此,易于确保屏蔽材料和中芯线的绝缘性。
[0020]专利技术效果
[0021]如上所述,在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一种电动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备:电动机主体部,所述电动机主体部具有转子及定子;电动机壳体,所述电动机壳体容纳所述电动机主体部;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容纳于所述电动机壳体;屏蔽线,所述屏蔽线从所述检测机构朝向所述电动机壳体的外部引出;以及橡胶制的衬套,所述衬套用于防止液体渗入到所述电动机壳体的内部,所述屏蔽线具备:中芯线;覆盖所述中芯线的屏蔽材料;以及覆盖所述屏蔽材料的绝缘被膜,在所述屏蔽线中形成有:所述屏蔽材料和所述绝缘被膜被去除而露出所述中芯线的中芯线露出部;以及所述中芯线被所述屏蔽材料及所述绝缘被膜覆盖的中芯线包覆部,在所述中芯线露出部和所述中芯线包覆部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屏蔽材料折回部,所述屏蔽材料折回部的所述屏蔽材料折回到所述中芯线包覆部侧的所述绝缘被膜的外周面上,所述中芯线露出部配置于所述电动机壳体的内部,所述衬套安装于所述电动机壳体,在所述衬套上形成有供所述屏蔽线插通的插通孔,所述插通孔具备小径内周面部和大径内周面部,所述小径内周面部配置所述中芯线包覆部,所述大径内周面部配置所述屏蔽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山裕次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