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举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2863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举升机构,涉及传输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流利条、稳定管组件和自适应支撑组件,所述流利条的底面中部转动连接有升降气缸,所述稳定管组件设置于稳定支板的表面,所述管体的内部开设有嵌槽,所述嵌槽靠近管体竖直中轴线的一端内壁粘接有吸水棉,所述嵌槽另一端内部设置有硅胶嘴,所述自适应支撑组件连接于上螺纹槽内部。该举升机构,通过将滑动摩擦力转换为滚动摩擦力,降低了导杆与管体之间因摩擦发生卡顿的可能,且通过吸水棉吸收润滑油可延长润滑油的留存时间,从而进一步降低卡顿可能,并且该举升机构在对流利条进行升降时可对其进行旋转调整倾斜度,并在倾斜状态下仍可保持流利条的正常升降,以便更好的适应车间工作环境。应车间工作环境。应车间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举升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传输装置
,具体为一种举升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流利条是铝合金滑轨的简称。因其安装方便快捷,放置于上方的物品运行流畅利索,顾名思义称为流利条,多运用于生产车间对产品进行输送,进一步的可与举升机构相配合,使得产品的输送高度得以改变,从而更好的利用车间空间。
[0003]现有的具有举升机构的流利条为保障升降稳定,会于流利条底部设置导杆,且导杆随流利条同步于管体内进行升降,导杆由于受到管体限制故而只能竖直升降从而提高稳定性,但是导杆由于是在管体内部升降运动,容易与管体内壁之间发生摩擦,容易导致卡顿现象,从而出现流利条无法升降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举升机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具有举升机构的流利条为保障升降稳定,会于流利条底部设置导杆,且导杆随流利条同步于管体内进行升降,导杆由于受到管体限制故而只能竖直升降从而提高稳定性,但是导杆由于是在管体内部升降运动,容易与管体内壁之间发生摩擦,容易导致卡顿现象,从而出现流利条无法升降的情况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举升机构,包括流利条、稳定管组件和自适应支撑组件,所述流利条的底面中部转动连接有升降气缸,且升降气缸的顶部外壁固定有稳定支板,所述稳定管组件设置于稳定支板的表面,所述稳定管组件包括管体、嵌槽、活动滚珠、吸水棉和硅胶嘴,所述管体的内部开设有嵌槽,且嵌槽靠近管体竖直中轴线的一端内部设置有活动滚珠,所述嵌槽靠近管体竖直中轴线的一端内壁粘接有吸水棉,所述嵌槽另一端内部设置有硅胶嘴,所述管体内部贯穿有第一导杆,所述流利条的底面两侧开设有下螺纹槽,所述第一导杆的顶部开设有上螺纹槽,所述自适应支撑组件连接于上螺纹槽内部。
[0006]可选的,所述活动滚珠以管体中轴线呈环形状分布,且活动滚珠的外表面与第一导杆的外表面相贴合。
[0007]可选的,所述吸水棉呈弧形状且与嵌槽内壁形状相适配,且吸水棉的表面与活动滚珠外表面相贴合。
[0008]可选的,所述嵌槽呈倾斜状,且活动滚珠通过第一导杆于嵌槽内部做原地滚动运动。
[0009]可选的,所述流利条的底面中部还连接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导杆。
[0010]可选的,所述管体呈三角状分布于稳定支板的表面,且第二导杆贯穿于管体内部。
[0011]可选的,所述自适应支撑组件包括下外螺纹柱、下转动环、下内螺纹柱、下转轴和
多节伸缩杆,所述下外螺纹柱的顶部固定有下转动环,且下外螺纹柱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下内螺纹柱,所述下内螺纹柱的顶部通过下转轴转动连接有多节伸缩杆。
[0012]可选的,所述自适应支撑组件还包括上转轴、上内螺纹柱、上转动环和上外螺纹柱,所述多节伸缩杆的顶部通过上转轴转动连接有上内螺纹柱,所述上内螺纹柱的外壁螺纹连接有上外螺纹柱,且上外螺纹柱的底部固定有上转动环。
[0013]可选的,所述下外螺纹柱通过上螺纹槽与第一导杆之间构成螺纹连接,且上外螺纹柱通过下螺纹槽与流利条之间构成螺纹连接。
[0014]可选的,所述多节伸缩杆共设置有两个,且多节伸缩杆之间关于流利条的竖直中轴线对称分布。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举升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通过将滑动摩擦力转换为滚动摩擦力,降低了导杆与管体之间因摩擦发生卡顿的可能,且通过吸水棉吸收润滑油可延长润滑油的留存时间,从而进一步降低卡顿可能,并且该举升机构在对流利条进行升降时可对其进行旋转调整倾斜度,并在倾斜状态下仍可保持流利条的正常升降,以便更好的适应车间工作环境。
[0017]1.该举升机构,流利条通过升降气缸升降时,第一导杆随流利条于管体内部做升降运动,同时由活动滚珠与第一导杆接触,且活动滚珠在流利条的升降摩擦下做原地滚动运动,有利于降低活动滚珠与流利条之间的摩擦力度,该设置有利于避免流利条与管体内壁之间发生滑动摩擦,从而避免第一导杆与管体之间因摩擦造成卡顿。
[0018]2.该举升机构,使用承载有润滑液的注射针筒透过硅胶嘴扎入嵌槽内部,并向嵌槽内部注入润滑油,润滑油被吸水棉吸收后再被均匀涂抹至活动滚珠表面,使得活动滚珠在润滑油的作用下始终保持灵活状态,而且通过吸水棉可吸收润滑油液可防止润滑油渗出造成浪费,且可长时间保存润滑油,以便延长活动滚珠表面润滑时间。
[0019]3.该举升机构,通过伺服电机可带动流利条其自身中心为圆心发生旋转,从而改变流利条的倾斜度,以便更好的适应车间环境,且伺服电机随流利条同步升降,并通过第二导杆在保持稳定升降的同时对伺服电机进行固定,使其可以带动流利条发生旋转。
[0020]4.该举升机构,流利条旋转调整倾斜度时,多节伸缩杆通过下转轴、上转轴随之旋转倾斜并伸缩,使得多节伸缩杆始终对流利条两端进行支撑,以便流利条可稳定旋转,同时对流利条倾斜后的角度进行支撑固定,同时流利条仍可保持倾斜状进行升降。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管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5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流利条;2、升降气缸;3、稳定支板;4、稳定管组件;401、管体;402、嵌槽;403、活动滚珠;404、吸水棉;405、硅胶嘴;5、第一导杆;6、自适应支撑组件;601、下外螺纹柱;602、下转动环;603、下内螺纹柱;604、下转轴;605、多节伸缩杆;606、上转轴;607、上内
螺纹柱;608、上转动环;609、上外螺纹柱;7、下螺纹槽;8、伺服电机;9、第二导杆;10、上螺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8]请参阅图1至图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举升机构,包括流利条1、稳定管组件4和自适应支撑组件6,流利条1的底面中部转动连接有升降气缸2,且升降气缸2的顶部外壁固定有稳定支板3,稳定管组件4设置于稳定支板3的表面,稳定管组件4包括管体401、嵌槽402、活动滚珠403、吸水棉404和硅胶嘴405,管体401的内部开设有嵌槽402,且嵌槽402靠近管体401竖直中轴线的一端内部设置有活动滚珠403,嵌槽402靠近管体401竖直中轴线的一端内壁粘接有吸水棉404,嵌槽402另一端内部设置有硅胶嘴405,管体401内部贯穿有第一导杆5,流利条1的底面两侧开设有下螺纹槽7,第一导杆5的顶部开设有上螺纹槽10,自适应支撑组件6连接于上螺纹槽10内部,活动滚珠403以管体401中轴线呈环形状分布,且活动滚珠403的外表面与第一导杆5的外表面相贴合;
[0029]具体操作如下,升降气缸2推动流利条1升降时,第一导杆5于管体401内部随流利条1同步升降,从而提高流利条1升降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举升机构,包括流利条(1)、稳定管组件(4)和自适应支撑组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利条(1)的底面中部转动连接有升降气缸(2),且升降气缸(2)的顶部外壁固定有稳定支板(3),所述稳定管组件(4)设置于稳定支板(3)的表面,所述稳定管组件(4)包括管体(401)、嵌槽(402)、活动滚珠(403)、吸水棉(404)和硅胶嘴(405),所述管体(401)的内部开设有嵌槽(402),且嵌槽(402)靠近管体(401)竖直中轴线的一端内部设置有活动滚珠(403),所述嵌槽(402)靠近管体(401)竖直中轴线的一端内壁粘接有吸水棉(404),所述嵌槽(402)另一端内部设置有硅胶嘴(405),所述管体(401)内部贯穿有第一导杆(5),所述流利条(1)的底面两侧开设有下螺纹槽(7),所述第一导杆(5)的顶部开设有上螺纹槽(10),所述自适应支撑组件(6)连接于上螺纹槽(10)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举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滚珠(403)以管体(401)中轴线呈环形状分布,且活动滚珠(403)的外表面与第一导杆(5)的外表面相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举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棉(404)呈弧形状且与嵌槽(402)内壁形状相适配,且吸水棉(404)的表面与活动滚珠(403)外表面相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举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嵌槽(402)呈倾斜状,且活动滚珠(403)通过第一导杆(5)于嵌槽(402)内部做原地滚动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举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烈仁任星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朗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