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2851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座体、设置在座体上的机体以及设置在座体与机体之间可升降的载物结构,座体上设有控制机构,机体包括搅拌机构以及传动机构,搅拌机构包括搅拌器以及驱使搅拌器转动的驱动器,该搅拌器包括若干相互配合作用的搅拌组件,载物结构上设有若干载物腔,每一载物腔可对应一搅拌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微生物培养装置通过控制机构控制搅拌组件对载物腔内的微生物搅拌培养,防止载物腔内的微生物沉淀,并使培养皿内的养分、温度均匀分布,通过调节载物结构的升降,使得载物平台的每一培养皿内的微生物单独对应一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对培养皿内的微生物独立搅拌,保证微生物培养过程无杂菌干扰,提高微生物培养的效率。养的效率。养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化培养设备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微生物培养试验中,培养出来的细胞或其代谢产物的品质及含量是决定行业及企业的发展重要指标,因此细胞培养是生物生产中最核心、最基础的技术。微生物因其结构简单、繁殖快、易培养、易变异等优势常被作为模式生物进行研究,因而如何高效、无菌的微生物培养技术及拥有精准配套的辅助设备尤为关键。在研究领域,为提高实验效率,通常会对微生物同时在多个位点进行基因改造,并且在多种培养条件下研究其生长或者代谢状况。
[0003]当前最常用的培养方式是将细胞分别接种至不同摇菌管中置于恒温振荡培养箱进行培养,密切观察并定期取样测其相关参数,这个过程从接种至每次的取样操作非常繁琐,耗时耗力。
[0004]细胞培养板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作量,但受其体积限制,将其置于恒温振荡培养箱中进行振荡培养,菌株易沉淀、极易发生交叉感染,目前多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进行静态培养,但养分、温度及氧气在培养板内各区域无法实现均匀分布,极大地限制了细胞的生长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以防止微生物沉淀,保证微生物培养过程无杂菌干扰,提高微生物培养的效率。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座体、设置在座体上的机体以及设置在座体与机体之间可升降的载物结构,座体上设有控制机构,机体包括用以对载物结构所承载的微生物进行搅拌培养的搅拌机构以及驱使载物结构在座体与机体之间升降的传动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器以及驱使搅拌器转动的驱动器,该搅拌器包括若干相互配合作用的搅拌组件,所述载物结构上设有若干载物腔,每一载物腔可对应一搅拌组件,以通过控制机构控制搅拌组件对载物腔内的微生物搅拌培养。
[0007]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载物结构包括升降平台以及设置在升降平台上的载物平台,该载物平台上均匀地设有若干所述载物腔,每一载物腔形成用以承载微生物的培养皿。
[0008]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动电机、与转动电机的转轴一端连接的转动组件,转动电机安装在机体的机壳内,转动组件包括丝杠、安装在丝杠一端的轴套以及安装在丝杠另一端的转动座,轴套安装在机壳的底部处,以供转动电机的转轴穿入,丝杠一端穿入轴套与转动电机的转轴连接,丝杠另一端穿过座体、并与转动座连接,转动座安装在座体内,所述升降平台一端对应地开设有螺孔,螺孔内设有内螺纹,以供丝杠穿过螺孔并与螺孔的内螺纹相互啮合。
[0009]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置于转动组件两侧的导向杆,每一导向杆的一端安装在机壳的底部处,导向杆的另一端安装在座体的顶壁处,所述升降平台一端还
对应地开设有置于螺孔两侧的导向孔,每一导向孔内对应地穿设有导向杆,通过传动机构的转动电机带动转动组件的丝杠转动,使得升降平台沿着丝杠以及导向杆平稳地升降。
[0010]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平台的台面上开设有一卡持槽,所述载物平台包括安装板以及形成在安装板上的载物板,载物平台通过安装板可拆卸地安装在升降平台台面的卡持槽内,载物板上均匀地设有若干所述载物腔。
[0011]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座体内形成一凹腔,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一主机箱以及与主机箱电性连接的转速按钮、正反转按钮、上升按钮以及下降按钮,主机箱置于座体的凹腔内,主机箱上连接有电源线,以供与电源连接,主机箱内的电路板通过若干导线对应地使控制机构的上升按钮以及下降按钮与转动电机电性连接、转速按钮以及正反转按钮与驱动器电性连接。
[0012]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座体的凹腔内设有第一限位开关,所述机体的机壳内设有第二限位开关,第一限位开关与第二限位开关均对应控制转动电机的正反转速,以控制载物结构的上升以及下降距离。
[0013]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座体的凹腔内设有布线块,布线块上设有布线孔,以将若干导线对应地穿过布线孔并通过布线块排布在座体的凹腔内。
[0014]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座体包括底壁、形成在底壁四周的侧壁以及设置在侧壁上的顶壁,底壁、侧壁以及顶壁之间形成所述凹腔,所述控制机构的控制按钮均安装在座体前端的侧壁上,与安装有控制按钮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布线槽,以供导线穿过。
[0015]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机体包括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支撑板上的主机,支撑板的一端与座体的侧壁连接,支撑板的另一端连接主机,支撑板内设有过线孔,以供沿布线槽穿过的导线顺着过线孔穿入支撑板内,并与连接主机中的转动电机以及驱动器电性连接。
[001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微生物培养装置通过搅拌器中每一搅拌组件对培养皿内微生物的搅拌培养,防止培养皿内的微生物沉淀,并使培养皿内的养分、温度均匀分布,通过调节载物结构的升降,使得载物平台的每一培养皿内的微生物单独对应一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对培养皿内的微生物独立搅拌,保证微生物培养过程无杂菌干扰,提高微生物培养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微生物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的再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微生物培养装置打开底壁12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微生物培养装置打开机壳23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微生物培养装置打开上盒体262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微生物培养装置中搅拌组件27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25]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以实现微生物高效、快
捷、无杂菌干扰培养,包括座体10、设置在座体10上的机体20以及设置在座体10与机体20之间用以承载微生物的载物结构30。
[0026]座体10上设有控制机构11,用以控制机体20以及载物结构30的运动,并控制机体20对载物结构30所承载的微生物进行搅拌,防止微生物沉淀,提高载物结构30内养分、温度等介质的均匀分布性能,座体10包括底壁12、形成在底壁12四周的侧壁13以及设置在侧壁13上的顶壁14,底壁12、侧壁13以及顶壁14之间形成一凹腔,以供安装控制机构11。
[0027]请结合参阅图4所示,控制机构11包括一主机箱110以及与主机箱110电性连接的转速按钮111、正反转按钮112、上升按钮113以及下降按钮114。主机箱110置于座体10的凹腔内、且安装在顶壁14内周面上,转速按钮111、正反转按钮112、上升按钮113以及下降按钮114安装在座体10的其中一侧壁13上且置于该侧壁13外周面处,本实施例中,每一控制按钮均安装在座体10前端的侧壁13上。主机箱110内设有电路板以及蓄电池,主机箱110上连接有电源线,以供与电源连接,电路板通过若干导线对应地与机体20电性连接,以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10)、设置在座体(10)上的机体(20)以及设置在座体(10)与机体(20)之间可升降的载物结构(30),座体(10)上设有控制机构(11),机体(20)包括用以对载物结构(30)所承载的微生物进行搅拌培养的搅拌机构(24)以及驱使载物结构(30)在座体(10)与机体(20)之间升降的传动机构(25),所述搅拌机构(24)包括搅拌器(27)以及驱使搅拌器(27)转动的驱动器(28),该搅拌器(27)包括若干相互配合作用的搅拌组件(271),所述载物结构(30)上设有若干载物腔(3221),每一载物腔(3221)可对应一搅拌组件(271),以通过控制机构(11)控制搅拌组件(271)对载物腔(3221)内的微生物搅拌培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结构(30)包括升降平台(31)以及设置在升降平台(31)上的载物平台(32),该载物平台(32)上均匀地设有若干所述载物腔(3221),每一载物腔(3221)形成用以承载微生物的培养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25)包括转动电机(251)、与转动电机(251)的转轴一端连接的转动组件(252),转动电机(251)安装在机体(20)的机壳(23)内,转动组件(252)包括丝杠(2522)、安装在丝杠(2522)一端的轴套(2521)以及安装在丝杠(2522)另一端的转动座(2523),轴套(2521)安装在机壳(23)的底部(231)处,以供转动电机(251)的转轴穿入,丝杠(2522)一端穿入轴套(2521)与转动电机(251)的转轴连接,丝杠(2522)另一端穿过座体(10)、并与转动座(2523)连接,转动座(2523)安装在座体(10)内,所述升降平台(31)一端对应地开设有螺孔,螺孔内设有内螺纹,以供丝杠(2522)穿过螺孔并与螺孔的内螺纹相互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25)还包括置于转动组件(252)两侧的导向杆(253),每一导向杆(253)的一端安装在机壳(23)的底部(231)处,导向杆(253)的另一端安装在座体(10)的顶壁(14)处,所述升降平台(31)一端还对应地开设有置于螺孔两侧的导向孔,每一导向孔内对应地穿设有导向杆(253),通过传动机构(25)的转动电机(251)带动转动组件(252)的丝杠(2522)转动,使得升降平台(31)沿着丝杠(2522)以及导向杆(253)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豹李椿方梁昕鑫马利婵李灵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北京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