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道路设施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限高杆,包括双车道的道路,所述道路的左车道与右车道底部均开设有凹腔,且凹腔之间预留有间距,所述凹腔顶部均开设有若干等间距的连接槽,凹腔均竖向滑动连接有基座,基座顶部设置若干与连接槽一一正对的限位板,所述凹腔底部设置有驱动基座滑动的驱动液压缸;所述道路两侧固定有对称设置的固定柱,固定柱位于凹腔之间;所述固定柱顶端均设置有平行于道路的横杆,横杆均朝向对应的凹腔,横杆的相向面上开设有滑槽,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底座,滑槽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复位装置,底座的相向端上均固定有挡杆,且挡杆的相向端相抵;本发明专利技术意在解决现有限高装置对超高车辆提示不明显的问题。现有限高装置对超高车辆提示不明显的问题。现有限高装置对超高车辆提示不明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限高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设施
,具体公开了一种限高杆。
技术介绍
[0002]限高装置安装在城市道路上,主要是用于防护道路、桥梁等,防止过高的车辆进入到限高路段。传统结构的限高装置,一般是采用两个立柱一个限高杆组成龙门式框架结构,将立柱埋入地下或固定在地面上实现车辆的限高。传统限高装置在使用时容易造成意外,当行车司机没有注意到限高装置或对限高杆或车辆高度预估错误时,极易导致立柱和限高杆的倒塌、倾斜,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因此,需要有一种能够及时对超高车辆进行时提示的限高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限高杆,以解决现有限高装置对超高车辆提示不明显的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为:
[0005]一种限高杆,包括双车道的道路,所述道路的左车道与右车道底部均开设有凹腔,且凹腔之间预留有间距,所述凹腔顶部均开设有若干等间距的连接槽,凹腔均竖向滑动连接有基座,基座顶部设置若干与连接槽一一正对的限位板,所述凹腔底部设置有驱动基座滑动的驱动液压缸;所述道路两侧固定有对称设置的固定柱,固定柱位于凹腔之间;所述固定柱顶端均设置有平行于道路的横杆,横杆均朝向对应的凹腔,横杆的相向面上开设有滑槽,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底座,滑槽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复位装置,底座的相向端上均固定有挡杆,且挡杆的相向端相抵;所述滑槽侧壁上设置有与滑座相接触的第一行程开关与第二行程开关,第一行程开关与第二行程开关用于控制驱动液压缸的启闭。
[0006]当超高车辆驶向限高杆时,车辆顶部推动对应车道正上方的挡杆,挡杆带动底座移动,使底座脱离与第一行程开关的接触,第一行程开关启动驱动液压缸,驱动液压缸推动基座并将限位板推出连接槽,使限位板露出道路表面;当超高车辆继续前进时,车辆继续推动底座,当底座移动至极限位置时,底座与第二行程开关接触,第二行程开关使驱动液压缸关闭,此时车辆行使至与限位板接触,限位板对车辆的行使进行限制以此来提示驾驶员车辆高度超出限制,便于驾驶员能及时停车,避免车辆继续行驶,导致限高装置损毁。
[0007]同时,在本方案中,超高车辆的行使仅能推动该车行驶车道上的挡杆,促使该车道的限位板升起,并不会影响另外车道上的挡杆,不会对另外车道造成影响,从而避免影响另外车道上车辆的正常行使。
[0008]可选地,所述限位板呈弧形,且限位板的圆心处朝向道路的来车方向,所述限位板的底端铰接于基座上;基座上表面开设有缓冲槽,缓冲槽内滑动连接有连接座,连接座与缓冲槽之间固定有液压阻尼器,连接座与限位板的外弧面之间铰接有连接杆。
[0009]当车辆行驶至与限位板贴合时,限位板受力弯曲并通过连接杆推动连接座,连接
座则通过液压阻尼器进行缓冲减速,在确保对车辆进行减速的同时降低限位板与车辆之间的冲击,起到保护限位板与车辆的作用。
[0010]可选地,所述固定柱上竖向滑动连接有调节座,所述横杆固定于调节座的侧壁上;固定柱上设置有若干连接孔,调节座上设置有与连接孔配合的螺栓。
[0011]通过调节座的滑动,起到调节挡杆的高度,起到调节限高杆限高范围的作用,使限高杆能够适应更多的使用情景。
[0012]可选地,所述复位装置包括与滑槽同轴线的弹性伸缩杆,弹性伸缩杆固定于滑槽的端部,弹性伸缩杆的活动端朝向对应的底座,弹性伸缩杆的活动端固定与底座相抵的复位弹簧。
[0013]当车辆通过挡杆推动底座移动时,底座挤压复位弹簧与弹性伸缩杆,对底座与挡杆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车辆车速过快造成对挡杆造成损毁。
[0014]可选地,所述滑槽上下两端面上均开设有平行于滑槽的限位槽,所述底座上下两端转动连接有伸入限位槽的滚轮。
[0015]通过限位槽与滚轮之间的配合,便于底座的移动且对底座起到导向的作用,防止底座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
[0016]可选地,所述底座至挡杆之间均固定有加强筋。
[0017]可选地,所述道路两侧开设有与对应凹腔连通的排水槽。
[0018]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横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横杆的纵向剖视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凹腔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道路1、固定柱2、连接槽3、凹腔4、基座5、限位板6、驱动液压缸7、横杆8、滑槽9、底座10、挡杆11、第一行程开关12、第二行程开关13、连接座14、液压阻尼器15、连接杆16、调节座17、螺栓18、弹性伸缩杆19、复位弹簧20、限位槽21、滚轮22、加强筋23、排水槽24。
[0025]实施例
[0026]如图1、图2、图3与图4所示:
[0027]一种限高杆,包括双车道的道路1,所述道路1的左车道与右车道底部均开设有凹腔4,且凹腔4之间预留有间距,所述凹腔4顶部均开设有若干等间距的连接槽3,凹腔4均竖向滑动连接有基座5,基座5顶部设置若干与连接槽3一一正对的限位板6,所述凹腔4底部设
置有驱动基座5滑动的驱动液压缸7;所述道路1两侧浇筑有对称设置的固定柱2,固定柱2位于凹腔4之间;所述固定柱2顶端均焊接有平行于道路1的横杆8,横杆8均朝向对应的凹腔4,横杆8的相向面上开设有滑槽9,滑槽9内均滑动连接有底座10,滑槽9与底座10之间设置有复位装置,底座10的相向端上均固定有挡杆11,且挡杆11的相向端相抵;所述滑槽9侧壁上设置有与滑座相接触的第一行程开关12与第二行程开关13,第一行程开关12与第二行程开关13用于控制驱动液压缸7的启闭。
[0028]当超高车辆驶向限高杆时,车辆顶部推动对应车道正上方的挡杆11,挡杆11带动底座10移动,使底座10脱离与第一行程开关12的接触,第一行程开关12启动驱动液压缸7,驱动液压缸7推动基座5并将限位板6推出连接槽3,使限位板6露出道路1表面;当超高车辆继续前进时,车辆继续推动底座10,当底座10移动至极限位置时,底座10与第二行程开关13接触,第二行程开关13使驱动液压缸7关闭,此时车辆行使至与限位板6接触,限位板6对车辆的行使进行限制以此来提示驾驶员车辆高度超出限制,便于驾驶员能及时停车,避免车辆继续行驶,导致限高装置损毁;当车辆驶离限高杆后,底座10与挡杆11在复位装置的作用下反向移动,此时底座10脱离与第二行程开关13的接触,第二行程开关13启动驱动液压缸7,驱动液压缸7带动基座5、限位板6向下移动,将限位板6收回凹腔4内,使道路1能够正常使用;当底座10反向移动至初始位置时,底座10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限高杆,包括双车道的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的左车道与右车道底部均开设有凹腔,且凹腔之间预留有间距,所述凹腔顶部均开设有若干等间距的连接槽,凹腔均竖向滑动连接有基座,基座顶部设置若干与连接槽一一正对的限位板,所述凹腔底部设置有驱动基座滑动的驱动液压缸;所述道路两侧固定有对称设置的固定柱,固定柱位于凹腔之间;所述固定柱顶端均设置有平行于道路的横杆,横杆均朝向对应的凹腔,横杆的相向面上开设有滑槽,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底座,滑槽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复位装置,底座的相向端上均固定有挡杆,且挡杆的相向端相抵;所述滑槽侧壁上设置有与滑座相接触的第一行程开关与第二行程开关,第一行程开关与第二行程开关用于控制驱动液压缸的启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限高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呈弧形,且限位板的圆心处朝向道路的来车方向,所述限位板的底端铰接于基座上;基座上表面开设有缓冲槽,缓冲槽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庭安,赵珑,冉闯,周春荣,程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皇后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