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茶加工用具有揉搓结构的自动控温炒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2593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炒茶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绿茶加工用具有揉搓结构的自动控温炒茶装置,包括加工台,加工台内开设有加工腔,加工腔内对称设有固定板,两个固定板的两端均延伸至外界;两个固定板之间设有第一揉搓带和第二揉搓带,第一揉搓带位于第二揉搓带的上方;第一揉搓带内且位于加工台的前后方均设有第一滚筒,第一滚筒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转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加工腔、固定板、第一揉搓带、第一滚筒、第一转轴、第一电机、第二揉搓带、第二滚筒、第二转轴、第二电机、圆筒、加热棒、连接电线、主电线、电源、温度感应器和L形电线之间的配合;解决了现在的炒茶设备不具有对茶叶揉搓的功能,茶叶的水分无法快速蒸发,影响茶叶的质量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茶加工用具有揉搓结构的自动控温炒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炒茶
,具体为一种绿茶加工用具有揉搓结构的自动控温炒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炒茶分生锅、二青锅、熟锅,三锅相连,序贯操作。炒茶锅用普通板锅,砌成三锅相连的炒茶灶,锅呈25

30
°
倾斜。炒茶扫把用毛竹扎成,长1米左右,竹枝一端直径约10cm,制作茶叶的过程中利用微火在锅中使茶叶痿凋的手法,通过人工的揉搓令茶叶水分快速蒸发,阻断了茶叶发酵的过程,并使茶汁的精华完全保留的工序。
[0003]现在的炒茶设备不具有对茶叶揉搓的功能,茶叶的水分无法快速蒸发,影响茶叶的质量,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绿茶加工用具有揉搓结构的自动控温炒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茶加工用具有揉搓结构的自动控温炒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绿茶加工用具有揉搓结构的自动控温炒茶装置,包括加工台,所述加工台内开设有加工腔,所述加工腔内对称设有固定板,且两个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均延伸至外界;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设有第一揉搓带和第二揉搓带,所述第一揉搓带位于第二揉搓带的上方;所述第一揉搓带内且位于加工台的前后方均设有第一滚筒,所述第一滚筒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转轴,两个所述固定板上均设有与第一转轴对应的第一转动孔,且所述第一转轴位于第一转动孔内;所述第二揉搓带内且位于加工台的前后方均设有第二滚筒,所述第二滚筒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转轴,两个所述固定板上均设有与第二转轴对应的第二转动孔,且所述第二转轴位于第二转动孔内;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第一转轴同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第二转轴同轴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滚筒之间和两个所述第二滚筒之间均设有若干圆筒,所述圆筒内设有加热棒,所述加工台的一侧设有两条主电线,两条所述主电线的一侧均设有若干连接电线的一端均穿过加工台的一侧以及其中一个固定板并分别与若干加热棒的一端固定;所述加工台上设有电源和温度感应器,两个所述主电线通过L形电线连接,且所述L形电线的一端穿过温度感应器并与电源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加工腔的内壁紧密焊接,所述第一滚筒与第一转轴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滚筒与第二转轴为一体成型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通过螺栓与固定板固定,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紧密焊接,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二转轴紧密焊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转动孔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二转动孔转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揉搓带和第二揉搓带之间的距离为0.1

0.2cm,所述第一揉搓带和第二揉搓带宽度均等于两个固定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滚筒、第二滚筒、圆筒和加热棒的长度均等于两个固定板之间的距离,所述圆筒和加热棒均通过螺丝与固定板固定。
[0011]优选的,所述电源和温度感应器均通过螺栓与加工台固定,所述连接电线、主电线和L形电线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该绿茶加工用具有揉搓结构的自动控温炒茶装置,可让温度感应器能感应到加工腔内的温度,当加工腔内的温度过高时,温度感应器可断开L形电线上的电流,当加工腔内的温度过低时,温度感应器可使电源内的电流与L形电线连通,确保L形电线内的电流通过主电线和连接电线再传递到加热棒上,保证加热棒能正常工作,以此,让加工腔内的温度达到自动控温的效果。
[0014]2、该绿茶加工用具有揉搓结构的自动控温炒茶装置然后,使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一滚筒逆时针转动,而第一揉搓带随着第一滚筒的转动而旋转;使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二转轴和第二滚筒顺时针转动,而第二揉搓带随着第二滚筒的转动而旋转;随后,再将适量的茶叶放入靠近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位置的第一揉搓带和第二揉搓带之间,直至茶叶进入加工腔内的中间位置后,再从新启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让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能一起的顺时针转动一周后、再一起逆时针转动一周,确保第一转轴带动的第一揉搓带与第二转轴和第二滚筒带动的第二揉搓带能进行相对的运动,确保第一揉搓带和第二揉搓带之间的茶叶能被揉搓,同时,在加热棒加热的作用下,可使茶叶中的水分快速蒸发,以此确保茶叶的质量,解决了现在的炒茶设备不具有对茶叶揉搓的功能,茶叶的水分无法快速蒸发,影响茶叶的质量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加工台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部分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0018]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0019]加工台1;加工腔11;固定板2;第一转动孔21;第二转动孔22;第一揉搓带3;第一滚筒31;第一转轴32;第一电机33;第二揉搓带4;第二滚筒41;第二转轴42;第二电机43;圆筒5;加热棒51;连接电线61;主电线6;电源7;温度感应器8;L形电线9。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
[0022]“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
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24]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
[0025]一种绿茶加工用具有揉搓结构的自动控温炒茶装置,包括加工台1,加工台1内开设有加工腔11,加工腔11内对称设有固定板2,且两个固定板2的两端均延伸至外界;两个固定板2之间设有第一揉搓带3和第二揉搓带4,第一揉搓带3位于第二揉搓带4的上方;第一揉搓带3内且位于加工台1的前后方均设有第一滚筒31,第一滚筒31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转轴32,两个固定板2上均设有与第一转轴32对应的第一转动孔21,且第一转轴32位于第一转动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茶加工用具有揉搓结构的自动控温炒茶装置,包括加工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台(1)内开设有加工腔(11),所述加工腔(11)内对称设有固定板(2),且两个所述固定板(2)的两端均延伸至外界;两个所述固定板(2)之间设有第一揉搓带(3)和第二揉搓带(4),所述第一揉搓带(3)位于第二揉搓带(4)的上方;所述第一揉搓带(3)内且位于加工台(1)的前后方均设有第一滚筒(31),所述第一滚筒(31)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转轴(32),两个所述固定板(2)上均设有与第一转轴(32)对应的第一转动孔(21),且所述第一转轴(32)位于第一转动孔(21)内;所述第二揉搓带(4)内且位于加工台(1)的前后方均设有第二滚筒(41),所述第二滚筒(41)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转轴(42),两个所述固定板(2)上均设有与第二转轴(42)对应的第二转动孔(22),且所述第二转轴(42)位于第二转动孔(22)内;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2)的一侧设有第一电机(33)和第二电机(43),所述第一电机(33)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第一转轴(32)同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43)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第二转轴(42)同轴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滚筒(31)之间和两个所述第二滚筒(41)之间均设有若干圆筒(5),所述圆筒(5)内设有加热棒(51),所述加工台(1)的一侧设有两条主电线(6),两条所述主电线(6)的一侧均设有若干连接电线(61),且若干所述连接电线(61)的一端均穿过加工台(1)的一侧以及其中一个固定板(2)并分别与若干加热棒(51)的一端固定;所述加工台(1)上设有电源(7)和温度感应器(8),两个所述主电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琴
申请(专利权)人:凤庆县大摆田茶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