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空间智能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249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空间智能风扇,包括:风扇机头、可调节支撑架和控制模块;所述可调节支撑架包括底座、升降调节部、周向调节部和俯仰调节部,所述升降调节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周向调节部设置在所述升降调节部上,所述俯仰调节部设置在所述周向调节部上;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升降调节部、所述周向调节部和所述俯仰调节部电性连接;所述风扇机头设置在所述俯仰调节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利用多个方向的运动控制,从而起到有效的增强了风扇的可辐射空间。辐射空间。辐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空间智能风扇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大空间智能风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产品趋向于自动化、智能化、环保化和人性化,因为平日里的电风扇不能满足人们对智能化电器的要求,所以使得智能电风扇得以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智能温控风扇可以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节风扇的启停与转速,在实际生活的使用中,温控风扇不仅可以节省宝贵的电资源,也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更进一步地实现智能化的生活。
[0003]目前,电风扇行业改变最大的要数功能的技术创新及应用。近年来,随着空调业的价格水平不断下降,其风头早已超过了风扇,但空调的强大制冷效果以及高耗电量、且封闭空间的弊端,使得传统的借助空气流动降低热量但通风效果和功耗低的风扇仍然存在很大的市场。部分风扇企业考虑到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就在现有的功能上借鉴并创造设计出了一些更具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功能,形成了空调、风扇两者互补的局面,使两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000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大空间智能风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大空间智能风扇。本技术主要利用多个方向的运动控制,从而起到有效的增强了风扇的可辐射空间。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0006]一种大空间智能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机头、可调节支撑架和控制模块;所述可调节支撑架包括底座、升降调节部、周向调节部和俯仰调节部,所述升降调节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周向调节部设置在所述升降调节部上,所述俯仰调节部设置在所述周向调节部上;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升降调节部、所述周向调节部和所述俯仰调节部电性连接;所述风扇机头设置在所述俯仰调节部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调节部包括支撑杆Ⅰ、支撑杆Ⅱ和升降调节结构,所述支撑杆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撑杆Ⅰ和所述支撑杆Ⅱ通过所述升降调节结构相连,所述支撑杆Ⅱ可通过所述升降调节结构探入所述支撑杆Ⅰ中,所述升降调节结构包括电机Ⅰ、齿轮支撑块、齿轮Ⅰ和齿条,所述齿轮支撑块设置在所述支撑杆Ⅰ的上端,所述电机Ⅰ通过齿轮支撑块与所述齿轮Ⅰ相连,所述齿条设置在所述支撑杆Ⅱ的下端并与所述齿轮Ⅰ相互啮合。
[0008]进一步地,所述周向调节部包括所述支撑杆Ⅱ、支撑杆Ⅲ和周向调节结构,所述支撑杆Ⅱ与所述支撑杆Ⅲ通过所述周向调节结构相连,所述周向调节结构包括轴承、电机Ⅱ、电机支撑板、齿轮Ⅱ和齿轮Ⅲ,所述电机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杆Ⅱ的顶端,所述电机Ⅱ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撑板的下表面,所述电机Ⅱ的前端设有所述齿轮Ⅱ,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支撑杆Ⅱ的顶端,所述支撑杆Ⅲ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支撑杆Ⅱ相连,所述支撑杆Ⅲ的下端
设有所述齿轮Ⅲ,所述齿轮Ⅲ与所述齿轮Ⅱ相互啮合。
[0009]进一步地,所述俯仰调节部包括支撑杆Ⅲ和俯仰调节结构,所述俯仰调节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杆Ⅲ的顶端,所述俯仰调节结构包括电机Ⅲ、齿轮Ⅳ和齿轮

,所述支撑杆Ⅲ的顶端设有齿轮安装槽,所述齿轮Ⅳ和所述齿轮

设置在所述齿轮安装槽中,所述齿轮Ⅳ设置在所述齿轮

的下方且与所述齿轮

相互啮合,所述电机Ⅲ与所述齿轮Ⅳ相连,所述风扇机头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齿轮

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风扇机头上设有活性炭过滤网,所述活性炭过滤网设置在所述风扇机头的扇叶后。
[0011]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2]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空间智能风扇利用多个方向的运动控制,从而起到有效的增强了风扇的可辐射空间。
[0013]基于上述理由本技术可在家用电器技术等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大空间智能风扇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大空间智能风扇的升降调节部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大空间智能风扇的周向调节部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一种大空间智能风扇的俯仰调节部示意图Ⅰ。
[0019]图5为本技术一种大空间智能风扇的俯仰调节部示意图Ⅱ。
[0020]图6为本技术一种大空间智能风扇的风扇机头示意图。
[0021]图中:1、支撑杆Ⅰ;2、支撑杆Ⅱ;3、支撑杆Ⅲ;4、风扇机头;5、齿轮Ⅰ;6、电机Ⅰ;7、齿轮支撑块;8、齿条;9、齿轮Ⅱ;10、轴承;11、齿轮Ⅲ;12、电机支撑板;13、电机Ⅱ;14、齿轮

;15、电机Ⅲ;16、齿轮Ⅳ;17、活性炭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

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空间智能风扇,包括:风扇机头4、可调节支撑架和控制模块;所述可调节支撑架包括底座、升降调节部、周向调节部和俯仰调节部,所述升降调节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周向调节部设置在所述升降调节部上,所述俯仰调节部设置在所述周向调节部上;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升降调节部、所述周向调节部和所述俯仰调节部电性连接;所述风扇机头4设置在所述俯仰调节部上;所述升降调节部包括支
撑杆Ⅰ1、支撑杆Ⅱ2和升降调节结构,所述支撑杆Ⅰ1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撑杆Ⅰ1和所述支撑杆Ⅱ2通过所述升降调节结构相连,所述支撑杆Ⅱ2可通过所述升降调节结构探入所述支撑杆Ⅰ1中,所述升降调节结构包括电机Ⅰ6、齿轮支撑块7、齿轮Ⅰ5和齿条8,所述齿轮支撑块7设置在所述支撑杆Ⅰ1的上端,所述电机Ⅰ6通过齿轮支撑块7与所述齿轮Ⅰ5相连,所述齿条8设置在所述支撑杆Ⅱ2的下端并与所述齿轮Ⅰ5相互啮合;所述周向调节部包括所述支撑杆Ⅱ2、支撑杆Ⅲ3和周向调节结构,所述支撑杆Ⅱ2与所述支撑杆Ⅲ3通过所述周向调节结构相连,所述周向调节结构包括轴承10、电机Ⅱ13、电机支撑板12、齿轮Ⅱ9和齿轮Ⅲ11,所述电机支撑板12设置在所述支撑杆Ⅱ2的顶端,所述电机Ⅱ13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撑板12的下表面,所述电机Ⅱ13的前端设有所述齿轮Ⅱ9,所述轴承10设置在所述支撑杆Ⅱ2的顶端,所述支撑杆Ⅲ3通过所述轴承10与所述支撑杆Ⅱ2相连,所述支撑杆Ⅲ3的下端设有所述齿轮Ⅲ11,所述齿轮Ⅲ11与所述齿轮Ⅱ9相互啮合;所述俯仰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空间智能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机头、可调节支撑架和控制模块;所述可调节支撑架包括底座、升降调节部、周向调节部和俯仰调节部,所述升降调节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周向调节部设置在所述升降调节部上,所述俯仰调节部设置在所述周向调节部上;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升降调节部、所述周向调节部和所述俯仰调节部电性连接;所述风扇机头设置在所述俯仰调节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空间智能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节部包括支撑杆Ⅰ、支撑杆Ⅱ和升降调节结构,所述支撑杆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撑杆Ⅰ和所述支撑杆Ⅱ通过所述升降调节结构相连,所述支撑杆Ⅱ可通过所述升降调节结构探入所述支撑杆Ⅰ中,所述升降调节结构包括电机Ⅰ、齿轮支撑块、齿轮Ⅰ和齿条,所述齿轮支撑块设置在所述支撑杆Ⅰ的上端,所述电机Ⅰ通过齿轮支撑块与所述齿轮Ⅰ相连,所述齿条设置在所述支撑杆Ⅱ的下端并与所述齿轮Ⅰ相互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空间智能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调节部包括所述支撑杆Ⅱ、支撑杆Ⅲ和周向调节结构,所述支撑杆Ⅱ与所述支撑杆Ⅲ通过所述周向调节结构相连,所述周向调节结构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淑婧陆明杰郑旭柴云飞孔卿菲吕海霆霍洪升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