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美操锻炼用的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228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健美操锻炼用的训练装置,包括躺板、顶起板、支架、训练机构和联动件,躺板由多个台阶轴状的支撑头底部相连组合而成,可以完成弯曲;顶起板位于躺板下方,用于顶起躺板;支架包括:底座、支撑板和训练支撑板;训练机构设置在训练支撑板上包括:传动轮、连接带和挤压台,挤压台顶面靠近支撑板的一端上设置挤压板,另一端为固定板,挤压板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训练簧,连接带的一端连接连接在挤压板上;联动件用于联动训练机构和顶起板,每拉动连接带使挤压板挤压训练弹簧后,顶起板顶起躺板使躺板弯曲,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联动件将手臂力量的训练和腰部柔韧度进行结合,提高训练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健美操锻炼用的训练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训练机械
,具体是一种健美操锻炼用的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健美操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广泛普及,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健美操中大量吸收了迪斯科舞、爵士舞、霹雳舞中的上下肢、躯干、头颈和足踩动作,特别是髋部动作,这给健美操增添了活力,同时也有利于减少臀部和腹部脂肪的堆积,有利于改善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0003]想练好健美操需要有较好的柔韧度和四肢力量,这样跳出的健美操才更有力量更有观赏性,但目前的训练装置都较为单一,且不能很好的结合,需要一项一项的训练,而力量的训练和柔韧度的训练并不会相互影响,如果能将力量和柔韧度的训练进行结合,即可迅速提高训练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健美操锻炼用的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健美操锻炼用的训练装置,包括:躺板,由多个台阶轴状的支撑头底部相连组合而成,可以完成弯曲,所述躺板的两端连接有固定头;顶起板,位于所述躺板下方,所述顶起板下连接第一丝杠的一端,所述第一丝杠另一端设置在第一螺纹筒内;支架,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支撑板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侧面上手臂训练支撑板,所述第一螺纹筒镶嵌在所述底座上;训练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训练支撑板侧面上的传动轮、连接带和设置在训练支撑板上位于所述传动轮和支撑板之间位置上的挤压台,所述挤压台顶面靠近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上设置挤压板,另一端为固定板,所述挤压板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训练簧,所述连接带的一端连接连接在所述挤压板上,另一端通过传动轮顶部后延伸至训练支撑板的外部;联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内的第三丝杠、一端连接所述挤压板并与所述第三丝杠啮合的第二丝杠和水平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贯穿两个固定头的第四丝杠,第二丝杠的另一端连接在一个设置在支撑板内部侧面上的第二螺纹筒中,所述第四丝杠与第一丝杠和第三丝杠分别啮合。
[0007]进一步的,所述躺板的一端上设置有腿部固定带,所述每个支撑头上均设置有垫片。
[0008]更进一步的,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垫片之间相互连接,每个所述垫片包括:延伸槽,弧形的延伸槽,开设在每个所述垫片的两侧;延伸条,扇形条,设置在每两个相邻的垫片之间,位于所述延伸槽中;滑头,设置在所述垫片的延伸槽槽口上端上;滑道,开设在所述延伸条位于所述延伸槽的一段上,所述滑头的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滑道上。
[0009]更进一步的,两个相邻的垫片的顶部之间连接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为风琴式的折叠橡胶条。
[0010]更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垫片的顶面上均转动设置有多个按摩柱,所述按摩柱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垫片内,一部分暴露在所述垫片的外部。
[0011]进一步的,训练装置还包括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可快速更换训练强度,所述控制件包括:控制柱,通过转轴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位于所述训练支撑板上方;多个不同训练强度的训练件,环形阵列排布在所述控制柱的侧面上;控制转轮,设置在所述控制柱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上。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训练件包括:训练簧,每个所述训练件上的训练簧的弹性系数不同;两个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训练簧的两端;卡合头,位于每个所述侧板的外侧面上,与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侧板的内部,卡合头可通过挤压弹簧进入所述侧板的内部,在挤压板和固定板的内侧均开设有与卡合头匹配的卡合槽。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带位于所述训练支撑板外部的一端连接有一拉环。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四丝杠的中间段和位于所述支撑板的部分上设置有螺纹,即与所述第一丝杠和第三丝杠接触的部分设置螺纹。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专利技术通过联动件将手臂力量的训练和腰部柔韧度进行结合,提高训练效率,并且通过训练者控制训练簧的伸缩长短,来控制柔韧度的强度,即躺板拱起的高度,训练更加自由,适用范围更加广泛,通过控制训练簧挤压时间,从而控制柔韧度训练时间,即躺板拱起时间,使训练节奏控制在训练者的手中。
[0017]2、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件对训练簧的系数进行更换,使训练者可以快速的选取适合自己的训练强度,减少因为训练强度过大和过小造成的肌肉拉伤和训练效果不佳的现象。
[0018]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支撑头上设置垫片,使每个支撑头之间不存在空隙,减少由于支撑头合并挤压训练者的身体,导致训练舒适度不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头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中B部区域结构示意图的放大图;
[0022]图4为图1中A部区域结构示意图的放大图。
[0023]其中,1、躺板,11、固定头,12、腿部固定带,13、支撑头,2、垫片,21、按摩柱,22、延伸条,23、延伸槽,24、滑头,25、滑道,26、密封条,3、顶起板,31、第一丝杠,32、第一螺纹筒,4、支架,41、底座,42、支撑板,43、训练支撑板,5、联动件,51、第二丝杠,52、第二螺纹筒,53、辅助套筒,54、第三丝杠,55、第四丝杠,551、螺纹,6、控制件,61、控制柱,62、控制转轮,63、训练件,631、训练簧,632、侧板,633、卡合头,634、弹簧,7、训练机构,71、拉环,72、连接带,73、传动轮,74、挤压台,75、挤压板,751、卡合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1到附图4,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5]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6]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涉及到的电路连接均采用常规的电路连接方式,不涉及到任何创新。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到图4所示,一种健美操锻炼用的训练装置,包括:躺板1、顶起板3、支架4、训练机构7和联动件5,躺板1由多个台阶轴状的支撑头13底部相连组合而成,可以完成弯曲,所述躺板1的两端连接有固定头11;顶起板3位于所述躺板1下方,所述顶起板3下连接第一丝杠31的一端,所述第一丝杠31另一端设置在第一螺纹筒32内;支架4包括:底座41、设置在所述底座41上支撑板42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健美操锻炼用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躺板(1),由多个台阶轴状的支撑头(13)底部相连组合而成,可以完成弯曲,所述躺板(1)的两端连接有固定头(11);顶起板(3),位于所述躺板(1)下方,所述顶起板(3)下连接第一丝杠(31)的一端,所述第一丝杠(31)另一端设置在第一螺纹筒(32)内;支架(4),包括:底座(41)、设置在所述底座(41)上支撑板(42)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板(42)的侧面上手臂训练支撑板(43),所述第一螺纹筒(32)镶嵌在所述底座(41)上;训练机构(7),包括:设置在所述训练支撑板(43)侧面上的传动轮(73)、连接带(72)和设置在训练支撑板(43)上位于所述传动轮(73)和支撑板(42)之间位置上的挤压台(74),所述挤压台(74)顶面靠近所述支撑板(42)的一端上设置挤压板(75),另一端为固定板,所述挤压板(75)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训练簧(631),所述连接带(72)的一端连接连接在所述挤压板(75)上,另一端通过传动轮(73)顶部后延伸至训练支撑板(43)的外部;联动件(5),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板(42)内的第三丝杠(54)、一端连接所述挤压板(75)并与所述第三丝杠(54)啮合的第二丝杠(51)和水平设置在所述底座(41)上并贯穿两个固定头(11)的第四丝杠(55),第二丝杠(51)的另一端连接在一个设置在支撑板(42)内部侧面上的第二螺纹筒(52)中,所述第四丝杠(55)与第一丝杠(31)和第三丝杠(54)分别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健美操锻炼用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躺板(1)的一端上设置有腿部固定带(12),所述每个支撑头(13)上均设置有垫片(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健美操锻炼用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垫片(2)之间相互连接,每个所述垫片(2)包括:延伸槽(23),弧形的延伸槽(23),开设在每个所述垫片(2)的两侧;延伸条(22),扇形条,设置在每两个相邻的垫片(2)之间,位于所述延伸槽(23)中;滑头(24),设置在所述垫片(2)的延伸槽(23)槽口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苑鑫杨程丁珊珊杜枢林朱治林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